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概念整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90048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概念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概念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概念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概念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概念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概念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概念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器官:中枢(胸腺、骨髓、法氏龔)+外周(脾脏、淋巴结、粘膜/皮肤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分子:脸型分子+分泌型分子(免疫球蛋白/抗体/抗毒素、补体、细胞因子) 免疫: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功能:防御、监视、自身稳定。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耐受/记忆性)。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先天后天发挥时间迅速潜伏期识别抗原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记忆无有免疫应答过程:识别阶段(T、B细胞通过TCR、BCR精确识别抗原);活化增殖阶段(识别 后的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效应分子和记忆细胞);效应阶段(效应 细胞、效应分子清除抗

2、原)。抗原: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 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种类:异嗜性抗原: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异种抗原:马血清抗毒素对人有两重性,既是抗体又是抗原。对外毒素而言是抗体。同种异性抗原:红细胞抗原、HLA抗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 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

3、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五类:根据重链恒定区。分两型:根据轻链恒定区。可变区=V区二高变区=互补决定区二抗原结合部位;恒定区=C区。木瓜蛋白酶水解lgG=2Fab+Fc免疫球蛋白功能:V区: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作用。C区:激活补体;调理作用;抗体(IgG)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介导I型超敏 反应。IgG通过胎盘;IgA通过呼吸消化道粘膜。IgE含量最少;介导I型超敏反应;无较链区IgA分泌性和血清型:初乳中含slgA:黏膜免疫;slgA为二聚体IgDB细胞成熟的标志IgG血清中含量最高: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与SPA结合;抗感染的主要抗体;通过胎盘IgM五聚体

4、;最早出现的lg;近期感染的指标;mlgM是BCR:无较链区 补体C: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可辅助 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比较项目经典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IgM、lgGl3)复合物病原体细菌脂多糖、凝聚的lgG4、IgA等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MBL、MASP、C2-C9C3,C5C9, B因子,D因子,P因子等C3转化酶C4b2b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C3bBb3b作 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即可发挥作用

5、补体的生物学意义: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免疫黏附:炎症介质 (过敏毒素、趋化作用)。细胞因子CK特点:小分子:高效能:多效性;重叠性、拮抗/协同性、网络性。细胞因子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细胞因子生物活性:调节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 靶细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定位于动物或人某对染色体 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小鼠MHC位于第17号染色体;人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I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及血小板,成熟红细胞没有;II类分

6、子分布于专职抗原提 呈细胞表面、活化的T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中发育成熟。SP细胞通过阴性选择,对自身抗原耐受性。T细胞表面分子:TCR-CD复合物;CD4、CD8分子(不同时出现):CD2分子/E玫瑰花坏受 体(成熟T细胞上表达);植物血凝素PHA。E花环试验:分离T细胞,计数T细胞数目。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专职APC: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非专职APC: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MHCI类分子供CD8+T细胞识别;II类分子供CD4+T细胞识别Thl细胞生物活性:对巨噬细胞:激活、诱生、募

7、集。对淋巴细胞:促进、活化、增殖,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对中性粒细胞:产生淋巴毒素,杀伤病原体。Th2细胞生物活性: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Thl7细胞生物活性:分泌多种细胞因子。CTL细胞生物效应:效-靶细胞结合(配体、黏附分子与配体结合);极化(接触部位聚集, 导致极化);致死性攻击(穿孔素颗粒酶途径一介导靶细胞凋亡;Fas、Fasl途径一诱导靶细 胞凋亡)。B细胞活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lg基因的二次重排;抗原受体修正;体细胞高频突变和lg亲和力成熟; lg的类别转换;浆细胞的形成:记忆性B细胞的形成。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

8、点比较初次应答再次应答潜伏期长 抗体效价低 维持时河短 以IgM为主 抗体亲和力低潜伏期短 抗体含量高 维持时河长 以IgG为主 抗体亲和力高临床意义:预防诊断。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 应答。变应原: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 物质。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发生消退快:引起生理功能紊乱:遗传倾向。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P180变应原 -*刺激过敏体质产生特异性IgE + I变应原再接触致敏靶细胞一Fc e R I-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致敏靶细胞一FcRI交联一脱颗粒释放/合成并分泌一生物活性介

9、质一毛细血管扩张、通透 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过敏性休克(全身性)、过敏性鼻炎、哮喘(呼吸道)、 过敏性胃肠炎(消化道)、尊麻疹(皮肤)防治原则:远离变应原;脱敏治疗;药物防治;免疫新疗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相关因素:抗原方面/免疫系统/遗传方面的因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途径、母婴垂直传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感染急性期流感样症状、外周血高病毒血症、CD4+T细胞明显减少潜伏期外周血HIV相对较低,CD4+T回升至一定水平,但逐渐减少,免疫系统进行性衰竭症状期AIDS相关征候群:发热、盗汗、消瘦、腹泻、炎症性皮肤病、全身淋巴结肿人发病期有病毒血症肿瘤的免疫逃逸机

10、制: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MHCI类分子表达低下:缺乏共刺激信号;所 致的免疫抑制;漏逸:凋亡抵抗作用。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超急性、急性、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 反应。适宜的抗原抗体浓度和比例:抗原抗体结合后能否出现肉眼町见的反应取决于两者适当的浓 度和比例。凝集反应:ABO血型、肥达反应、外斐式反应。双抗体夹心法:适用于可溶性抗原。人工主动免疫: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特点:起效 慢,维持时间长,用于传染病预防。人工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特点: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用于疾病治疗。疫苗要求:安全有效实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