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89619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练习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北京文综,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1题。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特征。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

2、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答案C2(2014广东文综,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解析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极

3、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A项不符合题意。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返乡就业后不再进城打工,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C项符合题意。返乡就业,不仅带来生产经验,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2011海南地理,1618)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35题。3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

4、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4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5该现象会()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解析材料给出的关键信息有: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这两条信息的相互关联: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第二、第三产业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也提高了城市化水平。答案3.A4.C5.B(2016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

5、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67题。6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7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丹江口水库向四周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7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答案6.C7.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

6、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完成89题。8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A甲 B乙 C丙 D丁9“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 BC D解析第8题,容易吸引移民就业说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图丙中工资比重较高,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甲代表的工业部门为技术导向型产业,乙为动力导向型产业,丁为原料导向型产业。第9题,“移业就民”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样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快

7、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答案8.C9.A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江苏华罗庚中学模拟)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1011题。10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C净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提高11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A政策 B国土开发C矿产开发 D加强国防解析第10题,读图,1

8、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减少,应是生育率下降,A错。就业人口下降,但就业人口下降幅度小于总人口下降幅度,就业率提高,B对。总人口下降,可能是迁出率增加,C错。人口容量随着经济发展可能提高,D对。第11题,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刺激,无偿发放土地。主要目的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AB对。答案10.BD11.AB(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入沪。读上海市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比分布(2010年)示意图,完成1213题。12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近郊区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心区B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少C近

9、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D远郊区迁入人口主要从事农业活动13外来入沪人口对上海区域发展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扩大就业机会B增加交通和环境压力C推动城郊农业现代化D促进文化交流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中心区和近郊区面积及人口构成图可知,图中中心区人口密度大于近郊区人口密度;由图可知,近郊区外来人口柱高,说明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少;远郊区人口较多,也有一定外来人口迁入,但农业生产活动不是主要产业。第13题,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对上海市的交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但同时可以促进与外部地区的文化交流;外来人口增多,不会

10、扩大就业机会;农业现代化依靠的是科学技术,不是外来人口。答案12.BC13.BD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14(2016江苏泰州一模)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人认为应鼓励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向西藏迁移,有人表示反对,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开放性试题正反两方面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应从经济、社会角度考虑,反对应从环境效益角度考虑。答案(任选一角度回答,且理由正确即可)赞同:甲地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或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制约了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反对: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或环境人口容量小,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15(2016周口模拟)读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

11、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由图1可知:_。由图2可知:_。解析由图1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人口性别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性别比例趋向平衡。性别构成问题是城市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因此其社会意义突出。从图2中直接分析不同城市地区外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变化特点。意义分析方面,主要从围绕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向郊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分流人口对产业分布、交通、环境等方

12、面分析。答案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一点即可)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3月3日,为期40天。材料二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2)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3)请为解决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但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