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8931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1.孩子任性家长应该怎么办? 小明上三年级了,上周末妈妈郑女士带他到商场给奶奶选生日礼物,谁知一路过玩具柜台小明就不挪步了,指着一款几百块钱的机器狗非让妈妈买给他。妈妈说家里已经有两个小的了,这回就不买了,要赶快去给奶奶买东西。小明不肯,妈妈又许诺说下回小明过生日时把这款机器狗送给他做生日礼物,谁知小明还是不为所动,干脆一屁股坐到地上。郑女士一生气掐着小明的胳膊想把他拉起来,而小明使劲挣脱开便开始躺在地上打滚儿。许多逛商场的人围过来看,郑女士尴尬极了,只好赶快掏钱买下机器狗带着小明“逃离”众人的视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都有过与郑女士类似的遭遇,而小明也有不少和

2、自己一样的同伴。关教授说,任性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犯拧,拧劲一起来,家长怎么说也不行。任性的孩子总爱拿“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通过这一番折腾最终“如愿以偿”,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任性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害的。如果干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没有任何约束,性格就会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就会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越发不冷静、爱发脾气。 任性原因有多种 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任性形成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管家长说得对不对,

3、一概不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的意愿、想法,只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并想出各种方式让孩子就范,这种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也是形成任性的原因;另有一类家长经常当着别人面数落孩子,爱用讽刺、挖苦的语气和孩子说话,虽然是为孩子好、哪怕家长说得再对,也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孩子为了面子,为了和家长对抗,故意任性犯拧。 纠正任性招不少 防止和纠正任性的方法有很多,关教授给家长介绍了几种方法,您不妨试一试。 提前打好预防针 孩子任性发作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当预计孩子可能因某种情况任性时,要提前打好预防针。比如带孩子到商场之前,要估计到孩子会要求买玩具,一旦得不到满足八成会耍赖。

4、家长在从家里出发前就要和孩子讲好条件,看到喜欢的玩具只许看一会儿,不能买,不听话就不带他去商场了。如果孩子表现好,家长可以表扬鼓励他,甚至可以给他买个小礼物以示对“不任性”的奖励。 遇到犯拧不能软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住了家长的弱点。家长怕孩子哭,孩子就哭;家长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偏偏要满地打滚。就比如上文提到的郑女士,因儿子哭闹打滚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到难堪,她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满足小明的要求买下机器狗。“得逞”了的小明会因此认为,妈妈怕他在人多的时候耍赖,下回他还用这一招。因此,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让步,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都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一定要坚持到底。 让

5、孩子多与人交往 目前,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溺爱,又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容易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形成这种性格后,在外面和小朋友、同学相处困难,一不顺心,回家更要耍脾气,恶性循环。因此,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没道理要求别人事事顺着自己,对别人任性耍脾气的结果可能就是“没人理了”。孩子慢慢会因此意识到任性的坏处,并且在和同龄人交往中改变任性的坏毛病。 2.家长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 由于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往往引起意想不到的恶作剧和事故。有时,他们会弄坏十分贵重的东西。出现这些情况,做家长的当然要加以训斥。但有的家长训斥孩子不得法

6、,往往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训斥达不到应有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松达哉先生提出10条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为孩子不听话而头疼的家长不妨一读: 一、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时,如孩子在公路和水沟边玩耍、玩火或玩耍利器时,要毫不客气地狠狠予以训斥。 二、当场训斥。对于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当场加以训斥,就不会有效果。因为早上发生的事情等到晚上再去训斥,孩子早就忘在脑后 三、训斥时,全家人要意见统一,态度一致。同样是撒野、淘气,可是家里的人有的训斥,有的放任不管,有的甚至批评不该训斥孩子;这样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但是,在训斥孩子时如果大家七嘴八舌一块训,那效果也不好。要由一个

7、人做代表,其他的人可以采取赞同的态度。 四、先表扬后训斥。不要一上来就不分清红皂白地猛训一通,可以先表扬一下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批评做错的地方。 五、管教孩子不能例外。同样是孩子淘气,由于客人在场,或者是身体劳累,事情太忙等原因,时而训斥,时而不管,那是管教不好孩子的。不要制造例外,始终如一的训斥方法是很重要的。 六、训斥时不要感情冲动。看到孩子淘气,十分恼火,大发雷霆,不知训斥是为了什么,这种感情冲动地训斥孩子是不可取的。不要忘记,训斥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孩子知错改错。训斥和发火是两码事。 七、不要动手打,要用语言训斥。为了教育两三岁的孩子,有时在训斥时,揍孩子的屁股和打手心也是需要的。但是

