文档详情

卖买款付期分论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6.06KB
约8页
文档ID:509982451
卖买款付期分论_第1页
1/8

论分期付款买卖房绍坤 XX 大学 教授分期付款买卖是买卖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销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正在起草的?合同法?应如何规定分期付款买卖 , 以建立完整的分期付款买卖规定,是一个不可无视的问题本文拟就分期付款买卖作一探讨以期为合同立法提供一点启示一、 分期付款买卖的价值分析分期付款买卖是一种特殊买卖合同 ,是买受人将其应付的总价款,按照一定期限分批支付给出卖人的买卖合同 分期付款买卖作为买卖合同的特殊形式,早在古罗马时就已存在 [1]在现代商品交易活动中,分期付款买卖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房屋及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买卖中更是屡见不鲜,成为商家促销商品和消费者购置商品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现代各国都非常重视分期付款买卖,并纷纷通过立法规X 这种特殊的买卖合同分期付款买卖之所以会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普通买卖所不具有的特性和特有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就买受人而言,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资金(第一次分期金),就可以从出卖人手中得到价值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商品而即时加以使用,这实际上就增强了消费者的购置力,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与实际购置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就大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置欲望;另一方面 ,就出卖人而言,由于消费者购置力的增强,商品的销售量大大提高,出卖人也因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可见,分期付款买卖对买受人和出卖人双方皆有益处消费者购置力的增强和销售者销售量的提高,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市场的繁荣,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开展分期付款买卖所具有的特殊的价值功能,使其区别于诸多其他类似的法律制度实践中,许多人将分期付款买卖与附条件买卖、租买等混淆,这是不正确的附条件买卖也是买卖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买受人先占有出卖物,买受人在支付一部或全部价款,或完成特定条件时,始取得出卖物的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说,在买卖合同中所附条件没有成就前 , 出卖人仍保存出卖物的所有权关于附条件买卖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那么〉假设干问题的意见?第 85 条有明确的解释 : “财产已经交付,但当事人约定财产所有权转移附条件的,在所附条件成就时,财产所有权方为转移 〞我国 XX 的 ?动产担保交易法?也对附条件买卖作了具体规定从附条件买卖的特征来看,其与保存所有权的分期付款买卖非常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附条件买卖的付款不一定是按期分批支付的,而分期付款买卖的付款必须是按期分批支付租买是英国法中的一种制度租买又称租购 ,是指租买人同意以分期交纳租金的方式承受标的物 ,并具有选择取得购置人或租用人地位的优先权的一种合同。

也就是说,租买人在分期支付了全部约定租金后,既可以将租买合同转变成买卖合同,支付选择购置价格并取得货物的所有权,也可以放弃优先权,使租买合同变成租赁合同,而将标的物返还给所有人 [2]可见 ,分期付款买卖与租买是有明显不同的:前者没有租赁的内容,且买受人在支付了全部价款或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后,就取得了标的物的所有权(这里买受人取得所有权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而后者包含了租赁和买卖两种关系 ,租买人在支付了全部租金后,并不当然地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只有租买人主X 了优先购置权,租买合同才能转变成买卖合同(这里租买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只是其权利,而非其义务)二、 分期付款买卖的法律效力分期付款买卖作为一种特殊的买卖合同,也是双务合同,其法律效力与普通买卖合同根本一样就分期付款买卖的出卖人的义务而言,出卖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交付出卖物关于出卖人的义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标的物的 X 围 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的 X 围应当如何界定,各国立法有所不同德国的?分期付款买卖法?第 1 条将标的物限于动产,这是因为德国民法主X 不动产转移的意思表示不允许附条件而多数国家的立法那么不限于动产。

笔者认为,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应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因为不动产的价值较动产的价值更大,更适于分期付款买卖我国的合同立法应当肯定动产和不动产都应当适用分期付款买卖第二 ,关于出卖人交付标的物的形式在普通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交付标的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现实交付、占有改定、拟制交付、返还请求权的让与等但在分期付款买卖中 ,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必须是现实交付 ,必须使买受人直接占有标的物 所以,出卖人以占有改定、拟制交付、返还请求权让与的方式交付标的物的,为法律所不许[3]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分期付款买卖合同多是买受人在急需某种商品而又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与出卖人签订的如果买受人不能取得对标的物的直接占有而加以使用,那么就失去了分期付款购置商品的意义关于这一问题 , 我国的合同立法应当加以明确,以区别于普通买卖合同第三,关于出卖人交付标的物的期限出卖人应于何时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通常情况下,出卖人应于买受人交付第一次价款的同时将标的物交付买受人所以,我国合同立法亦应当规定,出卖人应于买受人交付第一次价款的同时交付标的物就分期付款买卖的买受人的义务而言 ,买受人亦负有支付价款的义务 ,且买受人的付款须按期给付。

买受人分期支付的价款的数额及时间,应由合同加以约定分期付款的期限,通常以月为单位,也有的以年或周为单位至于分期付款的次数,日本?分期付款买卖法?规定为分期付款买卖必须在两个月以上的期间,分三次以上给付我国合同立法是否应当对分期付款的期间和次数加以规定,笔者持否认态度对此,完全可以由当事人自己约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必要当然,既然是分期付款,那么付款的次数必然在二次以上分期付款是为买受人的期限利益而设9 □法学新论XX法学口定的,故买受人得履行其分期付款义务,亦得放弃期限利益而于标的物交付后,将剩余价款一次全部支付应当指出的是,分期付款必须是基于合同的约定,如果出卖人于合同订立后始表示同意买受人分期付款的 , 那么不是分期付款买卖,而是对普通买卖合同履行期限的变更三、 分期付款买卖的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根据我国?民法通那么?第 72条的规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 ,财产所有权从交付时起转移 ,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在分期付款买卖中,货物的所有权应从何时起转移给买受人呢?对此,学者们的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分期付款买卖中,标的物的所有权是从交付时起转移还是从价金全部支付完毕之时起转移 ,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

