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924611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灰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出示课件)检查识字情况。(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3、开火车读课文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2、指名学生读资料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1)公园里

3、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出示课件)比一比: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播放课件:灰雀的鸣叫声)理解婉转。(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话。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郑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五、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1、课文

4、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列宁喜欢灰雀?(每次,都要,经常)有感情地读一读。(2)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那个词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试着读一读,读出列宁的心情。(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理解飞走、冻死、怕冷等词是列宁对灰雀

5、的担心。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理解多好、可惜。,有感情地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过渡: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咱们继续讨论。六、指导写字1、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郑老师就写哪个字。2、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3、师范写。4、生练写,师巡视。板书设计:5、灰雀爱列宁小男孩教学

6、反思:灰雀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则成为学习本文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为第一课时。有以下几点反思:1、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2、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3、本节

7、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言行,神态、感受对灰雀的喜爱,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有意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学时,缺乏对学生问题的及时有效引导,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有些被动,教学气氛略显沉闷。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虽然意识到要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渗透了一些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但深入得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当时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

8、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互动评课:邓银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郑老师深刻感受到这一点。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有所感悟。方俐:针对三年级的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孩子的特点,郑老师这节课是成功的。在教学朗读课文时,老师采用了在读文中感悟的方法,从而达到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目的。对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是贯穿在小学阶段各

9、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因此老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但纵观本课的教学感觉老师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文中质疑,围绕此展开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分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李步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独立、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过细,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老师应充分利用教学时机,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不要忽视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好的老师,有经验的老师,有创新的老师会不断捕捉时机让学生活起来。杨丽萍:新课标明确指

10、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郑老师进入对课文的理解太快,缺少让学生整体感知的时间。再如学习有关灰雀样子描写的句子时,教师能意识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但不够深入。阚志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郑薇老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本课学习中,郑老师的教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慷慨的陈词,教师循循善诱,教学朴实自然,教师的语言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氛围是比较成功的。但有些美中不足的是老师提供

11、给学生发散、扩展的空间不多,老师牵制学生稍多些,如果能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就比较好,这样才能体现学语文,用语文的理念。叶丽:语文课的教学,在初读课文环节后,应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郑老师在训练关键词找遍的教学上比较到位,但没有深入,其实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人物刻画的理解。施洁红:今天在铁一小分散听了8节语文课,集中听了郑薇老师执教的灰雀,课后与老师进行了交流,共同进行课后反思。整体感觉铁一小的语文教师研讨氛围较浓,教师整体素质不错,普通话准确,板书美观,注意课堂常规的训练。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书写比较漂亮,朗读水平较

12、高,比如郑老师初读时采用了一人读一句的方式轮读课文,共有20位同学参与读书,大多数同学不仅能读正确,读流畅,而且读出自己的感受,这说明学生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和习惯。课上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郑老师能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谈体会,在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刚刚老师们也从不同的层面谈了郑老师的课,我也想就三个问题与大家交流。1.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郑老师比较关注认读能力的培养。概括能力的培养在今天的课堂有些弱化,概括能力是一种培养要点能力,在生活中广泛运用,从中年级起就应加强训练,应贯穿每一课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认

13、读和概括能力,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是放手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师:今天我们学习灰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课文,看一看有什么收获。二是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把字音读正确,并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三是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给充分的读书时间,完全具备整体感知课文、获取信息的能力。邓云晖老师紧接着执教的灰雀一课,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就回答出课文写了灰雀不见了,灰雀又飞回来了。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明白课文是以灰雀欢跳、灰雀失踪、灰雀复现这条线索写的。当然,老师也可多角度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从人物方面概括,知道课文写了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发生的事。2.实实在

14、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能力。语文课不是语言课,是言语课,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中第一自然段中运用动静相结合的形式描写出对灰雀的美丽、活泼、可爱,此处描写非常精彩,课后练习第三题也提出了积累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就须通过学生朗读、借助图画复述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有积累,才能在写作中实现厚积薄发的运用。3.让学生经历语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曾看过一个小故事什么叫诡辩,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两个中学生找到他们教希腊文老师的办公室,问道:老师,请问:究竟什么叫诡辩?这位精通希腊文,且又精通希腊哲学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稍稍地考虑了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另一个人很脏,我请两个人去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人是谁会去洗呢?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不对,是干净人。老师反驳说,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谁洗澡呢?干净人。两个学生改口说。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而干净人身上干干净净的,不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然后,他再次问道:如此看来,我的客人中谁洗澡了呢?脏人!一个学生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又错了,当然是两个人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两个学生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