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久钰)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91144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久钰)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徐久钰)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徐久钰)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久钰)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久钰)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徐久钰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了到知识,而且能提高能力,可以有效地使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富有成果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益的目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可分概念教学、应用题教学、法则教学和几何知识的教学四个部分。下面,就这四部分内容的教学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一、概念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概念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建立概念要通过人脑的思维。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能否让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形

2、成过程,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1、重视感知转化为概念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重点是使儿童的感觉转化为概念。教学概念时首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感觉条件,也就是在学习概念的初始,要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准备。做好心理准备,指的是要使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概念的最佳思维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让学生独立观察两组数,这两组数都是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都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第二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个位分别相同的两组数,一组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3整除,到底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呢?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做好心理准备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在

3、学习概念之初,引发学习动力,从上课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做好知识准备,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学习“体积”这一概念,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把一个铁块放入一个装海洋污染的容器中,只见水面上升了。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建立物体要占据一定空间的表象,以表象做为支柱,为形成概念打下基础。2、重视抽象概括的过程我们知道,概念是通过分析和综合、求同和求异、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的。数学的特点在于它的高度抽象性,一切概念都是抽象和思维概括的结果。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研究、讨论,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抓住其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全面地理解

4、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结论就不单纯是文字的记忆,而是对概念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大量感性直观的认识,结合具体事物描述分数是什么样的数,初步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第二次飞跃是由具体到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1份或几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然后概括出分数的定义,这是感性的飞跃。第三次飞跃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群体等,最后抽象出:分谁,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1”的“1”与自然数“1”的区别就更加明确了。这样三个层次不是一蹴而就的

5、,要展现出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并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去理解分数,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结论所能代替的。概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部思维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到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的方法。二、应用题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过程许多应用题没有特定的规律和解法,目前应用题教学存在着就题讲题,学生解题成了模式识别过程。学生解题要和教师讲过的题对号,一旦遇到没见过的题束手无策了。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不甚了解;二是不掌握解题思路。1、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应用题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总是直接

6、或间接、明显或隐蔽地互相联系着,把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种种联系与把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是教学解答应用题的关键。首先是引导学生在应用题的数量之间建立种种联系,比如,已知与已知的联系,已知与问题的联系,一个数量与其他数量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众多条件中谁与谁有直接关系,有什么关系,它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还要分析出谁与谁有间接的关系,中间隐蔽着什么条件。从而使学生具备两个能力:能正确找到隐蔽条件;能正确搭配已知条件。数量关系是应用题的灵魂,掌握了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思维规律,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找到了解题的方向。2、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解题思路的过程解题思路是学生解题时

7、思考的线索,学生学习应用题不单纯是为了解题,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不是只研究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而是研究要想求什么,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或这两个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无论是从已知推向求问,还是从求问推向已知,都是引导学生有序地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的方法是让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解题思路,在叙述过程中不漏掉分析过程中的逻辑环节,抓住解题中的隐蔽条件。在找出隐蔽条件,解决隐蔽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判断、分析、推理、选择等能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分析解题思路的过程,还要注意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比如,假设、转化、对应等。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面扩散,并建立尽可能多

8、的联系,然后在众多的联系中抓住关键。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应变能力。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分析、思考,使其分析解答达到有序化。这样可以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使学生不断简缩自己的思维过程,迅速地接触问题的实质,正确地选择算法,从而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三、法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研究小学教材中,在整数、分数、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大量的法则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形成计算技能的先决条件。法则教学不单纯是让学生掌握算法,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算理,所以,法则教学中对算理和算法的研究就是引导学生参与过程教学的重要途径。1、引导学生在算理的研究中掌握算法算法是怎

9、样算,算理是为什么这样算。法则教学应该先行引导学生研究算理,以理促法,达到理法交融。相互促进的作用;引导学生研究算理时,要安排好知识结构,为知识的迁移创造条件。用实例做研究对象,然后由浅入深地有序地引导学生思考。先讲理,再讲法,最后讲理法相通的途径,使学生不单纯背法则,而是了解法则的来龙去脉,记忆是会持久的。算法是算理的最后结论,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所以在法则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怎样算,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算。2、引导学生在法则的运用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学生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如果教师只注意计算结果,就了其他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为了在法则的运用中巩固算理,最好的办法是讲算理、说法则相

10、结合。运算所依据的概念、性质、定律等,都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的认识从形象到抽象,研究算理的过程就是架桥的过程。这样可以附上学生照猫画虎,机械模仿,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锻炼会算的能力。四、几何知识教学会使学生的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在操作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几何知识教学中的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它是通过大量的感知活动掌握图形特征、推导几何公式的有效途径。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训练,才能使学生把想和做有机的结合起来。操作中要引

11、导学生手脑并用,边做边想,比如,学习梯形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把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学具只许剪一下,剪成一个梯形。要求学生边剪边想,剪后的图形是什么形状?从哪儿剪一下就能把已学过的图形的特征改变,改变成要学的梯形。这个操作过程虽然只剪一下,但是要在大量思维的基础上动手。这样梯形剪成了,特征也就了解了。2、在思维过程中加强语言训练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语言的。操作中的思维,不但使操作的目标、程序更加清晰,而且为语言表达提供了内容。所以,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不只要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还要训练学生动口,把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数学语言要求文字简练、含义确切、逻辑性强。所以语言不仅仅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