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区平均海拔6129米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89923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拉尔区平均海拔6129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拉尔区平均海拔6129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拉尔区平均海拔6129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拉尔区平均海拔6129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拉尔区平均海拔6129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拉尔区平均海拔6129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拉尔市的概况 05级财务管理班 盖琳琳海拉尔区平均海拔612.9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一般在11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 - 2。海海拉尔区东部与牙克石接壤,西部、北部和陈巴尔虎旗毗邻,南部与鄂温克自治旗交界。全区总面积 1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7万人,由汉、蒙古、回、达斡尔、鄂温克、俄罗斯等25个民族组成。 计算机基础拉尔地区秦以前为东胡之地,后为匈奴驻地,后汉为鲜卑所居。唐时为室韦地,辽为上京道辖,元属岭北行省和林路辖,名为奴尔干都司斡难河卫所辖,清初为乌拉特蒙古部落的游牧地。1732年,清政府从布特哈地区迁3796名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巴尔

2、虎壮丁和家属,编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五十佐驻牧呼仑贝尔1734年在今正阳街一带建城,并招北京、山西等地行商来此地经商。以为城距呼仑湖和贝尔湖较近,便称此城为呼仑贝尔城,也称呼仑城。清末,民间以城在海拉尔和附近,故称之为海拉尔城。呼仑贝尔程城自建城之日起,归呼仑贝尔副都统衙门管理,1902年后铁路两侧归东省铁路管辖,1920年建立呼仑县也将今日之海拉尔划入其辖区之内。上述三个不同的行政机构各行其权,各辖其地,使海拉尔一地多主,管理非常混乱。1932年日寇侵入海拉尔,同年在海拉尔建兴安北分省,撤消呼仑县及呼仑贝尔副都统衙门。1933年建海拉尔办事处,行使铁路附属地外一切行政管辖权。1935年3月,

3、中东铁路由日本人接收。1936年1月1日,建立海拉尔市政管理处,将海拉尔市政公所辖新市街(原铁路附属地)和海拉尔办事处(呼仑贝尔城)所辖一切权利合并,统一归海拉尔市政管理处,从此“海拉尔”一名取代了古老的名称“呼仑贝尔城”及其他所有称呼,成为海拉尔地区唯一的地理名称沿用至今。1940年5月定海拉尔为市,建立了市公署。1945年日本投降后,海拉尔市一些人建立了临时市政府。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海拉尔,当年8月建立了由我党掌握主要领导权的海拉尔市政府。1953年5月13日,海拉尔市改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辖市,其工作委托东部区行政公署,成立“呼仑贝尔盟”,盟政府设在海拉尔市,改海拉尔市

4、为直辖市。1955年8月,市政府改为市人民委员会。1968年1月建立了海拉尔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8月,成立海拉尔市人民政府。2001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海拉尔市,成立海拉尔区。我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1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5523万元,同比增长9.2%;第二产业完成93128万元,同比增长23.7%;第三产业完成17317万元,同比增长9.8%。财政总收入完成37790万元,同比增长14.75%;地方财政收入25134万元,同比增长15.96%。财政支出40546万元,同比增长33.52%。2003年各项存款余额569467万元,同

5、比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800万元,同比增长13.9%。各项贷款余额35249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0.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1元,比上年增长10.15%;农民人均纯收入5337元,增长4.1%。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54元和465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0.7%。【经济结构】按照全市乳肉草发展战略的要求,依托海拉尔及周边地区的丰富资源培育和扶持龙头骨干企业拉动基地建设,以郊区农牧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以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极推进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的优势扩张,不断扩大原料基地建设规模,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加大工业园

6、区建设步伐。自2002年海啤集团、三元乳业、元盛肉业、晨鸣纸业、东北虎药业等骨干企业改扩建项目顺利完成以来,育肥牛基地、奶源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马铃薯基地形成规模。以三元乳业、海啤集团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化工程开始启动,晨鸣纸业、三元乳业、元盛肉业、麦福劳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实施种子工程,提高原材料数量和质量。2002年,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5523万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3128万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3317万元,增长9.8%。海拉尔区的双拥工作从1990年全面开展以来,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制度措施的落实

