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大学论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917240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大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大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大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大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大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大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大学论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程名称: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题目: 中国“铜业”的研究报告 学号:学生姓名: 专业年级: 11工程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 2015年5 月 1 日目录第一部分 国内外铜资源状况41全球铜资源状况41.1世界铜资源供应情况41.2世界铜消费情况52中国铜资源现在及消费潜力52.1中国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52.2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铜资源的消耗潜力5第二部分 盛洲铜业的概况61基本信息62企业工艺设备63企业的管理体制6第三部分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投资估算71投资估算的方法71.1静态投资部分的估算方法71.2建设投资动态部分估算方法81,3汇率变化对涉外建设项目动态投资的影响及计算方法81.4建设

2、期利息的估算82城市矿产投资估算的方法92.1城市矿产建设投资估算92.2矿产建设期借款利息的估算92.3流动资金的估算10第四部分 项目的市场与竞争101市场概述102分析方法103市场策略114产品储存、销售价格11第五部分 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121财务效益分析121.1资金筹措计划分析121.2盈利能力分析121.3偿债能力分析131.4结论13第六部分 盈亏平衡分析131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企业运用盈亏平衡分析的必要性132盈亏平衡点的计算143盈亏平衡分析基础模型的局限性154 盈亏平衡分析表15第七部分不确定性分析15第八部分 敏感性分析161敏感性分析的概述162敏感性分析的目的16

3、3敏感性分析的分类164敏感性分析的步骤165敏感分析优缺点176敏感性分析的课题应用176.1不确定因素对财务净现值的影响(税前)176.2不确定性因素对FIRR的影响(税前)186.3 不确定性因素对FNPV的影响(税后)186.4 不确定性因素对FIRR的影响(税后)19第九部分企业的发展预测20附表:21中国“铜业”发展的研究报告摘要::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 但长期以来, 我国铜资源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供需缺口较大, 从而约束铜产业链协调发展, 需要通过国际市场加以平衡。为了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对铜产品的消费需要,保障铜资源长期稳定安全供应,进一步夯

4、实铜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资源基础, 研究制定我国铜资源战略已势在必行。在分析国内外铜资源利用现状、供需格局及经济发展对铜资源的消费需求等方面基础上, 构建了我国铜资源的发展战略, 并对我国铜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铜资源;铜工业;精炼铜;铜循环利用第一部分 国内外铜资源状况目前, 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加工制造业基地、铜基础产品输出国, 实现了中国铜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及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并且在世界铜行业内充当了重要角色。尽管如此, 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认真审视我国铜工业产业链, 就能够清晰地发现, 铜资源依然是制

5、约我国铜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 对铜资源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1全球铜资源状况尽管世界铜矿资源年年在开采, 但是铜矿勘查一直受到矿业界重视, 据加拿大金属战略研究小组调查, 全球每年投入铜矿勘查资金3亿多美元, 比其他常用金属勘查投入的资金要多。近期找到的铜资源储量在百万吨以上的大型铜矿有30座。由于新的铜矿床不断被发现, 从而使得世界铜储量及基础储量并不因开发而急剧下滑, 各年的储量与基础储量都具有良好的继承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 2004 年世界铜储量为47 000万t、储量基础为94 000万t, 与2003年的储量与储量基础相比, 整体上没有变化。1.1世界铜资源供应

6、情况2002年及2003年, 铜加工费持续走低, 世界铜矿产量增长缓慢。但到了下半年, 世界铜价持续走高, 铜加工费也急剧上升;尤其是中国铜冶炼产能急剧扩张而强化了世界对铜精求,如此使得全球铜精矿生产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促使2004年全球铜精矿产量扩张。2004年, 全球铜精矿产量达到1 454万t, 比上年增长6.3%。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之中, 对铜资源的大量消费正处于上升时期, 而国内资源供应能力又有限。因此, 中国将是国际市场铜原料的主要采购者, 也是国际铜价持续走高的主要支撑者之一。虽然价格走高与需求扩张对广大铜矿生产商产生了极大的诱惑, 丰厚的利润使得多

7、数铜生产能力开始得到复苏, 然而可以复苏的产能只有原来关闭产能的三分之二, 再加上新增铜资源由于建设投产期比较长, 因而铜精矿短期内供给增长幅度有限。与此同时, 独联体国家和欧盟地区对废杂铜的出口实施限制措施, 结果使得世界废杂铜的供应出现供紧张局面。诸如此类的因素使得全球精炼铜产量增长受到限制, 2004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 582万t, 比上年仅增长3.7%。1.2世界铜消费情况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并继续向好的趋势发展, 世界对铜的消费增长幅度也很明显。2004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达到1 672万t, 比上年增长8.0%。从地区情况来看, 中国消费增幅比较大;其他主要铜消费大国(如日本、

