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中医治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89822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梗阻的中医治疗(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肠梗阻 肠梗阻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行障碍的统称,是中医科的常见病症。内经称其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如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疸热焦渴,则咽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肠梗阻属中医学“关格、“肠结”、“腹痛”、“积聚”“反胃”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 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其精微,吸收其精华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道而出,成为大便。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官

2、,变化出焉。”若外感或时邪,情志失凋,饮食所伤,素体亏虚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肠腑气血不畅,肠道失于濡养,气血瘀阻,腑气不通,升降失常,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肠。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六腑传化水谷,泻而不藏。若毒邪内盛、气滞血瘀,日久气血亏虚、运化无力湿,毒瘀血阻止于肠道,通降失调,而致肠梗阻,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1.外感时邪;外感六淫。如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秘结曰:“阳证者,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不动;或跌打损伤,伤及胃肠;或虫积肠道,或肺失宣降,

3、腑气不通,均可导致大肠气机郁滞,功能失司,糟粕不得下行,皆可致肠道梗阻不通。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饮食内停;恣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酿生湿热,蕴蓄肠胃;误食馊腐,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等,均可损伤胃肠,以致肠道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致肠梗阻。4.素体亏虚: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阴阳气血亏虚,阳气虚则传送无力,阴血虚则润泽荣养不足,大肠失于传导。【鉴别诊断】 肠梗阻与便秘:两者皆有大便秘结。但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少数便秘日久者,腹部可以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均为粪块所致,表现为大便干结难行,偶伴腹胀,饮食减少,恶心呕吐,有矢气和肠鸣音。而肠梗阻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表现为腹部疼

4、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诊断依据1.多数发病急,呈阵发性腹绞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和肛门排气。2.临床常表现为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常有腹部压痛及腹膜刺激征;肠鸣音阵发性亢进、减弱或消失或有气过水声;严重时出现脉速弱,血压下降,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有中毒性休克症状。3.白细胞计数增多,严重时伴发热、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4.X线检查见腹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治疗方案】本病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拟以理冲汤保留灌肠。理冲汤加减灌肠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理冲汤。理冲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散结功

5、效,可改善梗阻肠管缺氧、低灌注状态,保护胃粘膜,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粘连松解,治疗肠结、痞满、腹痛等症状。1.基本配方: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内金15g,水蛭12g,桃仁15g,当归15g2.用药方法:每剂加水500ml,煎至2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23次/日。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及对症治疗。【预防调护】 张景岳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因此,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凋畅情志,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是预防肠梗阻的重要措施。避免饮食过量,

6、忌食生冷油腻,防止感寒受冷,以免寒湿积滞,损伤胃肠。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疏通气血,胃肠功能虚弱者,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补养气血,促进康复。本病病因有寒邪,湿热,痰浊,食滞,虫积等,其间又往往交错夹杂,相互并见,然而,最终导致气滞血瘀结成积聚,故积聚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两者比较,聚证中医内科学浊凝聚成痰,或食滞、虫积与痰气交阻,气机壅结,则成聚证。如痰浊气血搏结,气滞血阻,脉络瘀塞, 日久则可形成积证。景岳全书痢疾论说:“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 3感受寒邪 寒邪侵袭,脾阳不运,湿痰内聚,阻滞气机,气血瘀滞,积聚乃

7、成。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亦有外感寒邪,复因情志内伤,气因寒遏,脉络不畅,竺血凝聚而成积。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 “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以上说明,内外合邪可形成积聚。 4病后所致, 黄疽、胁痛病后,湿浊留恋,气血蕴结;或久疟不愈,湿痰凝滞,脉络痹阻;或感染虫毒(血吸虫等),肝脾不和,气血凝滞;或久泻、久痢之后,脾气虚弱,营血运行涩滞,均二、病机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又有一定区别。 病位主要在于肝脾。肝主疏泄,司藏血;脾主运化,司统血。如肝气不畅肝脾失调,气血涩滞,壅塞不通,

