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90209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方案三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方案一、学生情况分析p :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别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二、 教材分析p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

2、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展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根本领实,把保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开展作为根本领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三、教学目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3、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根底。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消费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理解社会中工农业消费的根本过程,工农业消费之间的亲密联络,消费的开展和消费工具的不断改良,消费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开展、文化交流的亲密联络,交通开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群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根本领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外表,而是引导他们对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考虑社会

4、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互相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络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限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

5、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消费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交融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才能和社会研究才能。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理论。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的。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历性。3、追请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根底。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开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