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七年级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90299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七年级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语 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1 散 步自主性探究13.(略)4.莫怀戚 5. 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或表现了人到中年那神圣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或表 达了作者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6.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 现。开放性作业1. 不能互换。因为“我”与母亲生活时间长,所以“早已习惯” ;儿子与“我”生活时 间短,尚未养成习惯,但儿子比较懂事听话,所以说“还习惯”。2. “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已过去的时代;一个是孩子

2、,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 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 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 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3. 略 4.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 “高大” 是从年幼儿子角度谈的,所以不能换。5.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 。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一个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 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6. 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 定,所以我意识到责任重大。拓展性学习1.流动 央求跳动 2. 略 3.

3、 因为我和妻子见到儿子放小龟回家后的兴奋、欢呼,感受到儿子的纯真、善良,对人间团聚的珍视,既高兴又激动。做母亲的更善于动情。4.和谐关系使命感 理解和体谅思家、团聚2秋天的怀念自主性探究1.huanx uashi xiutu pi憔悴躁 诀 2. (1)望:希望,盼望 (2)覆:底朝上翻过来(3)悟:明白,了解(4)副:符合(5)谊:友谊,情谊3. 史铁生作品集史铁生 当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4.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 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 ,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5. 让儿子在大自然中消

4、除烦恼,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6. 母亲患有肝病。为了鼓励她的儿子,不让他受到打击,失去生活的信心。开放性作业1. 不能去掉。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 ,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 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 母亲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和侧面描写。3.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种地步。 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 ,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 未把自己

5、放在心上。4.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 ”要热爱生活,充 满坚定信念和坚强的意志。5. 景物描写,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 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拓展性学习1.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老海棠树”自始至终贯穿全文,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两点“好处”在文中是 显而易见的。 2.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 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3.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4.第一声用陈 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

6、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用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 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用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5.所作所为显示性格和本色。 6.例:爸妈,我知道你们对我好,其实,劳逸结合,我会学得更好,再说, 我已长大了,也该替你们分担点家务了。 (意思相同即可)3 羚羊木雕 自主性探究1.(略)2 .E A A E 3.讲义气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抵抗和拒绝。 4. 记叙文 羚羊木雕 友爱 5. 用羚羊木雕作为题目更好些。 它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利于深化文章主题。6. 表现出万芳“仗义”的性格特点。不能去掉,因为它进一步突出了“我”与万芳之间的真挚友谊,也使文章的内容 更丰富,结构更紧凑。

7、开放性作业1. 用“突然”,一开始气氛就紧张起来, 写出了当时妈妈的惊慌, “我” 的惊吓。 2. 羚 羊木雕有价,而情义无价。如今“我”万般无奈,将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3. 反映了当时“我”伤心而又无奈的心情。4.生气t伤心t谅解5.环境(景物)描写衬托了“我”孤苦、悲伤的心境。6. 不能只怪自己,也怪父母不理解“我”的感情,把木雕的贵重和纪念意义看得比我们的友谊重要。拓展性学习1. 因为“32 个未接电话”最能表达妈妈对孩子的担心和关爱;最令“我”自责和感 动。2. (1)插叙,补充说明家庭情况和事情的来龙去脉。(2)因为从全文的主题表达来说,意义不大。 3. 示例:“我”:“为了妈妈,再

8、难我也愿意”可见其懂事; “想都没想 就跳上车”“忘带手机” “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等可见其马虎, “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决心学会应付突发事件” “变得坚强起来” 等可见其知错能改、 勇于自我反省; 妈妈:“很 担心我”“急得都哭了”“慈爱地教育并未责怪 我”等表现妈妈的慈爱和宽容。 4. 前 者是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后者则是沮丧、难过、失落的心情;说明相同的景物因人 物的境遇不同而心情不同。5. A 6. C4 散文诗两首 自主性探究1.(略)2. 祷 沐 瓣 覆 3. 偷偷地笑 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倾斜,歪斜4. 泰戈尔、印度、诺贝尔文学 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 5. 与妈妈捉迷藏

9、,让 妈妈嗅到花香, 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挚爱。 6. 替红莲遮蔽风雨, 对母亲的深深赞美。开放性作业1.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 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2. 上文写妈妈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象不见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么惶急的心情一定与日俱增。见了孩子,自然责怪孩子,这责怪中表现的恰恰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3.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4.作者先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把花和人 紧密联

10、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5.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6.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荷花是“我” ,荷叶是母亲,写得温馨感人,爱意浓浓。赞颂了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比。拓展性学习1.排比 拟人 2 发展贡献 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 牲。 4. C (“芽儿”、“花儿”、“果儿”是青年的象征)5 世说新语两则自主性探究1.(略) 2.不久,一会儿;紧,密集 大致,差不多;相比 还不如;凭 借 约定,正午时分 不再等候就走了;才 丢下,舍弃;离开 拉;回头看3. AFG 4.刘义庆 南 5.谢家子弟咏雪;元方聪颖机智,维护父亲的尊严6. 聪慧多才;机

11、智善辩开放性作业1. 和谐、温馨、亲切、其乐融融 2. 因“兄女”的比喻形神兼备、意蕴丰富而“大 笑乐”。 3. 用“盐”来作喻体,其相似处在颜色和下落状态;用柳絮不仅有白的一面, 而且突出雪的轻飘,所以用“柳絮”更好一点。另外,“柳絮”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4. 友人 友人 友 友 陈太丘 友 5. 略 6. 可 从以下角度谈:口才重要,对无礼之人要不卑不亢,晓之以理等。拓展性学习1.担任 我 ”以后 孔子 2.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陈韪说: “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3.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

12、陈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4. 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积累运用1. C 2. A.在 B.名 C.覆 D.作 3.目不转睛 满不在乎 声色俱厉各得其所 4. D 5.A D AB D 6.忽然间雪下 得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7.略二、阅读理解(一)8. 交代了腊八节的来历,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朱元璋珍惜好生活、不忘 苦日子(忆苦思甜)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9. 运用“先”“再”“然后”“待锅烧开后”这些词语和短语,具体

13、而有条理地写出母亲熬腊八粥的 过程,表现了母亲熬粥的耐心和技艺。10.小时候生活贫困, 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食物丰富,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 的味道。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凝聚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 情,而吃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感受不到母亲的那份浓情,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11.相同点:都写出了腊八粥的色、香、味(好看、好闻、好吃);都表现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分外喜爱之情。不同点:吃腊八粥时的心理略有不同。选文表现了吃粥时的“激 动”和兴奋之情,以及对母亲厨艺的赞美,而本命年的回想则表现了吃腊八粥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舍不得吃” (因

14、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俭约 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 ,另一方面“吃起来却没个够” (因为 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 。(文字可简略一点, 答到要点即可)12. 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或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13. 不要再把他当作孩子,而要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男人。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 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14.“忙碌”:“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

15、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 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个词语的准确。 ”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 “糊涂”“忽略 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 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 。 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 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发光的事物:A.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E. 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C.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D.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E.自己缴学费15.要点:不要再把我们当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应该像两个是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