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期中测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91731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期中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上期中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上期中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上期中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上期中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上期中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期中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屡遭列强入侵的屈辱史,又是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来入侵的抗争史,据此请回答1-9题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2、中国近代史上,使我国遭到主权破坏的第一个条约是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 2007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

2、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12生肖“水力钟”喷泉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一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在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反映此时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要求是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等5、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6、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

3、D.马关条约7、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些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A赔款 B割地 C开设工厂 D设立使馆界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9、下列人物中,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作出卓越贡献的林则徐 左宗棠 康有为 邓世昌A. B. C. D.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是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努力奋斗的过程。请回答10-20题:10、下列近代化运动中,最早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A

4、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开办的民用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湖北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D福州船政、12、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局、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为改变制度,中国近代进行了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A. B. C. D.13、2008年全国两会十大最受关注话题仍重在民生。提到“民生”,我们就会想到三民主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内

5、容的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A B C D14、“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以上挽联是为谁而写的?15、近代以来,中国进入了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时期。其中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争取民主共和而掀起的运动是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1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7、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

6、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它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8、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大战C左宗棠洋务运动 D陈独秀戊戌变法20、下列推论中正确的选项是大前提:近代史上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小前提:林则徐和康有为均主张向西方学习结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一样的A正确,错误 B都正确 C正确,错误 D错误

7、,正确“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一个高度的概括。据此请回答21-30题21、“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22、90年前,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今天我们依然隆重地纪念她,这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她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她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23、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

8、旅游区的主题是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24、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红军长征 D.中共七大2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26、和“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事件()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上海工人起义27、小明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

9、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B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D改革开放的窗口2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是在A.1934年10月 B. 1935年1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29、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一处会议旧址照片。如果让你为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30、“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10、。”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所作,而“群龙得首”是指该会议确立了 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二、非选择题(共3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2分)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

11、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三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6分)(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两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是,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

12、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一部分中国人怎么办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2)因 “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各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3)因为“从文化上感觉不足”,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些?这场运动的具有怎样的性质?(6分)33、阅读下面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1)写出上述材料对应历史事件的名称。(2分)(2)写出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