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902083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乡镇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加快实现“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县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奋斗目标,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现代农业大镇、财政富镇、文化强镇、苏鲁边界重镇”发展目标,制定*镇2010年及“十二五”规划。 1、概况 1.地理位置 *镇位于*县北部,东临石桥镇,西接厉庄镇,南赣马镇相邻,北与XX省XX县区壮岗镇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7。总面积65.86平方公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

2、均降雨量880.6mm,日照2630小时,无霜期213天,年均风力24级。境内地形北高南低,高山、丘陵、平原层次分明,南部平原占全镇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全镇耕地总面积5.1万亩,共有5条河流,3座山头。 2.自然环境概况 *镇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高低起伏不大,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山区、丘陵为辅。 *镇境内有龙王河、神泉河两条主干河流,水质清澈,水域面积宽广。另有大小水库6座,八条路水库是全县第二大水库,年蓄水量1400万立方米。 农田土壤植被以农作物和人工林为主要类型,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另有蚕桑、茶叶、杨树等经济林木。 3.社会经济环境

3、概况 *镇地处苏鲁交界处,总面积66.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2公顷,全镇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76万。 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增长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73万元,增长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9亿元,增长43%;工业投入4.4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6962元,增长14%;工业用电量2350万千瓦时,增长42%。 二、总体目标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初步计算,2009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175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至2010年,达到59500万元;至“十二五”末期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万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

4、10年,全镇非农产业比例达到87%;至“十二五”末期非农比例要达到92以上。 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小康社会整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50元;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十一五”期间,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镇拥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经济社会

5、发展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企业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开始进入结构优化和发展壮大时期,市场供求关系和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全镇上下投资创业愿望十分强烈,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都已大大增强,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具备快速发展的机遇。我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00美元,已经跨过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十一五”期间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开始进入集中回报期,“十二五”期间将产生效益并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环保治理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将促使我镇企业向更高更强的档次寻

6、求机遇和进一步发展。XX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有实质性进展,将对*镇孕含一定的合作和发展机遇。三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动力。我镇经济发展已进入全县领先位置,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形成对比,差距引发动力。目前各兄弟镇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发展慢了就要落后,只有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发展,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当然,我镇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一些瓶颈因素的制约。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较易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传统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差;投资总量小,缺乏支撑全镇经济发展的大企业

7、、大项目;人才、资金、土地成为制约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服务业发展滞后,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差,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对此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解决。 二、规划依据 1、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3、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4、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5、*县*镇镇区总体规划(2007-2020) 6、*县*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 三、规划期限: (一)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二)实施阶段: 1.全

8、面启动阶段:2011年; 2.重点建设阶段:2012年; 3.全面铺开阶段:2013年; 4.整体推进阶段:2014年; 5.全面提升和基本实现阶段。2015年。 四、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既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再创*新品牌,再树*新形象,全力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开放效率、生态活力的

9、新*。 五、基本原则 (一)坚持把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镇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认清经济发展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类问题。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转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二)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需求结构,落实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方针,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

10、,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快速发展,尽快形成能支撑长期发展的经济结构。 (三)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重要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是推动四个转变:一是从过于依赖投资带动,转向投资、消费、出口多轮驱动;二是从过于依赖工业推动,转向工业、服务业、农业共同推动;三是从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四是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反馈式循环过程。 (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逐步建立农业增收的长效机制,以有效扩大就业为突破口,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基本方式

11、,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五)坚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统筹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 六、战略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综合指标翻一番、人均总值过3万、全市排名进十强。即:“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在2009年的基础上比全县提前一年翻一番,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达到31000元,总量达

12、到15亿元,进入全市前十强。“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为: (一)经济总量。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达到31000元。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8:70:22。财政总收入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 (二)社会发展。科研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5%,大学以上文化职工占总职工比重达到6%,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人,社会综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镇总人口控制在5万人以内。 (三)人民生活。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50元,年

13、均增长11%。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 (四)生态环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35%,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第2章工业规划 1工业发展现状 *镇目前共有企业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企业运转情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2009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57884万元,实现利税15153万元,其中税收3030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镇工业初步形成了光伏新能源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玩具礼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制造业、海藻加工业、医药及精细化工等6大支柱产业板块:一是以佳宇科技、晶能硅业、金方科技为龙头的光伏新能源产业板块;二是以金五食品、金韩

14、食品、金新粮油、金江丝绸、全顺食品、徐福茶叶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板块;三是以连云港高发礼品、富利泰玩具、*高华玩具为龙头的玩具礼品加工企业板块;四是以金卫建材、金玉制杆、金园杆管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制造企业板块;五是以丰泰海藻、达柯拉海藻、德方海洋化工、隆源海藻为龙头的海藻酸钠加工业板块;六是以金康医药科技、泰鼎生物为龙头的医药及轻化工企业板块。 3工业发展目标 以建设工业强镇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调整结构与膨胀规模并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壮大园区经济,再造工业新优势,再创*新辉煌。2010年,全镇工业投入10亿元,完成工业入库税金5000万元,内联到位资金3亿元,

15、注册外资实际到帐700万美元,新增规模企业3家。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一家,过10亿元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5家,技改投入争取达到2亿元。 (一)全面发展制造业。根据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重点培植壮大光伏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玩具加工、新型建材、海藻酸钠加工等六大主导行业。 光伏产业。全力打造*县光伏产业园,将光伏产业园打造为*县新能源产业基地,通过对国内外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及前景的预测,结合*县现有的工业结构特点,确定*县光伏产业园定位分为四部分。即高纯度硅生产、硅切片辅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和组装、太阳能电池与机电产业、建筑材料的结合利用等。 近期内致力形成以硅为基础的“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片-电池组”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发展光伏应用系统;重点引进新型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系统;2012年打造全国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