8、形成腹内结块,导致积聚。脾运失职 本病初起,气滞血瘀,邪气壅实,正气未虚,病理性质多属实;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气耗伤,可转为虚实夹杂之证。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羸弱,则往往转以正虚为主。以上所谓虚实,仅是相对而言,因积聚的形成,总与正气不强有关。故素问经脉别沦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著而为病也。” 聚证病程较短,一般预后良好。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人血转化成积旺。症积日久,瘀阻气滞,脾运失健,生化乏源,可导致气虚,血虚,甚或气阴并亏。若正气愈亏,气虚血涩,则症积愈加不易消散,甚则逐渐增大。如病势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一此严重蛮证c如积久肝脾两伤,藏血与统血失职,或瘀热灼伤血络,而导致出血

9、;若湿热瘀结,肝脾失调,胆汁泛溢,可出现黄疽;若气血瘀阻,水湿泛滥,亦可出现腹满肢肿等症。故积聚的病理演变,与血证,黄疸,鼓胀等病证有较密切的联系。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腹腔内有可们及的包块。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或胀,不 2 9 症剠成的时叵分,多大者,六脐穷处;彝聚也。” 瘕贝诊断,上核,必勇日趋肿了 积补兼施正气尚未者,病证鉴别 理冲汤加减灌肠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理冲汤。理冲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散结功效,可改善梗阻肠管缺氧、低灌注状态,保护胃粘膜,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粘连松解,治疗肠结

10、、痞满、腹痛等症状。治疗方法1. 基本配方: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内金15g,水蛭12g,桃仁15g,当归15g2.用药方法:每剂加水500ml,煎至2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23次/日。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及对症治疗。方中大黄苦寒泻下、破瘀散结;枳实破气止痛、消痞散结;厚朴宽肠理气、降逆平喘;炒莱菔子消食化痰、降气平喘;木香行气止痛、健中消食;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同时桃仁润肠通便,与大黄合用,除泻下通便外,还可活血通络,防止肠粘连的发生;赤芍清热凉

11、血、散瘀止痛;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有时单纯的理气或攻下均不能获得理想疗效,需攻补兼施。我们加用党参补中益气,茯苓、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生津、和中缓急,以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诸药合用,共奏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改善胃肠道微循环,而且还能改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排泄肠道内细菌和毒素,避免止酸剂和肠肽的毒副作用,有效缓解中毒性肠麻痹,提高患者对胃肠营养的耐受性4。枳实可加强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持续时间,从而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增强,更

12、加有力地清除小肠内容物,促进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5。厚朴煎液对家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且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不因加热而被破坏6。莱菔子的中药水煎剂对大鼠胃排空、肠推进均有一定的作用,证明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7。木香有促胃动力作用,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赤芍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受损、结构破坏造成的影响,并有利于消除和排泄有害的病理产物。蒲公英可加快肠道传输,但对胃动力无明显影响8。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9。中药煎剂灌肠治疗,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有效成分吸收较快,显效迅速,且与中药口服具有同等的灵活性,可随症

13、加减。直肠给药后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影响胃肠道神经系统的物理和化学感受器,对结肠平滑肌产生直接的调控作用,促进肠道蠕动而产生自主性排气、排便反应。本观察结果显示,清肠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总有效率可达92.3%,起效快,可加速患者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禁食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剧烈腹痛,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呕吐物为血性,休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发热及白细胞显著增高,腹膜刺激征或腹腔有血性渗出液等绞窄表现时,要立即中转手术。参考文献: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4.2陈孝平.外科学

14、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8593.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1997:6162.4陈德昌,景炳文,陈基岱,等.大黄对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4,3(2):84.5王翠芬,杨德治,魏义全,等.枳实对大鼠胃肠电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0(3):153154.6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71.7朱金照,冷恩仁,桂先勇,等.白术、藿香等中药对胃排空、肠推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1.8朱金照,冷

15、恩仁,陈东风,等.15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5):436438.9张仁岭,张胜华,冯寿全.四君子汤加味对胃肠道手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1):69下篇 各论 第四章 肝胆病证 1积聚与痞满 痞满是指脘腹部痞塞胀满,系自觉症状,而无块状物可扪及。积聚则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有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可扪及。 2症积与瘕聚 症就是积,症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即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难经五十五难说:“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三、相关检查 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