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6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92454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6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6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6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63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63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6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6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模拟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 63刑法学单选题 第 1 题: 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 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 一头牲畜。张某 ( ) 。A. 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B. 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 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D. 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张某认为黑影就是被害人, 实则是牲畜, 属于对象认识错误, 犯罪结果是否符合 行为人所希望的结果,不影响该罪的成立,只是犯罪形态未遂。第 2 题: 某国有银行营业员甲将储户存款 2 万元用于赌博。甲的行为 ()。A.

2、 构成赌博罪B. 构成挪用资金罪C. 构成挪用公款罪D. 构成赌博罪和挪用公款罪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 以挪用 公款罪定罪处罚。 甲身为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 挪用储户存款 2 万元,用于非法 活动( 赌博) ,其行为符合挪用公款罪的犯罪特征。第 3 题: 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以及教唆犯、帮助犯的犯罪构成可以归人 () 。A. 派生的犯罪构成B. 复杂的犯罪构成C. 基本的犯罪构成D. 修正的犯罪构成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犯罪构成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犯罪构成作不同的分类。 其中,修正的犯罪构成, 是

3、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 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 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 中止、未遂等不同的表现形态, 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 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 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 者变更后形成的犯罪构成。提示:另外几种 (派生、复杂、基本 )犯罪构成也要掌 握。第 4 题: 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 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甲的行为构 成 () 。A. 盗窃枪支罪B. 盗窃罪C. 侵占罪D. 抢夺枪支罪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甲意图侵害此客体, 实际侵害彼客体, 根据客体错误的处断原则, 应当按意

4、图侵 害的客体构成的犯罪定罪处罚。 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甲的行为只构成盗窃 罪,而不构成盗窃枪支罪。第 5 题: 李某告诉王某,张某赖账不还,希望王某帮他把张某绑走以逼迫张某还债。其 实张某并没有赖账不还,王某也清楚李某只是想绑架张某索要钱财,但王某仍 然按李某的安排,伙同魏某 ( 魏某被告知为索债而教训张某 )将张某绑架至市郊 一危房里,并将其反锁在危房里。当晚恰逢下暴雨,危房倒塌,压死张某。下 列对李某、王某、魏某的行为性质表述错误的是 ( ) 。A. 李某构成绑架罪的加重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B. 王某与魏某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C. 王某与李某构成绑架罪的共同犯罪

5、D. 魏某构成非法拘禁罪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案例中王某与李某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即绑架的故意, 并共同实施了绑架 的行为,故王某与李某成立绑架罪的共同犯罪; 魏某虽然在客观上采取了非法扣 押、拘禁他人的行为,但其主观上是为了“索债”,其没有绑架的故意,不成立 绑架罪,应单独成立非法拘禁罪。故 B为正确选项。第 6 题: 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中规定,对于重大环境责任事故人给予 3 年以上有期 徒刑的条款,属于 () 。A. 狭义刑法B. 单行刑法C. 附属刑法D. 刑法典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刑法的概念。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刑法指的是刑法典,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及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都属于广义 刑法的范畴。单行刑法是指刑法实施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针对某种或某几 种犯罪和刑罚而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 附属刑法则是指非刑事法律、 法规中 的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条款。所以, 环境资源保护法中对于重大环 境责任事故人给予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条款,属于附属刑法。第 7 题: 下列关于没收财产的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B. 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的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C. 所谓家属所有的财产,是指所有权明确归属犯罪分子家属的财产D. 所谓家属应有的财产,是指在犯罪

7、分子家庭成员的共有财产中,应当属于 家属的那一部分财产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 没收财产既可以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也可以没收其中的一部分。第 8 题: 王某醉酒后爬上自己驾驶的汽车,借着酒劲超速行驶导致两名骑车人死亡,王 某对此结果 ( ) 。A. 可以负刑事责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应当从轻处罚D. 应当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醉酒的人的刑事责任。刑法第 18 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王某属于一般性醉酒,不属于病理性醉酒,应当负刑事责任。第 9 题: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 5 000 元现金 的

