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89627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定稿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 能力目标 1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

2、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学重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 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 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作者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

3、科学幻想小说家。他于1920年生于俄国,三岁时跟随全家迁居美国。 1949年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三、预习 1 蟾蜍( chn ch) 褶皱( zh zu ) 劫(ji )难 遗骸(hi ) 追搠(s )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混然天成,没有破绽。 四,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

4、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五,默读全文,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不是恐龙,说明对象为 “板块构造”理论。 (补充介绍恐龙和“板块构造”理论) 恐龙是古爬行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

5、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1亿多年。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板块学说把地球分成了6大板块,即太平洋、欧亚、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极洲。 每个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板块之间的边缘带上地壳活动较强,板块运动引起地壳运动,推动海底扩张,使洋壳不断更新,当两个板块相撞挤压时,就形成崇山峻岭;相对错动时,就形成断裂。岛屿和海沟是由于两个板块俯冲并上提形成的,板块运动使地壳受压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火山爆发和地震。 2、在南极发现了恐龙的化石,作者由此发现了什么问题?并找到了什么答案? 2 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6、后明确: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但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3、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 学生回答后明确:恐龙的灭绝生物学 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六、细读课文研读探究 1、本文运用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作

7、比较。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3)打比方。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浅显易懂。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第七段也是打比方。 (4)列数字。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这里不一一分述。 五、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提示: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找出文中括号中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这些句子是作者在文中补充说明的文字。 (1)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

8、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起是指哪些 3 动物。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更使人信服。 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的特点。同学们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2、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请在文中画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1)“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2)“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这样既将

9、中心内容一步步引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同面对面交流。 3、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 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第七段也是打比方。 六、小结(2分钟): 本文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引出大陆漂移说,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证实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0、 、布置作业(1分钟): 1、按本文学过的阅读方法,以“初读细读品读”的步骤自学被压扁的沙子,了解它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掌握它运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揣摩其说明语言的特点。 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 阿西莫夫 证明 4 恐龙无处不在 - 大陆漂移说 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一导入: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二,研习课文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

11、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

12、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文章是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有关段落并朗读。 提示:“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 5 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4“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科学家们是怎样验证的?从文章中找出所列举的证据。 (1)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提示:分别用来引为证据和佐证。 证据一:“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变成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百万年的反弹,又会恢复为沙子。在实验室里,用摄氏850度的高温把“斯石英加热30

13、分钟,会变为普通的沙子。 佐证:“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佣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这个道理。) 推断: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2)为什么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证据二: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佐证: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与恐龙灭绝的历史相同,研究者从里面检测到了斯石英相同的原子排列,证明这里有“被压扁的砂子”。 推断:6500万年前地球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

14、大压力形成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地球生物灭绝。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不可能发生过火山。 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5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5?),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 6 灭绝,支持“撞击说”。这部分分四层。 第一层(56),说明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第二层(710),说明1961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 第三层(1113),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第四层(14?),通过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