7、,区和镇、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双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及相应的办事机构,具体抓双拥工作制定了双拥工作规划及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使全区的双拥工作逐步实现了正规化、制度化。军地双方动真情办实事,地方积极主动为驻军,尤其是为基层官兵办实事办好事,想方设法排忧解难,帮助解决部队建设中需要地方解决的问题。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从财力、物力上帮助部队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尽力保证部队的粮油、水电和燃料等供应,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认真落实优抚政策,解决优抚对象存在的实际困难。各部队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有计划地组织部队开展建设第二故乡活动,并明确提出了“驻地繁荣部队光荣,建设边疆部

8、队有责”的口号。各部队出人出力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2002年,共安置退伍兵、志愿兵125人,安置率100%。安置随军家属5人。1994、1996、2000年,海拉尔区被命名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2002年,海拉尔区委、区政府被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军区命名为自治区拥军拥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按照全市乳肉草发展战略的要求,依托海拉尔及周边地区的丰富资源培育和扶持龙头骨干企业拉动基地建设,以郊区农牧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以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极推进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的优势扩张,不断扩大原料基地建设规模,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海拉尔

9、工业发展类型内容工业海拉尔区以能源、化工、建材、制药、油脂加工和绿化食品加工为住的有地区特赦的工业新体系正在形成。工业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92.5,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5.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6.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呼仑贝尔三元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呼仑贝尔海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姿组建。工业公司日加工鲜奶能力为300吨,主要产品有液态奶、奶粉、奶油、干酪素等,以药用乳糖等为辅助产品的综合性乳制品加工企业。公司是中国农学会确定的“绿色奶业示范基地”。 农牧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

10、展。农业继续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200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892公顷,比上年增长9.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24公顷,下降28.3%。粮食作物产量14779吨,增长110.5%,蔬菜产量36884吨,下降16.7%。科技含量较高的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较快,已初步建成海拉尔区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和脱毒马铃薯产业基地。在种植业减产同时,海拉尔区对畜群结构调整后,发展优质奶牛,全年牲畜商品率和牲畜出栏率分别达到110.5%、88.8%。肉类产品达到4501吨,比上年增长11.2%。海拉尔的畜牧业生产以提高效益、发展乳肉草为突破口,鼓励农牧民发展

11、奶业,积极引进紫花苜蓿优良饲草进行种植。全年造林面积2467公顷,义务植树83万株,退耕还林面积1333公顷,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02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74609千瓦,农用拖拉机2685台,农用载重汽车398台。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90030头只,较上年增加6.8%。日历年度牲畜总头数60754头(只),牛25120头,羊20643只,猪13987口。其中奶牛存栏14670头,鲜奶总产量完成5.1万吨,完成计划102.0%,同比增长18.8%。2003年农业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种植业损失惨重。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7224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091

12、8公顷,比上年增长16.9%,粮豆薯总产量2217吨,比上年减少八成,蔬菜产量28243读,比上年减少二成。虽然种植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大,但畜牧业形势看好,年末牲畜总头树67752头只,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大牲畜和羊分别增长15.8%和23.9%。奶牛年末已达15762头,牛奶产量6.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32.8%。肉类和禽蛋产量也分别增长4.8%和31.4%,全年牲畜总商品量和出栏率分别达到114.3%和74.2%。海拉尔林业所辖区域是国家主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共有两个林场(樟子松林场和国营林场)。2002年,海拉尔有林地20万亩,其中有林地(天然林+人工林)12.9万亩,灌木林地6.9万亩,苗圃用地0.1万亩。新造林地6.1万亩。义务植树83万株四旁植树14万株。育苗461亩,管护封育面积累计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5%2003年林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00公顷,比上年增长220%,其中退耕还林还草2667公顷,增长100%,全年义务植树6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0.2%从可预见的未来看。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直以50年为期,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15年)。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使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环境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和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