8、美国、德国和韩国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幅增长。从区域消费结构来看,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地区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铜消费区域, 其中亚洲(尤其是中国)仍然是全球铜消费增长最大的贡献者, 是世界铜消费的亮点。2中国铜资源现在及消费潜力长期以来, 我国铜资源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供需缺口较大, 需要通过国际市场加以平衡,为此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为了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对铜产品的消费需要, 保障铜资源的长期稳定安全供应, 研究制定我国铜资源战略已势在必行, 但是在制定铜资源战略之前必须了解我国铜资源状况等方面的问题。2.1中国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尽管我国是世界铜资源大国, 铜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七,

9、 但是从总体上讲, 我国铜资源依然很贫乏(尤其是缺乏富铜矿), 与国外铜资源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而且, 我国铜矿资源的特点是中小型矿床多, 大型、超大型矿床少。该特点使得我国铜矿山建设规模普遍偏小, 且经过几十年的强化开采,它们的资源储量在大幅度减少, 有的甚至已接近枯竭。虽然国家花大气力发展铜矿业, 但是铜精矿(金属量)生产成效并不显著;即使受国际铜价上涨影响, 2005我国铜精矿(金属量)产量也仅有65万t, 与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为突出的是, 我国铜储量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发, 未来还有一部分产能要消失, 估计近几年新建的铜陵冬瓜山铜矿、云南大红山铜矿二期工程等重点工程, 建成后

10、只能弥补铜矿山消失产量。如果今后不增加大型铜矿床工程建设, 估计矿山铜原料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最多维持在年产铜精矿(铜)70 万t的水平。2.2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铜资源的消耗潜力资源始终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 产业结构在向高级化演进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发展均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 但是利用主体的侧重点不同:工业化前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工业化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成上升的趋势;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中, 新的替代矿种不断被挖掘, 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及应用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教育、信息、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矿产资源的需求强度和相对重要性呈下降趋势, 并出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由此看出,随着经

11、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各类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处的作用也不同, 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区域有不同的矿产资源需求和消费特点,但其变化的趋势均表现为“初始增长成熟衰退”轨迹, 构成倒“U”型的生命历程。这一规律已经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演变中得到证实。第二部分 盛洲铜业的概况1基本信息常州市盛洲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专业从事废旧铜资源的回收、再生、加工、利用。公司具有完善的回收网络,并已形成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的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以废电线电缆为主的“回收拆解加工”的铜资源再生利用模式,实现了从收集到加工利用的纵向整合,以技术管理为纽带、以环保治理为基础,

12、提高废铜资源加工利用率,进一步节约自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公司注册资本10960万元,现有资产18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200亩,拥有生产及办公用房6万平方米,现有职工600余人。2企业工艺设备(1) 机械拆解公司采用了机械拆解,从废旧物资中提取废铜资源,而机械法资源再生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原因是机械设备构造简单而且技术操作娴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2) 火法精炼首先固定式阳极炉结构简单,造价低,工艺成熟,是国内最常用的一种炉型。因此,公司火法精炼工段采用此炉型也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本项目采用落地式加料机加料,浇筑设备为圆盘浇筑机,也都属于国内常用成熟工艺设备。(3)传统电解法

13、 再生电解铜使用传统电解法,技术成熟可靠。虽然始极片作业量大,电解中易短路,但是也避免了电流电解的电流效率低,整流设备成本高和投资大的缺点。(4)连铸连轧 铜杆车间上的连铸连轧是从美国引进的设备,是国内先进水平,技术装备十分先进,可以生产优质铜杆。3企业的管理体制公司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受董事会的委托,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质量等管理工作。公司设有行政部、财务部、销售部、生产部、供应部、质检部等部门。在部门机构设置方面以精干、高效、职责分明为原则。企业针对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了体制创新:(1).对原有的建立在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已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

14、一些管理制度、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的制度、系统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议事决策方面的制度进行创新。 (2.) 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企业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 (3.) 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员工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接受教育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4.) 开辟企业与信息群或信息系统的新的有效的联系方式和途径,建立一种紧密的,渗透式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要提高企业对信息的依赖和开发利用的意识及能力,提高企业对信息作出反映的灵敏程度。在信息社会中,企业对新信息的反映程度和利用率是企业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 (5).

15、 在及时、全面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信息社会的竞争中,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表现为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对于获得的信息必须充分的消化、吸收、为我所用,面对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企业战略,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 (6.) 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员工的竞争体制,营造竞争环境,帮助员工树立自主自强、顽强拼搏、竞争进取的敬业精神和思想观念。要改进分配方式,从按生产要素分配转向按知识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与竞争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分配制度激励人学习,用竞争的办法来调节收益分配制度,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程。第三部分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投资估算1投资估算的方法1.1静态投资部分的估算方法1.1.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估算误差较大,可达30%.此法只能是粗略地快速估算,由于误差大,应用该估算法时需要小心,应注意以下几点:(1)地方性。建设地点不同,地方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两地经济情况不同;土壤、地质、水文情况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