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监护系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93540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监护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健康监护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健康监护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健康监护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健康监护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监护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监护系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多功能健康监护系统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1、立项背景工业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在加速,预计到210年世界人口2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人,而老年人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者,以英国为例,6岁7岁人群的医疗消费较45岁64岁人群增长27%,5岁84岁人群的增长为563,85岁以上为1034。如何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是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课题。由于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因而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医疗费的急剧上升,已经并将持续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中青年人患各种“富贵病”的情况也日益严重。据06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

2、状况显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上升迅速,全国18岁以及18岁以上居民患高血压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达.6亿多;而18岁及18岁以上居民患糖尿病病率为2.6%,估计全国患病人数多达2000多万。与此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在007年召开的第十七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第八部分,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未来10年中国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这些将给医疗行业在诸多细分产业存在持续高增长机会。未来10年全国卫生费用整体上将增长5倍(年均约增长5%);伴随着个人支付比例的大幅

3、下降,政府投入将从206年的70多亿增长到2016年的120多亿,政府投入未来十年将增长4.6倍(年均增长18.%);农村医疗市场增长将快于城市,增长速度取决于政府投入的力度和倾斜程度,未来1年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长将介于1和25.8之间;大病统筹将有效解决医疗体系的复苏,一老一小大病统筹医疗市场容量未来10年将面临1倍以上(年均增长.1%)扩容速度;医疗器械将率先受益于新医改,未来10年中低端医疗器械年采购额较2006年有更高幅度的增长。为保障全民的健康,政府在不断推动医疗体制改革。但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国力有限,医院一直处于拥挤状况,交通也一直处于城市拥挤和农村不便的状态,如何保障公民

4、得到适当的医疗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如何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实现监控和监护已成为解决民生健康问题的关键。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发展为健康监测和监护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无缝化覆盖也为此奠定了基础。监控服务中心作为多功能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系统,可配置在医疗水平较高的大中型医院,它是一多功能的软件支撑系统,包括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和数据处理应用系统。监控服务中心所需设备主要是计算机及其附加设备,不需要特殊的硬件环境,成本低,投资少,便于在各医院推广应用。健康监测及通讯终端是实现健康远程监控系统的前

5、端设备。它可以搭配多种便携医疗测试设备,实现各类指标的检测,例如与心电测试仪连接可对心脏病患进行监护;与血压测试仪配合,可对严重的高血压病人进行监护;与胎心检测仪配合,可实现对孕妇进行监护等等。实现各种复杂数据的处理和传送、报警等。它也为远程医疗和移动家庭保健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便捷的方法。通过健康监测系统建立家庭监护病房,患者可在家庭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减轻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在社区医院配置健康监测终端,通过该系统与监控服务中心联网,病人只需支付很低的费用,却获得了医疗质量高的大型医院的服务。2、项目意义科学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老年慢性病、高

6、危病的趋于年轻化以及亚健康等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患者与医生之间面对面的诊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保健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传统诊断模式在时间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对医疗保健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利用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不但能够实现长期、持续的检测,而且能对使用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理信息进行实时的显示,有助于医生对用户实施定期监测以及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技术的监护对象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从灾难中的受伤人员、孕 产妇、新生儿、老年、残疾人、慢性病、急症患者等病人到健康人,都有可能成为监护对象。远程监护技术的监护参数既可以是患者的重要生理参数,也可能

7、是日常 生活状态。其应用领域从极限状态下的人体生理状态研究、急救发展到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和面向千家万户的家庭健康保健,远程监护将打破现有的医疗格局, 其应用远程监护技术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缩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助,减少患者或医务人员的路途奔波。对患者重要生理参数实施远程监护,不仅可以辅助治疗,还能在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时报警。(2)对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实施远程监护,不仅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评估监护对象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远程监护可以在患者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对健康人

8、群的远程监护,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从而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目前,面向家庭、个人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成为医疗技术领域的热点,随着移动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基于数字蜂窝网的移动医疗必将成为远程医疗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功能健康监测系统及终端设备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提出来的,佩戴于被监测者身上的终端设备,将监测的各种生理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到远端的中央服务器(监控服务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并向患者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搭配众多的便携医疗测试设备,实现各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送和报警等。多功能健康监测系统将加速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推

9、动现有医疗系统从以诊疗为中心的模式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多功能健康监测系统及终端设备将推动移动医疗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这不仅可以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减轻整个医疗体系的负担,并进而降低公共医疗成本。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用于远程医疗的医疗保健技术包括医疗专业人员的诊疗技术和临床检测工程技术。由于患者远在异地,无法直接获取面对面就诊时可以获得的信息,所以传统的医疗保健技术尚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为远程医疗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目前,国内远程医疗方面的研究基本停留在通过INTERN、STN、SDN等有线传输数据的水平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范围。国外在20世纪6年代开

