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89507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历史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学历史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学历史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学历史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史海无涯“图”作舟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初探内容摘要 本文在本校高三历史复习存在现状的分析基础上,从构建“点线面体”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解题能力及改变传统线性笔记三方面阐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及反思。关键词 思维导图 历史复习一、 问题的提出 基于对本校本届高三学生历史复习备考现状面临困境的认识和反思1、本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入学成绩低,文科生源较差。本校高三共开设4个文科班,共210人,高二分班时,全校7名历史会考未通过的学生,有5名均进入文科班,理由是物理化学实在是太差,而以这种理由进入文科班的学生比比皆是。2009年高二第一次杭州市期末统测,历史年级平

2、均分比兄弟学校低了4分,兄弟学校不及格人数16人,而本校不及格人数达45人;第二次杭州市期末统测,年级平均分低兄弟学校2分,不及格人数仍然大大多于兄弟学校。虽然经过高二的一年学习,成绩有所上升,但这届学生仍是笔者连续三年接手高三学生中基础最弱的一届。如何让这届“低起点”的学生经过高三一年的复习,能够在2011年的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是一份艰巨任务。 2、新课改后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命制的一大走势注重基础、注重教材。据杭师大附中特级教师朱世光老师统计09、10年浙江省历史高考试题,答案直接从书本表述或从基础知识出发可以找到的分值分布如下表:年代选择题非选择题小计2009年28

3、分20分48分2010年32分30分62分此表非常直观的显示出浙江高考历史试卷“重基础、重教材”的要求。而在09年浙江省高考结束后,浙江省考试院的“有关专家认为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理解有偏差,新课程教学并不是脱离教材,认为有关省市新课程高考试卷过分追求形式的标新,完全脱离教材不依靠教材的高考试卷形式不符合我省高中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现状。”“另外,减负也是新课程的一个目标,如果高考试卷完全脱离教材,无疑是对高三教师和学生增加负担,所以今年(2010年)的高考试卷重视教材知识的落实”(以上信息摘自嘉兴平湖新华中学马建东老师的高三复习讲座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而北师大杨宁一教授也曾经指出:“学科知识体系

4、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了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考试测量中十分重要。只有把握住了学科知识体系,才能保证考试测量在历史观念方面的价值取向,保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同时,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一个是能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基于此,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必修重视对教材的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并构建历史学科体系。 3、历史教材知识点纷繁芜杂,多如繁星。近两年的浙江省高考历史已经明确反映出重视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特点,但

5、在实际的高三复习中,我们发现2010年浙江省考纲梳理出的历史考点共有104个,包括必修及选修1A模块共5册书本,而这5册书本涉及学生的阅读字数,不完全统计有117万字,还有大量的图片、表格、地图等。要在高三这有限的时间内将如此复杂繁琐的知识点记忆并运用,真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程。加之高一时,一方面学生不重视历史,另一方面为迎接省会考,赶教学进度,许多老师对部分书本内容采取的都是发提纲、划重点、学生记背这种无奈又相对有效的传统备考手段,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高一的新课内容囫囵吞枣,吃的是夹生饭,到了高三很多学生已经忘记高一相关知识或是一知半解。笔者跟个别高三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就反映高一的必修内容已经

6、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本届高三文科学生基本上都存在着不熟悉教材内容(尤其是必修内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不足,解题能力不稳定等问题。 4、新课程历史教科书“模块+专题”编排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新课改后,历史新教材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原则进行模块化、专题化编排,体现新课程强调学习和借鉴中外人类文明的中外有益成果等理念。但是这种“模块+专题”的结构,不是按照历史的时间线索来划分,对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整体性的体现存在不足;某些重要知识点,在多个模块中均有出现,各自侧重点的不同,又无法让学生无法对这一知识点作出明确而全面的认识,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在3本必修和人物

7、选修里面都有呈现,即加大了学生复习的负担,又不能让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概念形成全面的认识,明显不利于学生复习备考。同时用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文明编排的必修内容,不利于学生构建历史阶段特征。这些学科自身的设置特点,导致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出现了通史意识淡薄、历史概念不明、历史线索混乱,历史阶段特征不清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混乱。 5、由于高一基础知识的薄弱,部分高三历史复习课,又出现了教师“填鸭式”的教法和学生“接收式”的学习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高三复习课,只见教师的独舞和独唱,只见教师的洋洋洒洒、滔滔不绝,从基础落实的面面俱到、材料分析的层层深入、答案的规划组织等等,教师一手操

