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895104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构成说课稿(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就不得不须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原子的构成说课稿1 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通过视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教材第一节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和简洁的试验入手,通过想象进入微观世界,建立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但依据微粒的一般性质,只能说明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却不能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本节内容将一般的微粒详细化

2、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通过试验现象的微观图示,说明在化学反应中,旧分子破坏和新分子生成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相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起先相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起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实力至关重要,是接着探究物质结构奇妙,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相识分子的主要性质。3、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

3、说明一些简洁的生活和试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视察自然、试验、识图的方法获得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推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能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与沟通。3、通过对物理改变、化学改变的说明,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相识,学会辨证思索问题的方法。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视察四周的自然现象,感受分子的真实存在,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说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培育学生勤于思索、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主动看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相

4、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2、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沟通、总结等探究实力。教学难点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引导学生透过物质改变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实力和微观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章的学习中,通过视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相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异改变,产生了对化学的新奇心和进一步的探究欲望。有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改变?”“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缘由是什么?”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提问,也是本章内容的切入点。也正是这些疑问,增加了学生的学

5、习动力。本节内容是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通过视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但是,本节内容抽象,处理不当简单形成教与学的难点。对一些微观概念,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如分子、原子等。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熟识的现象和已有的阅历,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分析身边的一些现象和简洁的试验入手去相识,避开发生学生学习爱好和成果的分化。同时,在引导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力,留意让学生运用物质的结构初步去说明一些简洁的化学现象。 教法分析教学方法多媒体协助教学沟通探讨法、分析归纳法、图片演示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利用给

6、出的各种材料,通过提取信息、探讨沟通等多种形式,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 学法指导有利于从多角度培育学生的学习实力,提高学习效率。沟通探讨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物质改变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我特制了一套图片。通过这套图片,学生可以相识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构成,进而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还可以通过这套图片学生自己演示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进一步相识化学改变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更,而原子在化学改变中不能再分的事实。通过图片演示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深刻

7、理解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从微观角度相识了物质的改变,还培育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抽象干燥的学问变得形象化,详细化,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拓展视野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苯分子图像一些科学家移动48个铁原子排成的一个圆环后来,又胜利移动铁原子写成了两个汉字“原子”探究发觉分子氢分子H2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呢?水氧气氢气水通电氢气+氧气结论: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不同。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滴水中大约有1、67102个

8、水分子。你能说明吗?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沟通与探讨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吗?举例说明。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氢原子水电解动画电解水想一想:在水电解过程中,什么微粒没有发生改变?什么微粒发生了改变?结论:在化学改变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化学改变的实质:反应物分子被破坏原子新分子聚集聚集新物质原子可以干脆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在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空隙。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9、分析归纳相同点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质量、体积都特别小,彼此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相同。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行再分。不同点相互关系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课堂检测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氧气、氧元素C、氧分子D、氧原子2、下列属于化学改变实质的是()A、分子运动加快B、分子间的间隙变小C、分子变更,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D、一种分子运动到了另一种分子之间去3、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B、原

10、子比分子的体积小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D、分子、原子都能干脆构成物质4、下列物质由原子干脆构成的是()A、氧气B、水、酒精D、汞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分是()、能否干脆构成物质、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在化学改变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大,原子小、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试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原子学说创始人类对原子的相识人-道尔顿(阅读P65P66页)板书设计分子和原子物质构成构成分子构成分裂原子(小、轻、动、空隙)感谢大家原子的构成说课稿2各位评

11、委、老师: 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奇妙,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究竟有多大,学生心里还存在很大的新奇心,本课题的学习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单元基本概念许多,且这些概念又是学生往后学习的化学基础理论是必不行少的工具,所以本单元的学问可以说是特别重要的。 本课题的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解决的是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缘由,同时介绍原

12、子的大小,原子中各构成成分的大小和电子的运动状况等。其次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着重向学生介绍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等。最终教材还资料的形式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图片、图表等资料,并结合多媒体协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探讨与沟通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

13、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望和形象化学的爱好。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教化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本课题的地位作用,内容及学生的状况,我们确立了教学重点为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教学难点为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相识及各粒子间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由于本课题以理论性学问为主,内容很抽象,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纳多媒体协助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以下教学方法: 多媒体协助教学法,为了把抽象的学问变得更加详细与形象,及调动学生学习

14、的主动性主动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探讨原子的构成上,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过程,把原子的内部的结构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快速地理解原子的内部构成,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的重、难点能够得到很好地突破,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的容量也得到相应地提高。 图表分析法,在进行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关系的及利用质子数和中子数来求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时,采纳了图表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视察图表,找出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及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的简洁求法。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视察归纳、概括等信息进行加工实力。 类比归纳分析法,在进行原子的体积、原子的质量及等方面的教学时。主要采纳了类比归纳分

15、析法,通过对比,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分析实力。 多感官协同学习法,我们初中的学生是一个个活跃的思维个体。他们的留意力怎么才能关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从而使我们的课堂产生最高的效率呢?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想通过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睁大双眼去看,竖起耳朵去听、去沟通去专心感受。最终获得对他们有用的科学学问。三、学法指导 为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老师着重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探讨、推理、沟通、总结等学习活动, 四、教学过程依据微观学问的抽象性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我们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化学史实资料、观看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和激烈人心的爱国纪录片、形象的对比、活泼的沟通与探讨形和丰富的图片等设计,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帮助学生理解学问和强化记忆。详细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出猜想,明确任务; 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4、总结归纳,增加记忆;5、沟通与反馈、共享收获。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为了能够快速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到课题中,激发学生的爱好,我们以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核爆炸的影音资料,激发学生装的新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加学期学生的爱好。并引入课题。 (二)提出猜想,明确任务 依据自己的原有认知提出猜想,让学生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