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认证通用基础知识学习汇总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8.15KB
约28页
文档ID:509930156
认证通用基础知识学习汇总_第1页
1/28

认证通用基础学习汇总3.1 合格评定基础知识 2理解、掌握合格评定基本概念和知识 2理解与合格评定有关的术语与定义(a~c详细内容见GB/T 27000“2~6”) 3理解、掌握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相关概念 5理解、掌握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相关概念 8理解、掌握、应用合格评定功能法的基本概念 9理解、掌握合格评定关键技术(17项)的特征及内涵,能够在认证过程中使用 10 理解、掌握认证的基本概念 12理解、掌握检验检测相关的基本概念 16理解、掌握认可的概念 183.2 审核通用知识 21理解审核的概念、审核有关的术语、审核的特征、审核的原则 21理解和掌握认证方案的概念、审核方案与审核计划的基本概念、审核方案的建立、审 核方案的实施、评审和改进、审核方案的管理 21理解和掌握审核技术的基本概念、审核关键技术的核心内容、审核的基本方法 24 理解和掌握审核阶段的划分、典型的审核流程与认证流程及其相关性与区别、审核启 动阶段包括的活动、审核准备阶段包括的活动、审核活动实施阶段包括的活动、审核 报告的编制和分发、审核的后续活动 25了解认证人员能力要求、审核员能力要求、认证人员相关注册与管理要求。

283.3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合格评定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结构、内容及在认证中的 应用,如 303.0 考试内容3.1 合格评定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合格评定基本概念和知识国际标准 ISO/IEC 17000:2004(GB/T 2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将 “合格评定”定义为》“涉及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的规定要求得 到满足的证明a) 合格评定的活动、对象、依据、性质 活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校准、供方合格声明 对象: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过程、机构(认可的对象)、其他 依据:合格评定的依据是按规定要求所形成的准则,是“明示的需求或 期望”规定要求可以来自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性等文件 性质:1、使用强制性标准为依据的合格评定是强制性的合格评定;2、在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都是强制性的要求,以技术法规 作为依据的合格评定属于强制性的合格评定;3、按其他自愿性/推荐性标准或相关的合格评定程序做准则实施的合格 评定都属于自愿性质的b) 合格评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作用定位:1、世界各界对合格评定的需求 合格评定通常应该是“社会整体”活动,并且在大部分经济体中,其国 内应用远超过其他支持国际贸易的作用。

2、合格评定与技术法规 合格评定是许多技术法规管理中的基础活动3、合格评定与经济发展 合格评定的发展不仅对国际贸易很重要,还促进了经济体其他方面的发 展4、合格评定的认可和关系 合格评定要求第三方的符合性证明5、发展中国家对合格评定的需求 所有经济体对检验、检测、计量和认证都有需求为了满足市场要求, 发展中国家也需要获得对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服务作用:1、合格评定建立信任,支持贸易 合格评定是国家质量技术的基础,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技术性贸 易措施,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和安排2、合格评定与生产、生活 合格评定可以对源头上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指导 消费、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对外贸易 等起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c) 合格评定遵循的原则1、非歧视原则2、尊重国际标准原则3、统一原则4、透明度原则5、协调一致原则6、有限干预原则d) 合格评定的应用 认证活动、检测活动、检验活动、核查活动、认可活动、其他活动理解与合格评定有关的术语与定义(a~c详细内容见GB/T 27000 “2~6”a) 与合格评定有关的通用术语与定义1、 合格评定:对与产品(3.3)、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 求(3.1)得到满足的证明。

