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1验收作业程序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913573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S1验收作业程序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SS1验收作业程序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SS1验收作业程序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SS1验收作业程序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SS1验收作业程序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S1验收作业程序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S1验收作业程序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S1空气压缩机组验收作业程序序号验收部位验收内容及要求技术标准检测手段备注新造中修1风缸1 高压缸径2 低压缸径102.1mm125.6mm查记录2曲轴1 曲轴、曲轴颈、轴承颈不允许有径向裂纹2 曲轴颈拉伤符合限度要求3 曲轴颈油路畅通,无异物0.15mm目检3活塞1 活塞不允许裂纹2 活塞表面拉伤符合限度要求3 活塞与风缸间隙4 活塞环装入气缸内合口间隙5活塞环与槽的侧向间隙0.6mm高压0.35-0.8mm低压0.25-0.6mm0.25-0.8mm查记录4连杆1 连杆不允许有横向裂纹2 连杆螺栓、瓦盖无裂纹3 连杆油润孔道畅通无异物4 连杆套与活塞销间隙0.1mm目检5散热器1 上下集

2、气箱、散热箱座垫无裂损2 600Kpa水压试验,无漏泄目检6气阀1 上下阀座阀口不允许拉伤、缺陷2 阀片平整无变形3 阀组装后,开闭应灵活密封良好目检7润滑油泵1 主动、从动齿轮啮合间隙 2 定压阀弹簧无折损、自由高度3定压阀调整垫厚度应使油泵工作压力为350-600Kpa0.5mm25.1mm查记录8低压安全阀1 弹簧无折损,自由高度2 阀与阀座接触严密无漏泄3 整定值96mm关闭30020Kpa开启45020Kpa目检9活塞连杆组装1 活塞销与挡圈距离应基本一致2 挡圈槽深0.6mm目检10轴瓦试装1 轴瓦与曲轴径向间隙2 接触面.036-.15mm80%目检11活塞环组装1 气环内缺角应

3、向上2 油环外圆有圆角的应朝上3 各活塞环合口相错1200目检SS1空气压缩机组验收作业程序序号验收部位验收内容及要求技术标准检测手段备注新造中修12压缩室压缩室高度0.6-1.0mm目检13油尺油位加入9kg压缩机油,油位应在油尺上下刻线之间目检14磨合试验1 未装冷却器、缸盖、气阀前磨合试验转数:450r/min 30min600r/min 20min800r/min 10min1000r/min 30min2.油压应短时间内升到并稳定在350-600min3试验时活塞顶部不允许喷油,周围允许有少量渗油现象目检15温升试验1.转速1000r/min,储风缸保压900Kpa连续运转30min

4、,排气管温度不大于1900目检16超负荷运转转速1000r/min,储风缸保压1MPA运转2min,不允许有异常现象目检17漏泄试验取出止阀芯,储风缸达到900Kpa停止运转,气缸漏泄在10min内不超过100Kpa.目检18风量试验转速1000r/min压力从0升到900Kpa所需时间不大于100s目检19试验后检查1 轴瓦不得拉伤、偏磨、烧损2 风缸应无拉伤目检20总组装1 测量两法兰的间距间距差2.测量两轴线的平行度2-6mm0.5mm0.16mm目检SS1转向架验收作业程序序号验收部位验收内容及要求技术标准检测手段备注新造中修1外观1 构架各部分应无裂纹或焊缝开焊2 若有裂纹可按规定方

5、法焊修。裂纹长100mm以上时,焊后应加8-10mm厚的补强板3 构架的硬伤及局部变形无法消除者,应作出记录。目检2测量若构架的硬伤及局部变形,验收人员认为有必要时,需局部探伤并按构架检查图检查各部尺寸目检3砂箱1 砂箱体无破损和严重变形,砂箱盖及卡子齐全、作用良好2 安装座不得有裂纹,安装螺栓紧固目检4轴承1轴承内外套无裂损,滚道和滚柱(珠)不得有剥离、麻点、严重拉伤及过热变色,保持架及固定螺栓不得折损目检5轴箱1 轴箱体无裂损,轴头档板和支撑良好,拨杆不得弯曲,止推轴承灵活2 轴箱接地装置完好目检6轴箱拉杆1 轴箱拉杆金属橡胶件完好2 两芯棒对水平中心线的扭转角不应有明显变化3 两芯棒中心

6、距225mm2252mm目检7圆簧1 各弹簧不得有折损和严重锈蚀2 各圆簧的自由高同一组(外、中、内)差3976mm385mm3mm目检8油压减振器1 油压减振器托板不得有裂纹和折断2 油压减振器不得漏油,更换新件必须有合格证目检9均衡梁1 均衡梁无裂纹、开焊2 穿销卡板及油堵齐全、螺栓紧固3 均衡梁销直径销与套的间隙4.穿销电磁探伤应符合规定68mm0.4-1mm67mm0.4-2mm目检SS1转向架验收作业程序序号验收部位验收内容及要求技术标准检测手段备注新造中修10轮箍1 用锤击轮箍,声音良好轮箍宽度:轮箍厚度:轮箍多处厚度差轮缘厚度轮缘高度2.轮箍踏面:擦伤深度磨耗深度缺陷(剥离、孔眼

