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91381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小班语言活动我的小鼓响呼呼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知识与能力目标:发展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班语言我的小鼓响呼呼教案吧。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呼呼活动来源:鼓,是中国常见的打击乐器,构造简单,品种繁多,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

2、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游戏时不妨碍他的教育意义,许多版本的幼儿园教材中都使用过。今天,我们展示给大家的是小班语言文学活动仿编童谣。活动重点立足于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2、知识与能力目标:发展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3、技能目标: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4、创造力培养目标: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2、物质准备

3、: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3、物质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活动过程: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二、展开(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人一组,分2-3组)(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 (根据6种图片如: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

4、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三)根据以上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三、结束教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活动反思:本节活动分学习童谣、引导仿编和自由仿编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

5、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专家点评:作为小班语言文学活动仿编童谣,本次活动的重点立足于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清晰、有表情地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因此,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理解童谣,体验作品语言的结构形式、韵律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童谣。小班仿编活动的特点是:只要求幼儿在原有诗文的基础上换词,通过改变某个词来体现诗歌的变化。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仿编,更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创设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运用直接示范朗诵和边做动作边朗诵的方式调动幼儿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去欣赏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童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运用出示动作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出象声词根据动作和象声词仿编童谣的后两句逐步过渡到脱离图片自由想象仿编的模式,师幼互动积极有效,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较好地完成了仿编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