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文化常识 · 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92037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4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文化常识 · 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22高考文化常识 · 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22高考文化常识 · 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22高考文化常识 · 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22高考文化常识 · 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文化常识 · 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文化常识 · 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高考文化常识高中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诗词文化知识竞赛试题第一环节一、(20分,每小题2分)1 .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1)总角之晏,言笑宴宴。()(2)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3) “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4) “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答案】.义.X.X.V【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1)应为: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应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3)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4)正确。2

2、.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判断文化常识的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纤纤捉素手,扎扎弄机抒。()(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3)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著作。()(4) “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答案】.义.义.V.V【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 “捉”改为“擢”,“扎扎”改为“札札”,“抒”改为 “杼”。句意: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 伸出的意思。“札札”,象声词

3、,机织声。“杼”,织布机上 的梭子。(2) “比”改为“譬”。句意: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 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譬 如,释义是比如,好比。(3)正确。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 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 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在 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 料,像“女婿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塞翁失马”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 传。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 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

4、中国古 代神话的先河。(4)正确。四六文,又称骈文,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句 式整齐的四六字句,被称为四六文。此种骈文全篇以双句为 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称四六文。四六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西晋作家陆机演连珠五十 首,每首都是四六骈句成章的短小韵文,为今存可见的较早 的四六骈文短章的滥觞。其后,四六骈句大量运用于南朝骈 文。3.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判断文化常识的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2)淮水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3)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 则是作者为论理

5、而创造的故事。()(4)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答案】.义.义. V.V【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了解并掌握常见 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 “还”错误,正确的书写应该是“渚清沙白鸟飞回”。(2) “东”错误,正确的书写应该是“淮水东边旧时月”。(3)正确。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原为 著述中的论证手段,并不独立,但它们的高度文学性,使之逐 渐独立流传,脍炙人口,而对后世文学产生深广影响。寓言是 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 体裁。战国诸子及史传作者所运用的寓言

6、,来源约略可分为三:一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如所谓“齐东野人之语”,孟子中 就多有采用,具有通俗浅显,诙谐有趣的特点。二是历史传说,韩非子中用得最多。这些传说,虽未必句 句可信,但有一定的历史依傍,作为论证的证据,较有说服 力。三是作者创造、虚构的故事,这特别为庄子作者所擅长。 它瑰丽奇异,最富有文学色彩。(4)正确。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均 负责教习太子。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 其安全。二品。官名。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后逐渐成为 虚衔。4 .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判断文学文化常识是否

7、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苍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2)楼船夜雨瓜州度,铁马春风大散关。()(3)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三更”指的是1: 003: 00.()(4)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 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答案】.义.义.x.V【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句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1)错误,正确的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错误,正确的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错误,“三更”指的是当天23:00到第二天1:00。(4)正确。5 .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判

8、断文学文化常识解 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3)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一部著作的不同名称叫法, 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4)古代在中央政府之下一般设有三级行政机构,其依次是州、君人县。()【答案】.X.义.X.J【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了解并掌握常见 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 “霄”应为“宵”。(2) “案”应为“岸”。(3)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 演义小说。不是同一部著作。6.

9、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涧从之,宛在水中址。()(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明末复社的主要领导人有张溥等。该社因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而得名。()(4) “察举” “九品中正”和“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授予 官职的三种铃选制度。()【答案】.X.J.J.V【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默写 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 “溯涧从之,宛在水中”中“溯涧”错误,应该是“溯游”;”宛在水中址”的“址”错误,应该是“扯”。其他均正确。第二环节单选题。7 .诗经是我国古代

10、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A. 304 篇 B. 305 篇 C. 306 篇 D. 307 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故选Bo8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 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应是形容夏去秋来。故选Bo9 .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11、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A.灯火辉煌B.灯火即将熄灭C.灯火忽明忽暗D.灯火次第闪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能力。“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在 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 发现了她。“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 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 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 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故选Bo10 .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 象?()A.晚春B.盛夏C.初秋D.寒冬

12、【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鉴赏诗句的能力。“绿肥红瘦”,指绿叶茂盛,红花凋零,是指暮春时节;也形 容春残的景象。故选Aon.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A.八月B.九月C.十月D.十一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古人称之为“菊月”。农历九月 的别称另有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霜月、暮秋、晚秋、残 秋、素秋等。这些都是书法中的常用落款题词。故选Bo12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 节的景色()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答案】D

13、【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白白雪比作梨花,就好像是突然的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漫山遍野的梨花都 全部竞相的开放。带给我们强列的视觉冲击。描写的是冬季景 色。故选D。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 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A.鬼节B.死节C.冥节D.寒食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清明节又叫鬼节、冥节、扫坟节、思亲节、聪明节、踏青节, 雅号双死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 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 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14、。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 日。故选D。1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 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 景。这个传统节令是()A.中秋B.七夕C.清明D.重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 日是“重阳节”。故选D。15 .姜夔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豆蔻”指 ()A.男子十三四岁B.女子十三四岁C.男子十五六岁D.女子十五六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女子十三、四岁称为

15、豆蔻年华。一说到“豆蔻”这个词,我们 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典故了,也要提到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杜 牧。当时杜牧在官场上失意,被皇帝贬到了烟花三月的扬州, 十分的落魄,无人理睬。但是,一位女子除外,就是张好好。 恰好张好好的年龄是十三岁。所以杜牧就用“豆蔻”来形容这 位十分柔弱又非常美丽的风尘女子,来表达对这位女子的赞赏 之情。于是就作了赠别这首诗,他在这首诗中写道”娉娉 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于是豆蔻就第一次被用来形 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们。在杜牧第一次使用这个词形容女子 后,人们也觉得非常的贴切,于是当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的 时候就纷纷用“豆蔻”这个词。故选Bo16 .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的作者是()A.屈原B.王羲之C.陈子昂D.李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