2、 第一方合格评定活动:由提供合格评定对象或组织进行的合格评定活 动3、 第二方合格评定活动:由在合格评定对象中具有使用方利益的人员或 组织进行的合格评定活动4、 第三方合格评定活动:由既独立于提供合格评定对象的人员或组织、 又独立于在对象中具有使用方利益的人员或组织的人员或机构进行的合 格评定活动5、 合格评定机构:从事合格评定服务的机构认可机构不是合格评定 机构)6、 认可机构:实施认可的权威机构认可机构的权利通常源自于政府)7、 合格评定制度:关于合格评定实施的规则、程序和管理8、 合格评定方案:与适用相同的规定要求、具体规则与程序的特定的合 格评定对象有关的合格评定制度b) 与合格评定有关的基础术语和定义1. 输出:过程的结果2. 产品:在组织和顾客之间未发生任何交易的情况下,组织产生的输 出3. 服务:至少有一项活动必须在组织和顾客之间进行的组织的输出4.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5. 规定要求:明示的需求或期望(可在诸如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这 样的规范性文件中对规定要求做出明确说明)6. 管理:只会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7. 管理体系: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 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8. 过程: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9. 程序:为进行某种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 可以不形成文件)10.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11.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12.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 的认定13. 确定:查明一个或多个特性及特性值的活动14. 评审:对客体实现所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或有效性的确定15. 监视:确定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或活动的状态16. 测量:确定数值的过程17. 检验:对符合规定要求的确定18. 试验:按照要求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的确定19. 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20. 文件:信息及其载体21. 合格:满足要求22. 不合格/不符合:为满足要求23. 缺陷: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不合格24.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25. 可追溯性:追溯客体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26. 能力:客体实现满足要求的输出的本质GB/T 3358.2中确定了统计 领域中过程能力术语)27. 客体:可感知或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例如:产品、服务、过程、 人员、组织、体系、资源c) 与选取、确定、复核、证明、监督有关的合格评定术语和定义; 与选取和确定有关1. 取样:按照程序提供合格平定对象的样品的活动。

2. 检测: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注: 检测主要适用于材料、产品或过程)3. 检查:审查产品设计、产品、过程或安装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的符 合性,或根据专业判断确定其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的活动注:对 过程的检查可以包括对人员、设施、技术和方法的检查)4. 审核(源自于GB/T19000, IDT IS09000):为获得客观证据并对其进 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 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与复核和证明有关1. 复核:针对合格评定对象满足规定要求的情况,对选取和确定活动 及其结果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验证2. 证明:根据复核后的决定,就规定要求的满足已得到证实出具说明 的活动3. 证明范围:证明所覆盖的合格评定对象的范围或特性4. 声明:第一方证明5. 认证: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6. 认可:正式标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 第三方证明与监督有关1. 监督:作为保持符合性说明有效性的基础对合格评定活动的系统性 重复2. 暂停:符合性说明对于全部或部分特定证明范围的暂时无效3. 撤销:废止,取消,符合性说明的取消。

4. 申诉:对合格评定对象提供者向合格评定机构或认可机构提出的、 由该机构重新考虑已做出的设计该对象的决定的请求5. 投诉:任何人员或组织对合格评定机构获认可机构做出的、与该机 构活动有关的、并希望得到答复的、不同于申诉的不满表达d) 中国的合格评定机制、要求、现状机制:1、统一管理,共同实施2、部际联席会议制度3、年度工作会议制度要求:一、完善我国认证认可体系,为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持1、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创新质量治理机制2、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全面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3、优化认证制度供给,大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4、培育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增强对试题经济的支撑服务能力5、提升认证认可国际化水平,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6、全面提升合格评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现状:一、适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需求,认证认可还有很大潜力1、缺乏认证的驱动,导致企业对高水平质量管理标准的应用缺乏积极性2、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体系尚待完善,对产业和社会支撑能力有限3、行业性重复评价项目过多过滥,增加制度性交易成本4、采信机制不健全,缺乏政策配套支持5、体系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中高端质量要求。

6、国际话语权不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二、认证认可是国际同行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 抓手1、认证认可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2、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3、认证认可是国家市场的“通行证”三、我国已称为认证认可大国,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水平发挥了积极作 用1、全面提高了我国企业质量水平2、显著提高了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3、积极引导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4、有效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3・1・3理解、掌握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相关概念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NQI)是指一个国家建立 和执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所需的质量体制框架的统称,包括法 规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等a) NQI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基本构成要素及特征,内涵及相互作用 作用:1、 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2、 驱动创新,提升竞争力3、保护消费者4、协助监管机构履行职责5、协助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合作基本构成要素:1、计量:解决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准确可靠2、标准:解决量的统一性3、认证认可:解决量的公允性4、检验检测:解决量的符合性特征:1、技术属性2、生产属性3、贸易属性内涵:1、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基本特性2、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素的关系相互作用: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四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标准为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提供了依据;计量是制定、实施标准的基础和保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通过计量手段判断是否符合标准简单地说,计量 解决准确测量的问题;实际需要多大的量就形成了标准;标准执行得如 何,就需要通过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来判定b) 计量的概念、分类和发展概念:按照计量技术规范 JJF 1001-2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计量是指实现 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分类:按工作性质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按专业和被测对象分类:可分为长度、温度、力学,电磁学、光学、声 学、化学、无线电等按任务分类可分为通用、使用、理论、技术、法制、经济、品质七类按计量的社会功能,国际上趋向把计量大致分为三个组成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