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89453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启蒙教案、思考、实录及反思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初读课文,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并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4.指导写好蒙,理解:启蒙

3、(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二)初读指导。 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完成习字册上的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读文,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母亲对我那广博无私的爱,理解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家乡的民歌童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词组: 美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最美的时辰混沌的童心动听的歌谣风趣的童谣浓郁的诗情芳香的音韵想象的翅膀 读完这些词组,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自由说)

5、 过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孙友田一起,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走进他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 2.出示画面。指名读第一节描写月夜的句子,把你的感觉读出来。齐读这段优美的句子。 3.就在这美妙的月夜里,最令人着迷的是什么 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二)第一板块品读歌谣魅力。 .母亲唱了哪些歌谣呢找出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出示: 出示民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

6、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生自由念读) 师:(指名读,读得响亮、铿锵)你来看,母亲是怎么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 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三月的和风什么感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轻柔的、温暖的感觉)小溪的流水什么感觉呢(恬静地) 师:那么怎样来表达这种感觉呢你试着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师领读一句,给予一定的节奏和速度。生跟读。) 师:对,生活中的民歌,歌者就是编者,是边想边唱,边唱边想的。读时,要轻要慢,要柔柔的,有一种悠长飘逸、舒缓自由的感觉。 (生齐读,有韵味。)师:读得已经不错了。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里的那

7、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 师:那就闭上眼睛。师: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母亲的歌声也飘出来了(课件示歌谣录音) 师: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能不能用上书上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母亲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般悦耳,可怎么会有香味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多元化理解:(1)母亲的体香:洗去了一天的疲劳,换上了干净的白布褂子,我躺在母亲怀里,闻到了母亲熟悉的体香。 ()母亲的嗓音格外甜润,格外深情,听在我的耳朵里,很舒服,连鼻子似乎都感到舒服了,就像闻到了香味一般; ()虽然日子清苦

8、,但精神生活是那么丰富,苦中有甜,甜得让我似乎闻得到香味。 师:在苦难的日子里,能对未来始终抱着热情,怀着美好的向往,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底子啊!所以,这样的芳香的音韵,不仅香在院子里,也香在我的心里。 我们知道,声音是无形的。作者是怎么来写出母亲声音的美妙呢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芳香的音韵,什么器官可以感觉到 生:皮肤可以感觉和风,耳朵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鼻子可以闻到芳香。 师:是啊,不同的器官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感觉;一;一;母亲声音的美妙。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生再读句子。) 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民歌。你再来读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出示: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

9、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一;;一;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师:三首童谣,自由念,可以拍手,可以跺脚,可以拍桌子,甚至可以叫着喊着读。觉得怎么读畅快你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跺脚的,拍手的,边读边做老鼠啃锅沿动作的,不一而足,气氛活跃。) 师:这些童谣,念着有什么感觉(音韵美,节奏明快,押韵,流畅,幽默) 学生交流。多种形式、个性化朗读。 这童年的夏夜,有这节奏明快,幽默风趣的童谣相伴,怎不美妙呢,所以,课文开头就说;一;;一;童年

10、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5.过渡:民歌民谣明快、流畅、有趣、幽默,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还饱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多有意思啊!一位作家说过,歌谣是儿童的精神食粮。你们的感受和孙友田一样。(出示:明快、流畅、有趣、幽默) (三)第二板块感悟月光、母亲、启蒙 1.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说明什么她希望什么(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教育孩子要勤劳等等)能体会吗 (1)出示第五节:那时,我们的日子;一;;一;(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读到这儿你会奇怪吗为什么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还是清苦的呢你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黄河留给家

11、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齐读 这句话中两个长有什么不同吗(生长产生)这里不生长粮食,却流传什么 (2)是的,千古黄河,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耕种,可由于土壤、气候等问题,收成不佳,但歌谣却从黄河故道中流传下来,聪明的母亲一听就会,会那么多歌谣,通过传唱;一;;一;(显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句话你懂吗混沌: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呢 (3)母亲擅长歌谣,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我,这些让我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开始懂得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从课文中,

12、我们知道了歌谣、莲花落等民间艺术。莲花落是一种民间曲艺,它用竹板打拍,一人或二人演唱,每段常用莲花落、落莲花一类语句作托腔或结尾。俗称落子。 ()慈祥的母亲,唱完歌谣讲故事,她让我陶醉在月色里,陶醉在故事里,想象的翅膀也越飞越远,而此时,母亲讲完故事,又开始唱那风趣幽默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高深莫测的夜空引到充满情趣的人间。 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明月已至中天说明夜深了,玉石雕像看过吗形容一下。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美丽、圣洁)读出来,指名朗读 2.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童年的孙友田是幸福的。孙友田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出示

13、:最后一段文字) ()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引读;一;;一;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自由读这段话。(2)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因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

14、郁的诗情。)是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是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目:月光下,母亲给了我启蒙教育。点明中心:感谢、怀念母亲。) 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 ()学生自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呢(2)师总结:母亲在月光下用民歌民谣、神话故事、谜语给孩子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他们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从小给了他;一;一;月光启蒙。指板书 (3)师引:让我们满怀感激

15、之情,朗读这诗一般的语言。 师生配乐齐诵。 (四)第三板块表达怀念之情 .正因为这月光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启蒙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板书)通过此文在告诉我们:虽然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虽然我的生活贫穷而清苦,但我的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虽然我的母亲不认识一个字,可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2.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勤劳的母亲、聪明的母亲 你能联系课文说吗(学生读课文) ()善于和孩子沟通的母亲;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 3.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作者骄傲、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