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92552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疏理文章大意。2欣赏,探究景色特征。3品读,揣摩笔法之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学生:“峡”字左边是“山”,右边是“夹”,因此应该是山夹山,地势险峻。学生:还有山夹水,江水流经两山之间,风景清秀。学生:“峡”字字典里的解释就是“两山夹水”。灵山秀水,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笔下的三峡去探幽览胜。二 、 文学常识补充:水经 :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水经注: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

2、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三、探究欣赏(一)入境,慧眼识山水探究情境:1、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小组通过解决词语和句子理解本文意思方面有哪些问题。2、文意都疏通了吗?现在检测一下。多媒体出示:对以下语句的理解,有什么问题?请指出来,谈谈你的意见。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藏了天空,遮蔽了太阳。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荡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

3、夜的时候,连阳光或月亮都看不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骑着骏马,驾着疾风,却不如它快。学生表现预测:对以上句子的理解都存在问题和错误第句属机械直译,没有认识到互文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彼此隐含、渗透、补充的关系。此句应理解为:层层叠叠的峰峦像屏障一样,遮蔽了天空和太阳。第句没有领会其并提分承的特点,“回清”应承前“素湍”,“倒影”应承前“绿潭”。此句正确的理解是:雪白的激流,回荡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第句没有把握“曦”是运用了“代称”的修辞,与“乘奔御风”“回清倒影”中的“奔”“清”是同一种用法,是借用了与太阳、快马、水波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只不过,前者以性能代本体,后者以特征代

4、本体。因此“曦”应指太阳。第句把假设的比较性的比喻当作了事实。“虽”应理解为“即使”,与之呼应的“却”要改为“也”。3、师:水经里面这样写三峡:(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郦道元的描写下就美极了。余秋雨先生也曾这样评价过郦道元的三峡:他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作者郦道元距今已经有多少年了?(生答:一千五百多年)一千五百多年,作者的形体早已化成灰土,但他的性情附着在小品文的文字里千年不散,魅力依然。学习这样的小品文,怎样去品味她的美呢?(投影)学习目标:在预读的基础上美读,品读。在美读中理

5、解课文内容,感知景物特点;在品读中品味语言特色,感受作者感情。4、听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诵读。师:为了达到美读的效果,我准备了朗读录音,我们一起来欣赏,也可以小声的跟读。(播放录音)浑厚的男中音,悠扬的笛声,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下面让我们快点抓住这种感觉,自由的来模仿一遍。(学生自由读,伴随高山流水,在高山流水中倘佯)5、指导美读:阅读小贴士:1. 读好部分句子前的领起词。2. 读好四字词。3. 读好几个特别处。4.各段要读出不同语速语调。师:美文美读,是有些方法的,下面我来为大家支几招。(投影) 师:什么是领起词?像“自三峡七百里中”里的“自”就是领起词,请大家找找看。怎么读?读出拖音。四字词要

6、读得不紧不慢摇头晃脑。哪几个特别处?诗句,“清荣峻茂”,是两个特别处。(投影)师:刚才听录音里面,是怎么读“清荣峻茂”的?到底用哪种读法恰当些?可以自己揣摩加以选择。好,请大家用这几招练习练习,选自己读得最好的、最喜欢读的文字,等会儿展示给我们听听。(学生自由练习练习后展示读,师作出不同评价)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7、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二)融境,探幽览胜探究情境:作者笔下的三峡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入心入目,那么它突出了三峡山水景物的哪些特征呢?山怎样的山夏水有怎样的特征春冬景色如何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先自己做旁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推举代表作展示。学生表现预测:1山高峻、绵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夏水水流湍急,水量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春冬景色清静幽美,趣味无穷。“素湍绿潭,洄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良多趣味”。4秋景凄凉肃杀。“林寒

8、涧肃”“属引凄异”(形成板书)既然是这样的特征,那我们读的时候该用怎样的情感、语速和语调去读呢?学生表现预测:1第一段,语调高昂,语速较慢,读出山的雄奇,赞叹的语气。2第二段,语速要快,语调响亮,重读“襄陵”“阻绝”“急宣”“朝”“暮”“千二百里”“疾”。3第三段,语速舒缓,带着恬适、陶醉的心情去读,读出宁静和优美。4第四段,语速缓慢,语气凄惨、悲凉、颤抖,读出凝重感和凄凉美。(朗读:先由一位同学读第一段,再由一位同学读第二段,评价朗读效果。然后1、3段由女生齐读,2、4段由男生齐读。)4、小结: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经过我们这么一读,课文的层次、景物的特点都出来了。三峡的山连绵高峻,夏水浩大迅

9、猛,春冬的“清荣峻茂”,秋天的凄婉,多么美的画卷啊。师:这么美的三峡景!这么美的三峡文!虽然我们都没有去过三峡,但读了文章,我们发现三峡的真,你看(听)。提示:用句子填空来读读。最后的一个横线上可以填原文,也可以填你根据原文想到的美景。(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整理景物及特点板书)(板书略)“我和三峡有个约会”,若能到三峡探幽览胜,请你给我做一回导游或摄影师吧!(链接)投影:做导游自由选择观察角度、景点或景物,适当展开联想想象,对游客作描述介绍。拍照片描述照片的内容,并未照片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要注意突出三峡景物所具有的特征。学生表现预测:做导游:1朋友们,我们一路走来,山绵延不断,郁郁葱葱。您看到

10、过两岸的缺口吗?这里是三峡最高的巫山,这里的崖壁没有猴子攀援,现在是上午11点,您能找到太阳吗?2朋友们,这里是有名的瞿塘峡口,看这水流奔腾的景象,你想到什么?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岸边的树木有许多就被淹没了。这流水如此凶险,小船根本就不能行驶。由于山势河床的落差,这里水流速度惊人。拍照片:1青山幽谷白色的微波拍打着水中的礁石,回旋的清流倒映着两岸苍翠的景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将用清脆的喉咙在这幽谷间歌唱。2绝巘飞白练绝岩峭壁上,那扭曲奇特的柏树,各具情态,一挂悬泉瀑布从苍松翠柏间飞漱而出,真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趣。3空谷猿啼一个离家万里的游子行走在绵延七百里群山的小径上,突然高山上传来猿猴凄异的长啸,那声音声声回荡在心头,这次第,怎一个凄字了得!4高山隐月5激流轻舟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