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90640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峨眉望月 遇诗仙 峨眉山月歌公开课研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诗悟情:扣住“山”“水”“月”“发”“向”“下”“夜”等,学会抓意象、抓关键词,品景、悟情的方法,感悟诗歌牵挂与憧憬交织的复杂情感。(重点)2.品诗悟人:解诗识人,深刻体悟诗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难点)二、新课导入(3分钟)咿呀学语时,我们便会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年少时,我们又会懂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长大后,我们不自觉怀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曾经。月不仅是美丽皎洁的动人景象,而且还寄托了某种特殊的情感,而谈到写月,诗仙李白就值得一提,他赋予了

2、月新的生命,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仙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太白十诗九首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李白玉壶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设计意图】以月为切入,设置情景,同时整体了解诗仙李白写月的诗句。三、 新课设计 板块一:初品峨眉月一识月中情(一)寻月溯源初感知(5分钟)1.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你能从诗歌题目中读到哪些信息? 明确: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常称为“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2.自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和诗歌

3、导读,理解诗意,说说峨眉山月歌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诗人离开家乡,出门远行。3.诗人的行程是怎样的? 明确: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4.诗人此次行程大致有多远,其离家远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衔接材料一:此次远行是李白24岁第一次离开家乡,当时李白“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次行程大约有400多公里,本诗是诗人乘舟途经平羌江所写。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二)月伴起程品月景(8分钟)1.诗人离家远行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请用所见的画面来回答)【同桌讨论】 分析思路:抓意象(特点、状态)展开想象,绘画面以诗人的口吻叙述 示例: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缓缓流动

4、的平羌江上,倒影着明亮的月影。这真是一幅宁静秀美、幽静清朗的秋月行旅图!(配乐)衔接材料二: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美学家别林斯基 2.这清朗秀美环境隐藏着诗人李白对这美景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对家乡山水的热爱 【设计意图】用抓意象,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品景,既是方法的习得,也是方法的实践。(三)行旅思月悟诗情(8分钟)1.齐读诗歌,请找出作者直接抒情的句子。2.“思君不见”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明确:一个“思”字迁出了多少惆怅,而思却不见,又让人是何等的迷惘,李白用“思君不见”短短的四个字,却倾诉着他对家乡、对友人的深

5、深不舍,可谓语短情长。3.诗歌中展现诗人出发时的状态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提示:诗中的关键字(时间、动词)诗中的地名 明确:“夜”说明诗人天还没有完全亮就出发;“发”“向”“下”三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径直向目的地径发;五个地点词,将遥远的地点串联起来形成空间的转换,使人感觉行船之快。从时空上表现出诗人离家远行心情之迫切。可见,诗人当时是果断、坚定地离家远行。4.诗人为什么如此迫切呢?连天明都不愿意等呢? 链接材料三: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直接抒情的句子来体会诗人的内在情感,也以此反观诗人的外在表现,进而深刻体悟出诗人出发时矛盾

6、的心理。板块二:众览人生月最解月中味 (四)览月寻情望诗仙(1215分钟)1.热爱、不舍、憧憬交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对月说什么?(个性化展示)2.今晚这“月”,赋予了哪些意义? 明确:月,既是家乡,也是理想! 3.品月识人,在“月”后,你认识到一位怎样的李白? 明确:纵使牵挂,也有坚持,这就是李白! 衔接材料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李白玉壶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

7、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请同学们结合导学单,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示例解读句,说说你从这组月中,又认识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 明确:纵使失意,也有坚持,这就是李白! 这就是伟大诗仙李白,有牵挂也有坚持,有失意也有希望。既是失意,希望不灭,初心不减。诗人李白在老年时,又写了另一首峨眉山月歌: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诗人一直牵挂着今夜离家时的峨眉,牵挂着这半轮明月,执着于最初的出发,坚守最初的初心,这就是李白初心不改,与月同在! 5.既然峨眉山月与诗人万里常相随,那就请同学们为这幅秋月行旅图题一联诗,也让这月色永留我们心底! 高山流水思故乡, ! 【设计意图】由月及人,分析月所赋予的独特生命,感悟诗仙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五)峨眉望月话收获(1分钟)这节课,我们从月出发,学习了如何理解诗意,如何品景悟情,也在品诗中认识了诗仙李白,感悟其人格魅力,峨眉望月遇诗仙,最是相逢始深情。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余光中寻李白最后让我们带着收获,带着感情,再读诗歌,让这首小诗永留心底! 四、 板书设计 峨眉山 渝州 三峡 平羌 清溪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