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89974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陋室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教学设计(获湖北省语文教育协会年会展示课优秀奖)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向玉平教学目标:1、朗读,积累实词,理解文意,感知铭文韵味。2、品读,揣摩语言,学习写法,理解作者风骨。教学重点:通过触摸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风骨。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交流,了解“铭”1、谈话:(1)同学们好!我来自三峡门城宜都。今天来到美丽的首义中学,见到笑意盈盈朝气蓬勃的同学们,我真的体验到了“共饮一江水”的情意融融。我们有缘一起学习,所以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句充满哲理的话语“天道酬勤”!(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么?)这句话是说上天会酬谢厚报勤奋的人!我相信,今天的课堂上,勤于思考、勤于交流

2、的同学一定也能得到丰厚的回报!(2)天道酬勤,其实是我的座右铭。你们有没有座右铭呢?说来听听!(3)哦,座右铭有什么作用呢?(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对,座右铭是铭的一种,文字有长有短,大都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4)“铭”又是什么呢?(屏显)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用来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它和我们学过的文体,例如桃花源记的“记”、马说的“说”这些文体不同,它一般短小精悍、文字简约、寓意深刻,并讲究押韵。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篇铭文陋室铭,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这是一篇短小的文章,仅有81个字,让我们来细读这些文字,去探访作者的陋室,走进他的心

3、灵世界。二、朗读,积累实词,理解大意,感受铭文韵味1、我们先来听读课文。请大家注意认准字音,并拿笔划出节奏,标示韵脚。2、读准字音。检测一下,加点的字怎么读?惟吾德馨(想想馨是什么意思?看看它的下半部分!它的本义就是香气)鸿儒 案牍(这是字不太常见,你却读很很准!你看它的部首是片,牍与片有关,它指的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或竹片。)3、我们读准了字音,还要读出韵味。刚才你找到了哪些韵脚?有了这些韵脚,读起来会琅琅上口,有音乐美。同学们试着读读看!读起来,读得响亮些!4、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课文读一遍! 点拨:(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古代读书,讲究吟咏,我们可以试着摇头

4、晃脑得读,韵脚可以适当地拖长。5、我们读出韵味了,更要把意思读懂啊!你们平时用什么方法弄清文意?(看注解)好,下面就用这些方法同桌合作串讲译读课文,若有疑问,先做个标记!6、我们交流一下!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欢迎你拨打求助热线!(我可要考考你们了!)(1)名:出名,闻名。灵:显出灵异。 乱、劳(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看看文中有两个句子中出现了“之”,意义是否一样?读到这里,我也有一个小建议。勤于积累是语文学习的良方。课余同学们也可以像我这样,做一张读书卡! “日积月累”读书卡“之”的不同含义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送孟浩然之广陵同学们还可以整理用法

5、相同的词,比如刚才提到的“名”和“灵”,“乱”和“劳”等,这样日积月累,以后阅读文言文就轻松自如了!三、品读,咬文嚼字,探访陋室,理解作者的情趣和态度1、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下刘禹锡的陋室!怎么参观呢?神游!就是根据文中的语句,展开合理的想像,走进陋室,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陋室里没有你想像中的什么我先说一下我的体验:我看到了屋子里灯光昏暗,作者在灯下静读经书。 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然后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例:a我看到台阶上长满青苔,院子里满是不知名的绿草。我看到了作者在灯下静读经书。我看到作者和两三个知己在倾心交谈。屋子里很潮湿我听到了淡淡的琴声,诵读

6、声、低回的交谈声闻到了墨香、书香、酒香、茶香、泥香b走进院子里,没有名贵花木簇拥。走进室内,没有豪华的家具,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嘈杂的音乐、热闹的酒席 2、看来,这间房子分明是一间狭小简陋的房子!(板书:陋室)可是,文章结尾又说“何陋之有”,也就是说“不陋”(板书),这不是矛盾吗?文中有个词告诉我们原因了!(德馨)4哦,原来陋室不陋,在于作者“德馨”。(板书)那你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德馨”呢?我们还是来细读文章。我想,只要你咬文嚼字,细细地想,慢慢地品,你一定能从每个字背后嗅到作者品德的馨香。5、交流交流,我们的思想才会更丰盈,理解才会更深刻!以下为参考内容,课堂上灵活处理。(1)“苔痕上阶绿

7、,草色入帘青”:这里的景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个词感受到?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青苔、绿草为什么爬上台阶、映入窗帘呢?它们想爬上来干什么? 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上”、“入”富有动态,把它们写得活泼可爱,富有生机。植物似成陋室的客人,仿佛皆因主人德馨慕名而来。(板书:幽景)(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鸿儒,无白丁,这是什么写法?(对比)设想:他们都会谈些什么? 一实笔一虚笔,可见与作者来往的尽是文人雅士,没有浅陋的世俗之人。古人重视“非贤友无取之”的儒家交友之道,既然往来谈笑的都是鸿儒,那么室主的德行可想而知了。(板书:良友)(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将“调”换成“弹

