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E0IT1.1.23FMVSS301后面碰撞实施细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90745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SE0IT1.1.23FMVSS301后面碰撞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QSE0IT1.1.23FMVSS301后面碰撞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QSE0IT1.1.23FMVSS301后面碰撞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QSE0IT1.1.23FMVSS301后面碰撞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QSE0IT1.1.23FMVSS301后面碰撞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SE0IT1.1.23FMVSS301后面碰撞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SE0IT1.1.23FMVSS301后面碰撞实施细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依据2二内容与要求2一仪器设备2二试验条件3三试验准备5四高速摄像及照明灯光准备8五总控制室操作9六试验10七试验结束11八称量计算燃油泄漏量11一 依据FMVSS301 燃料系统的完整性二 内容与要求(一) 仪器设备1 检验所用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2 所需要的设备及要求见表1。表 1序号名 称要 求1高速摄像系统每秒1000幅以上2车载制动装置碰撞后使得被撞车辆制动停止3碰撞台车质量和尺寸符合法规要求4翻转试验台能够固定整车使其360旋转,并能在90,180,270角停留5分钟5车辆发射系统使台车车速到达48km/h以上3 所需要的设备及精度要求见表2。表

2、2序号名 称准确度或要求1测速仪2天平、量杯称量燃油泄漏量3秒表5轮胎气压表6称重计7卷 尺2级8扭力扳手9角 度 计10温 度 计11湿 度 计1%(二) 试验条件1 试验场地 试验场地足够大,以容纳跑道和试验必须的技术设施。在壁障前至少5m的跑道应水平、平坦和光滑。2 碰撞台车2.1 碰撞壁障应为刚性结构并相对纵向垂直面对称,固定非转向前后桥必须安装车轮,直接安装到车架纵梁上,不带用于吸收冲击和振动的弹簧或其它类型的悬架系统。 2.2 其总重不应超过(1814 23)kg,分配到前后桥上的负载为:前桥:总重(6010)% 后桥:总重(4010)%2.3 碰撞壁障应配备制动系统以防止试验车辆

3、在完成初始碰撞后发生任何其它碰撞。2.4 壁障碰撞正面的高度应为1524 mm,宽度应为1981 mm;碰撞面下边缘的最小离地间隙应为127 mm;碰撞面应该覆盖(20 2) mm厚的胶合板。2.5 重心高度:(400 40) mm轮距: (1500 30) mm轴距 : (3050 60)mm充气轮胎的充气气压应为(197 30) kPa。2.6 碰撞面边缘应倒出曲率半径为(45 10) mm的圆角。3 试验车辆3.1 一般技术要求 试验车辆应能反映出该系列产品的特征。它应包括正常安装的所有装备,并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一些零部件可以被等质量代替,但要求这种替换确实不会对车辆的碰撞速度时间曲线

4、的测量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3.2 车辆质量3.2.1 提交试验的车辆的质量应是整备质量。3.2.2 燃料箱应注水,水的质量为制造厂规定的燃料箱注满燃料时的燃料质量的90%。3.2.3 所有其它系统液体应排尽。如制动液、冷却液、动力转向液、发动机润滑油、变速箱润滑油、洗涤液等应排空。排出 液体的质量应通过加载其它配重来补偿。3.2.4 车载测量装置的质量可以通过减少一些对车辆的碰撞时间曲线的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的附件来进行补偿。3.2.5 试验车的质量试验车质量=整备质量+两个50%假人重量(整备质量:处于运行状态的车辆质量,不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货物,但燃油箱参加总容量90%的燃料、冷却液、润滑油

5、,并带有随车工具和备胎如果这些由车辆制造厂作为标准装备提供的话)3.2.6 试验车辆放假人之前调整到与6.2.5整备质量相差不大于1%,轴荷不大于5%且不大于20kg。4 碰撞台车的驱动4.1 本试验采用电机牵引钢丝绳作为动力,来给试验台车加速。4.2 在碰撞瞬间,台车应不再承受任何附加转向或驱动装置的作用。本试验台车离试验车尾部200-500mm处与牵引小车别离,而钢丝绳作用在牵引车上,所以试验样车靠惯性且不受任何约束与试验车相撞。4.3 车辆到达壁障的路线在横向左右方向偏离理论轨迹均不得超过150mm。5 试验速度在碰撞瞬间,车辆速度应为48km/h。假设试验在更高的碰撞速度下进行且车辆仍

6、满足要求,那么也认为试验合格(三) 试验准备1 车辆准备1.1.1 用气压表检查轮胎的气压,通过放气或充气使轮胎气压到达制造厂规定值。1.1.2 油箱内充满燃油。1.1.3 检查备胎、随车工具是否齐全。1.1.4 确认车辆为整备状态后,用轴荷计称取试验样车的整备质量。1.1.5 测量此时汽车车轮护轮板顶到地面的高度。1.2.1 将油箱中的汽油排净 拆开发动机的回油管,使回油管接到回收油桶内,开动发动机,通过油泵的作用使汽油排到回油桶中,直至将油箱和供油管路系统中的汽油排净。1.2.2 排出变速箱润滑油 将变速箱底部的放油螺塞拆下,用接油盘接收废油,直至变速箱的油排净,再装回放油螺塞。1.2.3

7、 排出发动机润滑油 将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拆下,用接油盘接收废油,直至发动机润滑油排净后,再装回放油螺塞。1.2.4 排出制动器油 先用抽子将制动罐内的制动液抽净,再将制动放气螺钉松开,将制动总泵、管路和分泵中的油排净。1.2.5 排出动力转向器油 将动力转向器管路拆开,将废油放入接油盘中。1.2.6 排出散热器中的水或防冻液 放净膨胀水箱中的水,再将散热器、缸体的放水阀翻开,并用接油盘将防冻液或水收集到接油盘中,直至放净。1.2.7 排出洗涤器中的液体先用抽子将洗涤器罐中的水抽净,然后用电机喷水使洗涤器中的水喷净。1.2.8 排出空调中的制冷剂将空调管路中注入制冷剂用的单向阀翻开,使制冷剂放