7、)3.轮箍禁止焊修4.轮箍不得有横向裂纹。侧面的圆周向裂纹可用半圆铲铲除,内侧铲沟深度不大于3mm,外侧面铲沟深度不大于7mm,同一面上的铲沟不得超过两处,轮缘部位不得有铲沟5.镟削轮箍时,许可在轮箍内侧面上留有两处总长度不超过400mm、深度不超过1mm的黑皮。在轮缘的外侧面上由轮缘顶部量起,在10-18mm范围内,许可留有深度不超过2mm、宽度不超过5mm黑皮6.轮箍内孔面不得有裂纹轮箍加垫的厚度不超过1.5mm,垫板不多于一层,总数不多于四块,相邻两块间的距离不大于10mm。新轮箍及轮毂厚度小于45mm时不得加垫。14031903328136平原60山区75133-0.528-10.77

8、深1长40目检11轮辋1 在一个辅条及其两边的轮辋上同时有裂纹,或在相邻两幅条间的轮辋上有两处裂纹时禁止焊修2 轮辋外径不小于1065mm,轮辋外径圆柱面的锥度不大于0.2mm,园度不大于0.5mm,不得有负锥度目检12车轴1 抱轴颈直径不小于2 轴颈、抱轴颈的拉伤深度205-0.092001目检SS1转向架验收作业程序序号验收部位验收内容及要求技术标准检测手段备注新造中修12车轴3抱轴颈和轴身上的顺轴反向的裂纹允许镟修或铲沟消除,铲沟深度不大于4mm.目检13大齿轮1 大齿轮圈不得松缓2 齿轮不得裂损3 大齿轮法面固定弦齿厚不小于4 齿边角折损及齿面剥离、点蚀包罗面积不超过限度时,允许打磨后

9、使用13.5目检14轮对1 轮箍不得松缓,标记清晰2 轮径差不大于:同轴同一转向架同一机车3两轮箍内侧面与轴端面距离121483目检15抱轴承1 轴瓦与抱轴颈均匀接触,瓦与轴颈的径向间隙为0.25-0.6mm,同轴两轴瓦径向间隙不大于0.2mm,抱轴瓦轴向总间隙为1.1-2.2mm2 抱轴箱不应有裂纹、漏油现象,耳部及合口螺栓紧固,石棉垫、平垫、弹簧垫齐全3 抱轴承油箱盖不得有缺陷,抽拉灵活4 毛线刷架不得开焊、变形,弹簧作用良好。毛线刷不得脱落,与轴接触可靠,油箱内无沉积油垢,油位应保持110-130mm目检16齿轮箱1 小齿轮安装后,两抱轴承端面不得与大齿轮座相靠贴2 大、小齿轮的轴向啮合

10、偏差大、小齿轮啮合后牵引电动机电枢轴向穿动量为3 箱体不得有裂纹,鼓包或其他变形,呼吸孔、回油孔及给油孔畅通。箱体内不得有沉积油垢及渣物4 领圈不得开裂、变形及缺陷,上下箱口配合良好,领圈槽深4mm1.6-2.1414mm4mm1.6-47mm目检SS1转向架验收作业程序序号验收部位验收内容及要求技术标准检测手段备注新造中修16齿轮箱5 齿轮箱组装后不得与齿轮接触,各螺栓紧固,防缓件齐全6 齿轮箱不得漏油目检17轮对与轴箱1 内套与轴配合紧固无位移、透锈现象,与轴配合过盈量应为0.03-0.05mm2 滚柱轴承的组装间隙为0.07-0.24mm.同一轴箱两轴承组装间隙差不大于0.03mm3 接

11、地棒电刷长度不小于28mm.目检18制动器构架与制动器1 制动器合格,符合检修工艺和试验要求2 制动器安装正确、牢固,各防缓件齐全目检19拉杆座1 拉杆座无裂纹开焊。轴箱拉杆方轴在方槽斜面的接触面积2 轴箱拉杆方轴与槽底部的间隙3-850%2目检20电机吊杆安全托铁1 电极吊杆、销必须经探伤检查2 各销、套不得锈蚀和窜动,其卡板安装牢固,油嘴齐全,油润良好3 吊杆销直径不小于59mm,吊杆销与套的间隙不大于2mm4 吊杆橡胶件不得裂损、老化,垫板不得变形,开口销完好。5 电机座安装牢固,各螺栓防缓件齐全6 电机安全托铁不得松动,与电机吊耳横向须完全搭接,纵向搭接量不小于15mm,安全托铁与机壳的水平间隙不小于10mm。目检21橡胶堆1 橡胶堆不得有裂损,橡胶与钢板间不得干裂2 橡胶堆自由高同一转向架高度差:一、二位 二、三位3安装稳固、清洁2732266212目检22旁承1 旁承座不得有裂纹、开焊2 旁承弹簧不得与座相磨,防尘罩无破损目检SS1转向架验收作业程序序号验收部位验收内容及要求技术标准检测手段备注新造中修22旁承3摩擦环牢固可靠,无裂损23轴箱1 轴箱端盖螺栓紧固2 轴向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