8、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 。A. 共同犯罪B. 非共同犯罪C.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 任意共同犯罪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刑法第 25 条第 1 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 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 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 (2) 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 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 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 罪故意。本题中甲、 丙二人既无共同的犯罪故意也无共同的犯罪行为, 二者不构 成共同犯罪,故正确答案为 B。第 10 题: 下列与犯罪故意和共犯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一开始不知道现住自己家的张三是罪犯而收留,

9、但在知道其是杀人犯后 仍然加以隐藏的,可以构成窝藏罪B. 乙为发展公司业务而正常申请贷款 100万元。取得贷款不久,公司业务停 滞,乙便将贷款转贷牟利,不构成高利转贷罪C. 丙发现李四挪用公款所取得的款项放在家中,尚未使用,就“借用”李四 的公款 50 万元购买毒品,丙属于挪用公款罪共犯D. 丁(非国家工作人员)一开始并不知道丈夫田某多次受贿的事实, 但在行贿 人王五告知丁其有求于田某时,丁接受了王五提供的财物,丁构成受贿罪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A 正确,事先未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通谋,而在事后予以窝藏、包庇的, 是窝藏、包庇罪;如果事先通谋,即窝藏、包庇犯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

10、在犯罪活动之前,就谋划或合谋,答应犯罪分子作案后给予窝藏、包庇的,应以 共同犯罪论处。B正确,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 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C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8 条规定,挪用公款给他人使 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 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 以挪用公款罪的共 犯定罪处罚。 李四单独挪用公款放在家中, 意味着挪用公款的实行行为已经实施 完毕,不存在形成共犯的空间。丙知道李四家中有挪用的公款而“借用”的,既 没有与李四共谋挪用, 也没有指使或参与策划李四挪用, 所以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的共犯。 D 正

11、确,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情人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行贿 者的请托事项,收受行贿者的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的,构成共同犯罪。第 11 题: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 ?()A. 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 遇空难而死亡B. 甲为了替自己遭到强奸杀害的女儿报仇, 在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途 中,乘人不备将该罪犯砍死C. 甲遭遇乙某强奸,在乙某的紧迫之下,不幸失足跌入悬崖摔死D. 甲用刀扎伤乙某,当时地处深山,甲背乙走两天两夜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 院,到医院之后,乙才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 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

12、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根 据因果关系客观说,B、C、D三种情况均认为具有因果关系,A为正确选项。第 12 题: 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观电话机旁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 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县某局长乙某有受贿 4 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 识,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 8 000 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 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 甲某构成包庇罪C. 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 甲某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甲某的行为不构成任何一种犯罪,D为正确选项。第 13

13、题: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李某购买毒药, 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 品。但 10 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人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 不应成立犯罪中止B. 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 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C. 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肘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 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 属于犯罪中止D. 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

14、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 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 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 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A正确,甲成立犯罪中止,李某成立犯罪预备。B错误,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 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则 不成立犯罪中止。乙“基于杀人意图”,被害人未死亡,可成立中止。C错误,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 前均可中止。C中丙送王某治疗已在犯罪行为结束之后,不成立中止。 D错误, 中止与未遂可以这样区分:“能达目的而不欲”时是

15、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 时是未遂。对于其中的“能”与“不能”,应以行为人的认识为标准进行判断,即只要行为人认为可能既遂而不愿达到既遂的, 即使客观上不可能既遂, 也是中 止。第 14 题:刘某一日晚 10 时许,从楼外的漏水铁管爬到某单位宿舍四楼,刘某推开窗户借 着月光看见宿舍内只有一名女工在床上睡觉,便起奸淫之意,当其潜入室内悄 悄地摸向床边时,不慎将床前的脸盆踢响,然后刘某便破门逃跑,刘某的行为 是() 。A. 犯罪未遂B. 犯罪预备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刑法第 22 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第 23 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是犯罪 未遂。可见,二者区别的根本点在于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就强奸罪而言,其 实行行为即刑法分则所规定的以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 的行为。在本题中,行为人刘某仅仅是刚刚接近床边, 尚未来得及接近被害妇女, 更谈不上已经实施了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 也就是说 刘某还没有来得及进入着手实行行为阶段, 故不存在犯罪未遂的前提。 其行为属 于犯罪预备。 B 正确。第 15 题: 甲为了牟取私利,故意将一包面粉说成是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