10、始进行移动医疗方面的研究。美国航天局2世纪7年代运用远程监护技术对太空中的宇航员进行生理参数监视;目前,美国正在研究一种供战时使用的人体状态监护仪(PSM Peronnl aus Mnitor),这种微型仪器由士兵佩带,用于监护携带者的呼吸、体温、心率和其它生理参数。这两种监护都是对运动中的个体进行监护。希腊还有一种安装于救护车中的监护系统,通过SM网与医院的监护中心取得联系,可随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以及时获得医生指导,争取抢救时间,这一系统已在希腊、瑞典、意大利、塞浦路斯投入使用。在现阶段,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可以与日常电子产品融为一体,诊疗数据通过蓝牙等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经过手机或者PD

11、等无线医疗终端间接联入蜂窝网或因特网。但是基于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和外部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研究在国际上都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面对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的巨大市场潜力,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着力于该类仪器的研发。三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一)研究开发内容1系统构建远程监护是由于信息化所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定义上就和信息相联系统起来,远程监护可以定义为,通过通信网络将远端的生理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的一种技术手段。多功能健康监测系统主要由佩戴式多功能健康监测、通讯终端、监控服务中心组成。本研究项目将研究多功能健康监测系统的系统架构,制定系统功能,开发系统及协议规范。

12、2.监控服务中心系统的研制监控服务中心是本系统的核心组成,是系统的数据集中和处理中心,系统中的所有的监测对象的实时数据都将被传送到这里,监护中心提供全记录,全存储,和分析每个病人的数据,出现异常提供报警能,同时能对多个病人实时监控。值班医生可以对检测数据分析结果对病人诊断,监控服务中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内容管理服务器。3监测终端的研制监测终端是实现人体生理信号获取、前端分析与处理、数据通信的多功能佩戴式仪器,它是移动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成上主要包括用户交互界面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报警模块及数据传输模块。(二)关键技术1. 2.5G和3G数据通信的兼容。随着我国3G网络的开始推

13、广应用,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G和3G网络并存。因此本项目在实施时需要从实现技术上兼容两代网络技术。2. 应用协议的制定。包括监护单元和监测终端的数据和命令的传输协议。监控终端和监控中心的数据和命令的传输协议。3.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传送功能的实现。主要完成将监控终端的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并获取监控中心发来的命令。需要建立独立的通讯协议,以保证数据的传送和识别。4. 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抗干扰问题。在监测终端包含了与移动通信终端(手机)通信的模块,必须保证它对穿戴式监护仪的微弱电信号不会造成影响,同时要保证它们之间的通信可靠。四.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知识产权申请情况、应用前景).经

14、济指标预计产品投产后第一年,可销售量终端300台,按每件产品00元RMB计算,监控服务中心软件1套,每套0万元RB,可实现销售收入8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投入产业化改造成本40余万元RM,投入研发费200万元RB,上缴利税50万元RB,税后利润15万元RMB。预计产品投产后第二年,可以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增加终端500台,监控服务中心软件0套,则可以实现税后利润6多万元RMB。以后其年销售量将持续增长,这将给企业带来长远、丰厚的利润。2. 人才培养、发表论文及专利申请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吸收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研发工作,项目完成后,可培养本科学生3人,硕士研究生2人,申请国家专利权

15、 项,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篇。3.经济及社会效益本项目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带动与产业相关的领域的科研发展,并且能够提供一部分劳动力的需要,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对产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本项目能够推动移动医疗保健业不断地向前发展,降低医疗保健服务的成本,同时又能够保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移动和无线信息技术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巨大的推动力。佩戴式多功能健康监测及通讯终端提供移动医疗保健的基础平台和具有竞争性的优势,利用它们,医疗保健机构必将获得新的发展活力,赢得新的市场竞争优势。五.研究方

16、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多功能健康监护系统及其监护方法,采用普遍使用的电话和个人计算机作基础,以家中近距离遥测技术、远距离电话(或计算机网)通信网络作为技术平台,形成以心电、血压等重要生理参数为主的监护网系统,实现众多病人既可以在家中也可以在医院就能及时得到中心医院的监护和急救处理、病情分析、统计、病例管理等多项医疗功能。1.系统总体结构该多功能健康监护系统主要由佩戴式多功能健康监护终端、智能手机或者c机、监护中心服务组成。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图多功能健康监护系统总体结构(1)患者随身携带的佩戴式多功能健康监护终端这部分随患者随身携带,其功能是对患者的心电和血压等信号进行监护,并可在必要时将监护数据实时地送往位于医疗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