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知识口腔粘膜病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907797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知识口腔粘膜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口腔知识口腔粘膜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口腔知识口腔粘膜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口腔知识口腔粘膜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口腔知识口腔粘膜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知识口腔粘膜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知识口腔粘膜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口腔黏膜病第一节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一) 角化相关病变1. 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 ):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白色或灰白色。(1) 过度正角化(hyper-orthokeratosis ):角化层异常增厚,细胞界限不清,胞核消失,形式均匀性 嗜伊红染色的角化物,伴颗粒层异常增厚,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2) 过度不全角化(hyperparakeratosis):角化层增厚,胞核未分解消失,粒层亦不明显。2角化不良(dyskeratosis),也称错角化,为上皮的异常角化,在棘层或基底层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 角化。(1) 良性角化不良:可在高度增生的上皮

2、钉突中出现;(2) 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胞核,伴有异型性,常见于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二) 上皮增生坏死相关病变1. 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指上皮总的紊乱,而个别细胞的改变称为非典型性(atypical),可发生以下变化:(依出现的项目数划分轻中重)(1) 基底细胞变化:基底细胞极性消失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核浆比升高;(2) 上皮总体变化:上皮钉突呈滴状上皮层次紊乱上皮个别或成团细胞错角化;(3) 细胞个体变化:有丝分裂相增加并可见少数异常分裂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细胞多形性核深染核仁增大细胞黏着力下降。2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死亡,

3、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自杀过程,为生 理性细 胞死亡的一种形式。表现为细胞皱缩,胞质嗜酸性深染,染色质边聚,细胞间失去连接,细胞核碎 裂后形成凋亡小体,周围无炎症反应。3糜烂(erosion):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可由药物、机械刺激引起,或继发于 水疱破溃 后。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上皮细胞增生后可痊愈。4溃疡(ulcer):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的凹陷。浅层溃疡破坏上皮层,痊愈后不留瘢痕;深层 溃疡可达粘膜下层,愈合后留溃疡。(三) 细胞水肿相关病变1海绵形成(spongiosis):上皮细胞间水肿液集聚,细胞间隙变宽,棘层细胞间细胞间桥拉长或断裂,

4、似海绵,常见于黏膜炎症。2.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vacul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basal cell):基底细胞内水肿,较 轻时细 胞稍增大,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基底细胞发生液化溶解破碎,基底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清。常 见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及扁平苔藓等病。3. 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 ):上皮细胞内水肿,体积明显增大变圆,变浅。常见于病毒性 黏膜病。4. 网状变性(reticulardegeneration):上皮细胞由于严重的细胞内水肿,细胞破裂,残存的细胞膜相互连接成网状,网眼内充满水肿液,严重时形成多房性水疱。见于病

5、毒感染的疾患,如疱疹性口 炎。(四) 棘层相关病变1. 棘层增生(acanthosis):棘细胞层较正常增厚,增生的棘细胞不规则,伴有上皮钉突的延长或增 宽,多见于白斑。2. 上皮萎缩(epithelial atrophy):上皮棘层细胞减少导致上皮变薄,主要见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及扁 平苔藓等病。3. 棘层松解(acantholysis ):棘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和破坏,细胞间桥溶 解消失,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可在棘层形成裂隙和疱。多见于天疱疮。4疱(vesicle):黏膜或皮肤内储存液体(浆液、血液、黏液)形成,突出于黏膜呈半圆形;口腔黏 膜因经常接受机械刺激疱形

6、成后很快破裂且不结痂;直径超过5mm的疱称为大疱,小的疱(1 3mm)聚集成簇称为疱疹。(1)棘层内疱:疱在棘层内或基底层上,见于天疱疮和病毒性疱疹;(2)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下,基底细胞变性,上皮全层剥离,常见于黏膜良性类天疱疮。第二节口腔黏膜病、白斑【白斑】(leukoplakia)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不包括因局部刺激因素去除 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白角化病);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3 5%)病变。确定性诊断 需排除可疑诱因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后确诊。1病因:长期刺激,包括:(1)不明原因(特发性的)的与烟草相关的白斑;(2)明确局部原因的白色病损,可临时诊断为白色