8、办,尽心尽力,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而反观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是老僧入定式的坐在座位上,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强调下在书本上划划重点,做做记号;一部分则在拼命地将课件上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转移到他(她)自己的笔记,根本无法顾及老师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解题思路的分析等;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更是无所事事,甚至在不经意间就去见周公了。 如此的高三复习课,教师填鸭式的教法和学生接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还怎么来谈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怎么来谈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怎么来谈高三历史复习的高效? 以上这些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现状和问题真实地存在在笔者的学校,也可能在其他学校中也存

9、在着同样问题,长此以往实在是令人焦虑,令人担忧。学生在茫茫史海中越“游”越枯燥,越“游”越心虚,越没底气;老师则是越来越担心高三的一年复习是否是无用功,甚至是误人子弟。痛定思痛下必将思变,一成不变必将被历史淘汰。我们为了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尝试变革,如合理科学地整合教材、科学妥帖地选用史料、试题精选精练精讲等,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外,有没有更好更有吸引力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在茫茫史海中轻松遨游,将历史知识点化繁为简,轻松记忆,将历史书读“薄”、读“活”;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内化,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理解、归纳、整合、表述等思维运用能力,

10、从而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甚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帮助呢?我们在众多方法、策略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思维导图。二、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概念图,英文是mindmaps,它是上世纪60年代,当今世界大脑学习研究方面的头号权威人物、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托尼巴赞发明的。它最初是用来代替传统的单调的、不突出重点的线性笔记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

11、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不仅能够增强思维能力,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以历史笔记为例:用思维导图记历史笔记可以鲜明的突出历史事件的主题,通过各个分支表示出课文的分支机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符号、文字、甚至自创的卡通图画来加深对课文关键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而且每一个关键词之间通过具有一定意义的连接线或符号连接以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构成了一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完整记录历史事件,并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如下图1 图1 南方谈话思维导图的制作非常简单,可以用手工制作,也可以用软件来制作。师生可

12、以用粉笔直接在黑板上画出图形,也可以用几支彩笔,围绕一个中心词在一张纸上做出多彩的图形。主要的思维导图的软件有Mind Manager,Mind Mapper,Inspiration7.5等。(注:本文的思维导图均采用MindManager 6软件制作)三、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的运用 1、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学生历史复习“点线面网”知识体系格局,将历史书读薄。 高中历史非常琐碎,又必须做到牢记于心,才能运用自如,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看书,不去记知识,而是看书的时候没有抓住重点,什么都看,什么都记,没有头绪,知识点如一盘散沙,记不下来或是记住很快就忘。现行高中教材采用“模块+专题”形式,

13、学生记忆时缺乏内在历史规律和历史意识的支持,知识点混乱,于是学生解题时缺少理性,没有思路。而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个概念、一节课、一个专题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从而把历史书“变薄”。这不仅便于加速知识的累积,更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存储、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如何将历史书读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运用思维导图,解读历史概念,明确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点”。 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一知半解,如在进行“西周政

14、治制度”的复习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分封制、宗法制的概念了解不够全面,清晰,两者的关系也不清楚,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因此,在复习这一概念时,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 首先确定核心主题“西周政治制度”,由此发散为“分封制”和“宗法制”两个次主题,随后将“分封制”和“宗法制”利用各自的组成内容再次扩散,如宗法制扩散到目的、内容、作用,分封制则从目的、内容、特点、对象等角度一一细化,落实到每个关键词的组织和归纳,最后利用箭头将两种制度的关系简洁明了的标注,如下图2。这样一张“西周政治制度”的导图,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思维思路,在回忆课文的基础之上构建的,由于利用了简单明了的关键词、箭头等将复杂的书本长句化繁

15、为简,从而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掌握书本的重要的历史概念。 图2 西周政治制度第二、 运用思维导图,解读历史发展基本线索,连成历史知识的“线”。基本线索是知识网络体系中的“经线”。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历史的这种发展性,使历史知识具有一种有别于一般知识系统性的链式结构,即其发展包含着必然性、渐进性和质变的内涵。 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课本,采用“模块+专题”式的结构尽管突出了教材内容的重点主题,但是导致跳跃性大,历史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历史脉络都不清楚、不理解,无法真正认识历史。我们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就像是学生找到了茫茫史海中的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若单独存放,非常容易遗失。而且,高中历史课程在把握具体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规律、历史线索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因此,借助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串联珍珠的线,即帮助学生从零散的书本知识中,发现历史线索,明确历史发展规律。如学习完必修三第三专题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或由学生自主构建以下思维导图(如图3),来分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基本发展线索。从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非常敏锐地发现本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思想的解放潮流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