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完美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90069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教案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背影》教案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背影》教案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背影》教案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背影》教案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影》教案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教案完美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背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父母亲是伴,当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能力与阅历,忙于去建造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时,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着、鼓励着、伴随着我们的父母却已不再年轻。在文坛上,表现父母为子女付出一

2、切的题材数不胜数,却以母爱居多。古人云: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ppt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二、反馈预习,知人赏文。1、学生完成预习单。2、教师反馈预习单中“知人赏文”板块。(详见预学案)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三、

3、整体感知,感受亲情。【我眼中的父亲】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1、速读课文,并作圈画,重点批注。思考主题:我看见的父亲,重点关注父亲的一言一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细致入微)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父亲劝我嘱咐茶房亲自送我忙讲价钱拣定座位嘱托茶房为子买橘远行回头惦记儿子 )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板书:如

4、:语言、动作、神态、肖像。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发现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四个背影,四次眼泪的模式来教这篇文章,学生不仅不能全面把握文章,连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都不能很好的代入并感同身受。因此,设计了一个主题讨论:讨论父亲在我眼中的形象。“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希望能够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企图能够强化并帮助他们梳理阅读经历。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

5、么,为什么?“为子买橘”品读比较父爱情深(1)请男生朗读课文第六节。(2)出示删改后的语段,请女生朗读删改后语段比较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请再用你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你产生共鸣。原文 删改后的语段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

6、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3)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打动你的细节。(4)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5)配乐个别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得到熏陶。(轻音乐:月光)(6)配乐齐读,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同学,

7、也打动了我。作者流泪了,我们也是。)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预设:第一课时结束以上内容)四、赏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我心中。对于父亲的一言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

8、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这样的感受是否有变化?从哪些相关字词句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这种变化?教师总结:儿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相信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仅了解在朱自清先生心中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情感变化,也能够对大家产生一些共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一齐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从“我”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并能够借助文本照映自己,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正要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少女对于父亲的爱的抒情动机。同时完全

9、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过渡: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五、体验落实,技能拓展。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自己关于父亲的印象,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当堂练笔)设计意图:在教学环节三中学生能够通过把握关键字词,强化并明确自己的阅读过程以获得一定阅读体验和情感基础,在教学环节四中通过重点分析儿子内心对于父亲的情感变化,将前一步的阅读体验作为基础引发

10、更强烈的内心共鸣,唤起学生内在的对于父亲角色的抒情冲动。同事在写作过程中,轻声播放萨克斯音乐奇迹,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手法,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结语: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去安慰父母那颗“可怜”的心,因为面对父母的养育和爱护,一切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与无力。设计意图: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

11、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