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侵蚀与堆积实验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893358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水侵蚀与堆积实验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流水侵蚀与堆积实验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流水侵蚀与堆积实验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水侵蚀与堆积实验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水侵蚀与堆积实验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设计: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西南交大附中董鑫设计原理:实验一:流水的侵蚀河水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会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在运动过程中会对流经地形区进行侵 蚀,其中主要有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三种。1、下蚀作用:下蚀往往能形成或加深沟谷、河床,在河流上游下蚀成峡谷,塑造沟谷 地貌。而且,地表坡度越大,岩石越松软,流量与流速越大,下蚀作用就越强。2、侧蚀作用:侧蚀往往在河床沟谷较宽、坡度较缓的条件下侧向侵蚀,它使河床不断 变宽。3、溯源侵蚀:它使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推移、发展,使河流源头受侵蚀 而后退,使河流向源头或沟头方向延长。实验二:流水的堆积洪积-冲积:河流挟带的泥沙进入低地成绩而成平

2、原,在河流流出山口进入低地时,河 流比降急剧减小,发生大量沉积,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成扇状地貌,坡度较 大。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降低,冲积物由粗到细。河口三角洲:在河口地区,由于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设计思想:1、根据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的原理,利用简单的实验器具,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展示 流水侵蚀与流水堆积作用的不同过程与结果。2、可利用此实验装置演示河流泥沙含量与其它自然要素(如:降水量、坡度、植被覆 盖程度等)之间关系。3、利用此实验装置演示水循环一节中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以及渗流,帮助学生理解此 过程。实验用具:鞋盒(50X30X10)、水槽、纸质三棱锥形支架、颗

3、粒不同的河沙(白色石英砂、烧杯、木 板或塑料板、直尺、透明胶带、三脚架实验装置:(如下图)实验过程:在坡面A上均匀平铺上适量河沙(约5CM厚),并用水浸湿,用烧杯装上适量的水,沿斜坡顶缓缓倒下,注意使水流呈线状,注意观察: 平铺在坡面A上的河沙有什么变化?如出现了冲沟,用直尺量一量冲沟深度和宽度,填写下表:A坡面实验前实验后坡面是否有冲沟:坡面是否有冲沟:深度:宽度:在平面B上实验前后出现了什么现象?填写下表:B坡面实验前实验后平面是否有泥沙堆积:平面是否有泥沙堆积: 堆积物形态: 颗粒分布状况:重复上述实验,加快倒水的速度,观察对比:坡面A和平面B上有什么变化,填写下表:第一次第二次推导和结

4、论A坡面冲沟深度冲沟宽度冲沟深度冲沟宽度B坡面堆积物形态颗粒分布堆积物形态颗粒分布实验扩展:一、用此实验装置研究影响泥沙冲刷量的主要因素 1、坡度对冲刷量的影响调整斜坡面夹角a的大小,用同样重量的两杯水进行两次冲刷实验,填写下表:第一次(a=150)第二次(a=25o)推导和结论A坡面冲沟深度冲沟宽度冲沟深度冲沟宽度B坡面泥沙数量泥沙数量2、降水量对冲刷量:保持坡度不变,用两杯数量不同的水进行两次冲刷实验,填写下表第一次(用水量:100ml)第二次(用水量:300ml)推导和结论A坡面冲沟深度冲沟宽度冲沟深度冲沟宽度B坡面泥沙数量泥沙数量3、降水强度对冲刷量:保持坡度不变,用两杯数量相同的水进

5、行两次冲刷实验,注意第二 次倒水的速度更快。填写下表第一次(降水强度:小)第二次(降水强度:大)推导和结论A坡面冲沟深度冲沟宽度冲沟深度冲沟宽度B坡面泥沙数量泥沙数量4、植被覆盖度对冲刷量的影响:保持其它条件都不变,用两杯数量相同的水进行两次冲刷 实验,注意第一次的沙盘在一周以前预先培育一定数量的小草。填写下表第一次(有植被覆盖)第二次(无植被覆盖)推导和结论A坡面冲沟深度冲沟宽度冲沟深度冲沟宽度B坡面泥沙数量泥沙数量实验与探究: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坡面泥沙的冲刷量,请用此实验装置进行验证。在A坡面中间事先洒少量的高锰酸钾颗粒,然后覆盖上较为湿润的泥沙,用洒水壶在A 斜面上洒水(模拟一次降水过程),观察A斜面的表面和A、B面交接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渗 出情况。思考,紫色高锰酸钾溶液通过什么方式流出来的?并作图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