7、病变待诊。2临床表现:(1)黏膜表现: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块,边界清楚,与黏膜平齐或略高于,舌舔之有粗涩感。 可分为均质性和非均质型(疣状、颗粒、溃疡);(2)好发:口腔各黏膜,以颊舌黏膜多见,非均质性恶变几率高,尤以发生于舌腹、舌侧缘、口 底的危险度高。3病理变化:主要包括(1)上皮单纯性增生:良性病变,正角化或不全角化,没有非典型细胞;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 粗,但仍整齐,基底膜完整;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2)上皮疣状增生:见于疣状白斑,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乳头状增生,表面过度角化;(3)上皮异常增生:上皮细胞丧失成熟和分层过程,恶变浅能随异常增生程度增大,可见基底细 胞极性消

8、失,深染,钉突肥大呈水滴状。(4)原位癌:即重度上皮异常增生,过度不全角化。吸烟为危险因素,非好发人群患病常与白色 念珠菌病相关,舌腹、舌侧缘、口底以及非均质型白斑、中重度异常增生易癌变。二、扁平苔藓【扁平苔藓】(liche n pla nus)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原因不明(与免疫调节异常密切有关)的表浅慢 性炎症性反应。1临床表现:(1)黏膜表现:黏膜表面珠光白色条纹,条纹间黏膜发红;发生在舌黏膜的一般呈灰白色斑块 状,如滴牛奶。(临床分六型:网状、丘疹、斑状、萎缩、溃疡、疱)(2)皮肤病变: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中央有凹陷,早期为鲜红或紫红,后变浅为褐色。(3)好发:中年女性,多见于颊粘膜,对

9、称性分布;有潜在恶性,舌中后缘危险度高。2病理变化(1)上皮病变:白色部分为过度不全角化,红色部分无角化,结缔组织内血管可充血,棘层可增生可萎缩,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下端延长呈锯齿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排列紊乱,基底膜不清,严重者可形成上皮下疱;(2) 固有层变化:黏膜固有层密集淋巴细胞浸润带(T细胞为主),一般不达黏膜下层。【胶样小体】(colloid body )又称civatte小体,在棘层、基底层、黏膜固有层可见,圆形或 卵圆形,均质嗜酸性,PAS染色呈玫瑰红色,可能是细胞凋亡的一种产物。三、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1

10、. 病因:自身免疫性疾患。2. 临床表现:先发生于皮肤外露部位,多无全身性损害(1)皮肤表现:先出现,面部鼻梁两侧形成鲜 红色斑,其上覆盖白色鳞屑,称蝴蝶斑;发生于面部其他部位如手背处为圆形红斑;揭去鳞屑可见 扩大的毛囊,鳞屑内面可见呈棘状突起的角质栓塞。(2) 黏膜表现:红斑样病损,可有糜烂出血并在唇红结痂;陈旧性病变可出现萎缩和角化,病损周 围可见日光放射样白色条纹,周缘色素沉着(外黑内白)。(3) 好发:口颊部皮肤黏膜,口腔部位多发生于唇颊黏膜(可使唇线不清)。3. 病理变化(1) 上皮病变: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可有剥脱,有时可见角质栓塞;粒层明显;棘层变薄,有时可见钉突增生变长;基底细

11、胞液化变性,基底膜不清晰,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形成裂隙和水疱。(2) 上皮下病变: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可见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在血管、皮肤附件周围灶性分布;毛细血管扩张,管腔不整,可见透明血栓形成;管周有类纤维蛋白沉积。4. 免疫病理(1) 直接免疫荧光:可见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形成不连续的、粗细不均的翠绿色荧光带,又称狼疮带(lupus band )。(2) 间接免疫荧光:活动期患者可检测出循环中抗核抗体和抗DNA抗体,缓解期阴性。四、天疱疮(pemphigus):发生于口腔的多为寻常性天疱疮1. 病因:自身免疫性疾患2. 临床表现:(1 )黏膜表现:口腔病变先出现,以出现松弛