8、”可以吗?“调素琴”与“无丝竹乱耳”不是矛盾的吗?可见作者追求什么?厌弃什么?(板书:雅趣)“调”更显出一种恬然自适、怡然自得、悠闲随意,与“悠然见南山的”的“见”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作者高雅脱俗的情趣。阅金经:可见作者心境淡泊,不慕荣利。“丝竹”指的是琴瑟萧管等乐器,在什么情况下这些乐器的声音会同时响起呢?(官场聚会酬宴时)补充背景: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朝廷上妒贤忌能,任人唯亲,吏治腐败。官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不管国事,作者为此深感忧虑,参与革新,终究失败。由此可见,作者不是不喜音乐,而是不喜官场灯红酒绿,不是不喜公文,而是不喜官场的庸碌昏暗。(4)“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山因仙而

9、出名,水因龙而显灵,那么陋室呢?(因主人品德高尚显出不陋)这里,作者是不是有什么暗示呢?或许是暗示自己像仙像龙,并不安于陋室的寂寞平凡,而是希望陋室“名”和“灵”,含蓄有味。(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子云都是什么样的人物?作者提及他们有什么言外之意?诸葛亮闲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杨雄赋诗著书,在文学上颇有建树。作者也表达自己身居陋室,绝不退缩,希望积蓄力量而建树非凡。(昂扬进取)(6)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删去“君子居之”?孔圣人说何陋之有,谁还能嫌其陋呢?极具权威性,有说服力,深化了“德馨”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隐去“君之居之”,

10、一是虽在心里默认自己是君子,但如果写出来难免有自吹自擂之嫌,这将为君子所耻笑。故用藏词法将其隐去。另一方面,这八字名言为人熟知,借何陋之有引起对君子居之的联想,有意在言外的含蓄之美。6、小结:纵观全文,作者描写陋室,妙用对偶,巧用对比,虚实结合,从佳景、良友、雅趣三方面表现了自己不慕荣华、不随世俗、安贫乐道、高洁正直、昂扬进取的品格,这正是“德馨”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发现,陋室既是主人遮风挡雨的世界,更是主人精神的归宿,心灵的寄托。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感情、志向的写法叫做“托物言志”。这样写来,更具体、更形象,使我们对作者的人生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四、延读,知人论世,深层体会刘

11、禹锡的昂扬追求1、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这就告诉我们,要真正读懂文章,还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这篇文章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听我来讲一讲。刘禹锡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至安微省和州当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大屋子里。和州知县见他被贬,便有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刘没有计较,写诗“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可气坏了知县,又令将刘的住房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房子位于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杨柳,刘禹锡依然安心住下,读书作文。并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悠然自得,再度把他

12、的房子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2、你若是刘禹锡,面对此种情况,你会怎么办?3、我们的大诗人想这狗官实在欺人太甚,他怎么做呢?他采用了文人特殊的方式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他仿佛在说:你越是压迫我,我越要活得潇洒;你越是挤兑我,我越要活得高尚!陋室铭是气出来的,但是作者在宣泄愤慨的时候,更向世人昭示了一种豪气,一种骨气,一种倔强,一种坚强。作者在人生低谷中为自我喝彩,在逆境中对未来充满期盼,这是一首不屈的生命高歌!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诵读课文,读出愤慨,更要读出豪情!4、当我们再次读到陋室

13、之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时,你是否想过,陋室狭小潮湿,景也普通平凡,我们为什么能感受到生机勃勃呢?从中可见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是呀,生活的清贫并不妨碍精神的富有,不公正的待遇更能显出作者的豁达乐观!陋室外的一片青苔,一抹草色,都有了圣洁的意味!5、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从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中,我们同样可以触摸到他的心声!你还记得这位“诗豪”的哪些名句?(1)秋词评:常人看来寂寥肃杀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诗情盎然,春意浓浓,他又怎会躲到人生的秋天里去顾影自怜呢?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评:这样乐观昂扬的刘禹锡怎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进取的心?(3)这些诗句,都是作者昂扬的励志高歌!其实,在中国古代,奔波仕途历尽艰辛却痴心不改昂扬进取的文人又何止是刘禹锡呢?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会挽雕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简述:李白、范仲淹、苏轼们,这群从不沉沦从不逃避的文人们,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同学们不妨在课外去研读他们的诗词篇章,探究他们的人格追求。五、课堂小结,背诵课文今天,我们通过阅读陋室铭,认识了身居陋室心怀天下的刘禹锡,读取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聆听了他高傲的生命之歌!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的理解和崇敬背诵陋室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