如果没有约定,应从价金全部支付完毕时转移 但并不必须转移标[4]第二种观点认为,分期付款买卖成立后,出卖人应按合同规定将标的物交付买受人直接占有标的物的所有权是否转移,由双方自行协商[5] 第三种观点认为,分期付款不影响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买受人取得标的物时即取得其所有权[6]第四种观点认为,在分期付款买卖中,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外,出卖标的物所有权自出卖人交付时起转移给买受人 [7] 第五种观点认为 ,无论分期付款买卖有无所有权保存的约定应推定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付清全部价款的同时转移与买受人其理由为,就出卖人立场而言,所有权保存为其最好的方法,并且买受人也对之有所觉悟,常自意识着价金未付清之前,还没有成为完全的所有人[8]从立法上看,日本的 ?分期付款买卖法?第 7 条明确规定:至全部履行分期货款之给付义务时为止,该物的所有权被推定保存于分期付款销售业者德国民法典?第 455 条亦规定 : “动产出卖人在支付价金前保存所有权者 ,在发生疑问时应认为,所有权的转移以支付全部价金为停顿条件〞?瑞士民法典?也有类似的规定笔者认为 ,分期付款买卖中的所有权转移问题,对买卖双方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到出卖人能否确实得到应得价款 ,而且涉及到买受人的购置目的能否实现。

上述五种观点 ,出发点虽有不同,但都不外乎两个根本的方面,即所有权是从交付时起转移,还是从全部价款支付完毕时起转移分期付款买卖的所有权转移涉及到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法律对所有权的转移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依法律规定确定所有权是否转移如房屋的分期付款买卖,房屋的所有权只能依是否办理过户登记为依据确定所有权转移与否二是当事人对所有权的转移有约定的 ,且此种约定并不违反法律规定的,那么应当依当事人的约定认定所有权的转移这种约定就是所有权保存三是在法律没有规定 , 当事人也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没有事实根据地推定出卖人仍保存所有权,也不能推定出卖人将全部价款支付完毕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条件,而只能依交付认定所有权的转移因为这种推定是不符合双方当事人的意愿的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在分期付款买卖中,所有权是否转移取决于法律有无特殊规定和当事人有无特殊约定因此,我国的合同立法应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应从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于买受人目前的?合同法?(建议草案)第 194 条规定 :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 依当事人的书面明示约定无约定的,自标的物交付时起所有权转移于买受人。

〞这一规定根本可取,其缺乏之处在于忽略了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明确了分期付款买卖中的所有权转移问题后,还必须明确标的物的风险负担问题通常认为,买卖标的物的风险负担与所有权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物主承当风险〞原那么那么,在分期付款买卖中,是否也应当按照“物主承当风险〞原那么来认定负担呢?有人认为,采用分期付款形式订立的买卖合同 , 只要标的物交付给买方,标的物的所有权就转移给买方,意外风险责任随之转移,即由买方承当意外风险责任; [9]也有人认为 ,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已交付以后的危险,假设当事人无相反的合意,应由买受人负担[10]笔者认为,按“物主承当风险〞原那么处理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的风险负担问题是不妥的[11]这是因为,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已经由买受人实际占有、使用和收益,标的物的实际支配权已归属于买受人,自应由买受人承当标的物的风险如果因标的物的所有权仍保存于出卖人手中 ,而使对标的物没有实际支配权的出卖人承当风险负担,是有失公平的四、 分期付款买卖的违约救济在分期付款买卖中,由于买受人系分期付款,所以,出卖人难免冒着收不回价款的危险,而且越是低收入的买受人或越是高价商品 ,这种危险性也就越大。

因此,对买受人的这种违约的危险性,出卖人会想尽方法加以防止,如对买受人进展信用调查,或者事先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措施,例如,对标的物设立第一顺序抵押权、保存标的物的所有权、约定期限利益丧失条款和合同解除条款等其中,约定期限利益丧失条款和合同解除条款,是出卖人在买受人违约时所采取的救济方法所谓期限利益丧失条款,是指买受人迟延支付价款到达法律规定的程度时,出卖人有权要求买受人支付剩余的全部价款,买受人将丧失其在分期付款买卖中的期限利益期限利益丧失条款是为保障出卖人能够收回全部价款而设的防X 措施,也是买受人违约时出卖人所采取的救济方法 但这种措施如果被滥用 ,那么会损害买受人的利益因此,法律必须对期限利益丧失条款加以一定的限制之所以如此, “盖为保护买受人利益,而显分期付价买卖之效用也‘‘[12]关于期限利益丧失条款的限制,各国法律规定不同我国XX?民法典琛389条规定:“分期付价之买卖 ,如约定买受人有迟延时,出卖人得即请求支付全部价金者,除买受人有连续两期给付之迟延,而其迟延之价额已达全部价金五分之一外,仍不得请求支付全部价金〞德国的?分期付款买卖法?第 4 条及瑞士?债务法?第 228条也规定,出卖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