12、性大疱为特点,尚可出现: 揭皮实验阳性:大块撕皮赖; 周缘扩展:用探针沿疱底向周围看似健康的黏膜轻微挑拨即可出现剥离; Nikolsky症阳性:从表面看似正常的皮肤或黏膜,加压刺激或摩擦后易形成疱或脱皮。(2) 皮肤病变:后出现,松解性大疱,疱液流失可致大量体液蛋白丢失,预后极差。(3) 好发:中年女性,口腔病变以软腭、颊、龈黏膜多见。3. 病理变化(1 )上皮病变: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疱壁薄;疱顶脱落仍可见基底细胞残留附着于结缔组织 上方,在疱底形成不规则绒毛状乳头。【天疱疮细胞】:又称Tzanck细胞,为松解的棘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深染 且有胞浆晕环绕,游离为单个或数

13、个呈团。(2)固有层病变:可见中等程度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4. 免疫病理1. 直接免疫荧光:病变部位及相邻部位上皮棘细胞层呈翠绿色渔网状荧光图形,主要为IgG、IgA和IgM免疫球蛋白沉积。2. 间接免疫荧光:活动期患者可检测出循环中抗上皮间桥粒蛋白抗体,滴度与病情相关。五、良性黏膜类天疱疮(benign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1. 病因:自身免疫性疾患(预后较好)2. 临床表现:(1) 黏膜表现:牙龈表现为发红水肿,类似于剥脱性龈炎(无天疱疮三特征)。(2) 好发:老年女性,口腔中易发生于牙龈,皮肤易发生于眼、外生殖器(少见)。3. 病

14、理变化:基底细胞变性,形成上皮基底层下疱,上皮全层剥脱,疱壁厚(上皮层内无棘层松 解,无天疱疮细胞);固有层内密集淋巴细胞浸润。4. 免疫病理:(1)直接免疫荧光:可见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形成翠绿色荧光带。(2)间接免疫荧光:活动期患者可检测出循环中抗核抗体和抗基底膜抗体,缓解期阴性。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1. 病因:复杂,尚不明了。2. 临床表现:好发于唇、舌、颊、牙龈、口底、软腭(角化不良处),表现为红、黄、凹、痛,周期性复发,有自限性且可痊愈。3. 病理变化:上皮水肿,结缔组织中密集淋巴细胞浸润,部分上皮糜烂溃

15、疡(炎性溃疡)。七、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1病因: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2. 临床表现:(1)黏膜病变:痒、刺痛、烧灼感;黏膜充血水肿并出现成簇水疱,水疱可破溃呈表面溃疡(结 黄痂),亦可相互融合,表面黄色假膜覆盖。(2) 好发:幼年原发性感染多在口腔前份(龈口炎),继发性感染多位于唇(唇疱疹);多 于三叉神经节神经细胞中潜伏,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3病理变化(1) 上皮病变:细胞内水肿(气球样变和网状变)形成上皮内疱(多房变单房),气球样变细 胞可形成多核合胞体(一个、多个或无细胞核)。(2)细胞病变:早期水疱底部细胞涂片可见毛玻璃样核多核合胞体核内病毒包涵体 (嗜伊红性病毒小体)。八、念珠菌病(candidiasis)1病因:白色念珠菌感染。2临床表现:(1)皮肤改变:出现周缘清楚的红斑及丘疹,互相融合呈不规则片状,发红轻度水肿;如发生水 疱则可形成湿疹样改变。(2)好发:新生儿和老年人;营养不良、全身消耗性疾病、广谱抗生素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 病。常见于颊、舌、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