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90069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91up高中教育学习平台,您身边的教学助手!(http:/)6月3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16综合检测)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22题)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幅漫画,它主要反映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 )A对缓解危机收效甚微B使自然环境逐渐恶化C安抚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D促成了福利机制的建立2(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3题)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

2、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2011年4月海口调研11题)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它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为争夺( )A殖民霸权 B商业霸权 C海运霸权 D商品市场4(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15题)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

3、均分配收入交售粮食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30000斤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5(2011年4月海口调研10题)历史学家往往会用特定词汇来表示历史运动和历史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A圈地运动 B光荣革命 C 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6(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6题)“草市”的发展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以下关于草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4、( )A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B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因此政府对草市不实行行政管理C草市大都出现在水运交通便利的地方D草市发展到宋代,除了商业功能外还具有其它服务功能7(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19题)图7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C“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8(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题)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铁农具的推广 B犁耕技术的改进C畜牧业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形成9(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2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

5、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10(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3题)右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元朝11(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2题)汉武帝时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这个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富商大贾 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C打击地方割据

6、势力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12(2011年4月海口调研7题)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13(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18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对15501650年这一时期有过如下描述:“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该“良机”出现主要得益于(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14(20

7、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7题)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 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15(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8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开始实施B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6(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3题)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秦之失失之于政,

8、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17(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14题)下列产品突出体现了“工官”制度的是A. 汉代的盐铁 B. 唐代曲辕犁 C.宋代指南针 D. 明代的丝绸18(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4题)下列几幅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图片,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23题)19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障

9、社会保险法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家统一 B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法制的完善20(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19题)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流动农民工总数19851990年2118万19922000年12900万2008年14041万A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 B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农村人多地少引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21(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

10、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引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材料二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材料三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中国现代化之路”按三种模式依次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制作了下表。(注:这里的现代化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国现代化之路”大事年表阶段时间事件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第一阶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工业化开端18951898年维新运动民主化兴起19111912年辛亥革命B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化现代化启蒙第二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现代化的新起点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C第

11、三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现代化迅速发展材料四 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先后出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性质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原发内生型其现代化动力主要来自于内生的技术、经济和文化因素;后发外生型其现代化动力首先来自于外生的原发现代化国家所施加的影响和压力。华炳啸试论发展中国家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首要问题(1)材料一中的“血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观察上图,在图中A处填上相应事件的名称,据图指出该事件对英国的直接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得以发生的条件。(6分)(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完成表格中B、C两处的填写。概括指出表格中各阶段所对应的现代化模式。(10分)(4)综

12、合以上材料,比较英国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第一阶段的不同之处。运用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13分)22(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34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

13、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2分)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分)23(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26题)(10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子是家长,掌握着家政大权,不允许妇女分割。统治者极力提倡所谓“别内外”、“勿听妇言”,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别内外”,是保守妇女“贞操”的手段和伦理。康熙时即墨杨姓家族家法规定:“异姓卑幼,妇人不许辄见。小姑之夫不见,侄婿非大事不见,趟侄婿大事亦不见”。 摘自冯尔康清代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的社会地位论述材料二 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上书孙中山她们说:“某等窃思共和国既建设矣,国内必无不平等之人,男女平权,无俟辞费。此番改革,女子幸能克尽天职。或奔走呼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