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总结精编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90224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总结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总结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总结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总结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总结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总结精编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十一、成语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意思是门前和庭院里如同集市。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邹忌讽齐王纳谏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一、文学常识。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 ”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

2、或指责 )。纳,接受。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九、通假字 1、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订的,共 33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 策。起于公元前 452 年十、重点语句翻译(周贞定王十七年) ,止于公元前216 年(秦始皇三十一年)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3、刘向 (约前 77-前 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2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 ,为我国最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早的目录学著作。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二、正音。邹( zu)忌 昳( y)丽 朝( zho)服衣冠 (gun) 窥( ku)镜 期( j )年 朝(cho)于齐 间( ji n)进三、解释下列实词。1、邹忌修八尺修:长,此处指身高。2、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3、朝服衣冠服:穿戴。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5、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6、孰视:仔细地看。孰,仔细。7、私我也私:偏爱。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在,的确。9、今齐地方千里方:方

4、圆。10、王之蔽甚矣蔽 :受蒙蔽。 11、王曰: “善。 ”善:好,对。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13、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14、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间:间或,偶尔。)15、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寡人:君王自称)16、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17、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18、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19、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上,比得上。19、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20、美我者:以 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21、寝:睡觉。四、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

5、: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五、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 (受 )蒙蔽六、文章主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

6、利除弊,才能富强。七、段落大意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第2 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第3、4 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八、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向

7、妻、妾、客发出“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妻、妾、客所做出的 “三答” 是:其妻曰: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有求于王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威王采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答: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王之蔽甚矣接受

9、(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侧面写出劝谏结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是: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答: A 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九、问答题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1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质 ?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

10、诸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行动, 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思考,能正视自己。1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2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国家得到治理。3 、“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答:一是说

11、明邹忌艺术的进谏 ,15、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答:全文着墨最多的是第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一段,因为这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下文讽谏之举动的来源,所以有必要详写。相比之下,最后一段写齐4 、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王纳谏除弊之效则显得简括而含蓄。它没有直接写齐王纳谏后如何修明,人民如何满意。而只是写了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下令之后进谏由 “门庭若市 ”逐渐减少到 “虽欲言,无可进者 ”以及别国的反应,来含蓄地说明齐国已达

12、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到了大治。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16、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答: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5 、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 ”明了什么?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答:齐王纳谏后, 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 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两个要点:

13、18、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答: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也给满分。热情地赞扬邹忌的 “美甚 ”,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说一句 “徐公何能及君也 ”,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用陈述句,比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答:受了邹忌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19、 “朝服衣冠 ,窥镜 ,问妻 ”这三个行动表现出邹忌什么样的心态? 答:自觉其美 ,颇有炫耀之意 ,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