8、入大气中。1.7 给燃油箱注入代用燃料将燃油箱注入水,使水的质量为制造厂规定的燃油箱注满时燃料质量的90%。1.2.9 排出洗涤器中的液体先用抽子将洗涤器罐中的水抽净,然后用电机喷水使洗涤器中的水喷净。1.2.10 排出空调中的制冷剂将空调管路中注入制冷剂用的单向阀翻开,使制冷剂放入大气中。1.3 给燃油箱注入代用燃料将燃油箱注入水,使水的质量为制造厂规定的燃油箱注满时燃料质量的90%。 1.4 给试验车加装车载制动装置 1.5 称量试验车,进行配重1.6 座椅的调整1.6.1 前排座椅位置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座椅,应调节到可调节行程的中间位置。假设没有中间位置,那么应调节到最接近该中间位置的后一

9、个位置。其高度位置调节到由制造厂规定的位置对高度可以单独调节的座椅。对于长条座椅,应以驾驶员座位的“H点为基准。 1.6.2 前排座椅靠背位置假设座椅靠背可调的话,那么应调节到使假人躯干倾角尽量按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角度,假设制造厂没有规定,那么应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角的位置。1.6.3 对于后排座椅或后排长条座椅,假设可调的话,那么应调节到最 后位置。 1.7 前排座椅放置两个用来配重的50%男性假人。1.8 车窗玻璃车窗上的活动车窗玻璃应处于关闭位置,为便于测量,经制造厂同意,可以放下活动车窗玻璃,但应保证此时操纵手柄的位置与车窗玻璃关闭时操纵手柄的位置相一致。变速杆应处于空挡位置。

10、1.10 踏板应处于正常的放松位置。1.11 驻车制动处于松开状态。1.12 用透明胶带纸将车的后面风窗、制动灯、后位灯、后雾灯和后转 向灯等粘上,以防碰撞时,玻璃飞溅。1.13 试验车准备完毕后拍摄试验报告所需照片2 牵引系统准备2.1 牵引系统的安装2.1.1 实车牵引车的安装将牵引滑车从轨道的末端放入轨道中,使其能在轨道中平顺的滑行。2.1.2 用滑板调整车辆位置,使轨道中心线位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内。将牵引滑车用铁链对称的与车辆悬架相固定连接。2.2 牵引钢丝绳预热2.2.1 翻开电机电源。2.2.2 翻开涨紧器的氮气瓶,调节气压在2.1-4.1Mpa之间,翻开制动器的氮气瓶,调节气压在

11、4.1-5.5Mpa之间。2.2.3 录入试验信息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看能否满足试验要求。2.2.4 向工程师核对试验类型、检查牵引小车和纲缆是否有损坏。2.2.5 设置激光策速装置。进行预热,设定预热速度小于15Km/h。翻开轨道门,并确认轨道和牵引系统准备好。2.2.6 制动器关闭,并翻开张紧器,确认牵引小车和纲缆没有扣上,用播送通知所有人员要进行纲缆预热。2.2.7 倒记时,并启动预热,纲缆至少要循环一周,观察张紧器位移,移动量要小于355毫米。2.2.8 扣紧牵引小车,视情况关闭轨道门,确认小车挂钩,并拧紧所需力矩,停止器到位,并拧紧所需力矩。3 停止器准备3.1 测量牵引滑车脱钩臂

12、盗车辆最前端的距离L。3.2 固定脱钩制动器,是制动臂距离碰撞壁的距离等于L加200500mm。4 测速装置的准备4.1 测量车辆尾部测速杆外伸量以及距离车辆最前端的距离L1。4.2 将测速装置摆放在适宜的位置,此位置应保证测速杆的最外端划过激光发射头信,但又不碰到测速装置,测速装置到碰撞壁的距离应该比L1达200500mm。4.3 接通电源,测试该装置是否正常。5 碰撞台车的准备5.1 碰撞前检查制动电源,试验一下台车是否能制动5.2 保证后面碰撞台车上的制动氮气瓶气压为800-1000 psi 。5.3 检查完毕后,将电源箱盖用扳手紧固好。将制动摆柄向后用一层纸胶带固定好。5.4 确认牵引

13、小车和碰撞台车已经通过挂钩连接好。(四) 高速摄像及照明灯光准备1. 根据试验工程或法规要求,确定像机使用数量及拍摄点位。2. 将像机摆放到相应位置3. 连接网线、触发线、电源线,确认无误后翻开电源。4. 调整焦距,使之获得清晰的视野范围。5. 根据拍摄目标物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拍摄速度及触发点。6. 翻开灯光系统电源,调整像机光圈并通过灯光的遥控装置,调整每个灯板的上下、左右、前后及旋转位置,使每部像机都到达清晰的视野。7. 关闭灯光电源,锁定像机的光圈及焦距。8. 测试触发开关,检查整个系统是否能同步工作,假设一切正常,关闭像机电源,等待试验。(五) 总控制室操作1 确认摄像、照明系统准备好。2 确认车辆的开关,档位和制动。3 确认测速和数采系统准备好。4 翻开轨道门,用播送通知马上进行试验。5 启动倒计时,并开始试验。6 碰撞过程结束后,按下电机停止按钮,并及时触发车载制动。7 记录车速,完成并保存试验过程报告。8 关闭张紧器,并关闭氮气瓶。9 关闭电机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