8、,孩子到了五六岁时,不要再打孩子,而要用语言训斥。特别是倘若打得频繁,孩子就难以充分理解被训斥的原因,容易造成抗拒心理。训斥时应耐心地指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错误有多严重。 八、不要无休止地训斥。训斥孩子要直截了当,干净利索。如果训斥起来没完没了,有时孩子就搞不清楚为什么遭到训斥。 九、不要在饭前训斥。在饭前和吃饭时斥责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特别是禁止或限制孩子吃饭,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十、要以强烈的疼爱之情来训斥,不要抱着怨恨情绪来训斥孩子。只要经常以疼爱心情和诚意同孩子接触,和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训斥就会收到好的效果,给孩子的人格以好的影响。即使训过了头,也会取得孩子的谅解。 3.尊

9、重、平等、信赖让孩子快乐接受教育 近日,石家庄市42中召开了模范家长表彰暨家庭教育研讨会,4000多名家长参加,477名模范家长被表彰。记者了解到,评选模范家长的规则多达几十条,其中一项为“教育成果”-也就是他们的孩子。评价“教育成果”时,孩子的身心健康、进取精神、为人处事等等方面都决定了父母的“得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因此,有的模范家长的孩子并非成绩最优秀,但他们人格健全、健康快乐,而且每天都有进步。因此,这些让孩子开心学习、生活的父母都是“家教高手”。 表彰会后,记者采访了部分模范家长,请他们和其他家长分享教育孩子的感受和快乐。 何燕的女儿郭欣茹今年上高一。初中三年,郭欣茹一直

10、是班长、校三好学生,初三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升入高中后,担任卫生委员兼副班长。今年初,郭欣茹参加了2005/2006年AFS文化交流学生选拔,该项目在全国选拔160名学生,她被选为赴阿根廷文化交流的学生。不过,让妈妈何燕欣慰的不仅仅是女儿取得的成绩,女儿的健康、快乐、自信、自律让她深信对女儿的教导是对的。 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孩子的生活中会面临许多选择,是父母一锤定音还是让孩子充分表达看法?何燕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尊心,需要得到尊重。刚从外地迁到石家庄时,女儿刚好该上初中。在选择上哪所学校上一家人举棋不定。女儿自己拿主意并陈述了理由,她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反对;中考结束后再

11、次面临报考哪所学校的选择,这次仍是女儿自己做出选择。两次选择,女儿都有充分理由。这以后,何燕发现女儿自信心越来越足了,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她独立自主的健康意识更强了。当然,由孩子选择也要讲究“度”,超过一定尺度就会变成放任。 和孩子平等相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何燕一直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和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生活环境。她告诉记者,有一次石家庄连续阴天,一到家她就唠叨阴天不好。谁知女儿说“阴天只不过光线暗点,你们大人的脸要是阴起来,整条联盟路都是黑的。”女儿的机灵、幽默让何燕开心,这句话更让她回味许久,“家庭的一滴雨点,在孩子心里就是一大块乌云”。何燕认同这样的观点,孩子把父母当成佣

12、人或是顶头上司都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只有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去交流,才能赢得信任,孩子有什么心思、委屈、困惑才能毫无保留告诉你。因此,家里有什么事,她都会请女儿出主意。在和女儿相处时,有时也会不耐烦、发脾气,但事后一定会及时向女儿道歉。 让孩子学会自律 该放手时就放手能锻炼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家里,何燕只给女儿提出原则,让女儿自己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女儿喜欢看电视。有时放学回家就说“今晚有好电视,我想看。”她不会马上拒绝,但会说,“可以啊,你自己安排时间,不要耽误写作业。”女儿很高兴,向何燕保证只看半个小时。半小时到了,她会注意女儿是不是关了电视去写作业。如果女儿想贪看,她就提醒

13、说,“如果说话不算数以后就没人肯相信你了。”这时候,女儿会不好意思,觉得妈妈批评得对。 何燕说,守时、守信的好习惯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从小要求女儿按时回家,到现在女儿也能做到,即便不能马上回来,她也会给家里打电话免得父母挂念。 4.父母应该善于和孩子谈心 谈心,就是进行思想交流。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和语言密切联系的,思维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把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思想比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也可以通过语言接受对方的经验和思想,从而达到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的目的。因此通过与孩子的交谈,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

14、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和孩子谈心呢?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方法。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融洽关系,制造谈话的气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的亲情关系,是进行思想交流的良好基础。有些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离渐渐拉大,或者在孩子不顺自己的心时,大发牌气,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感情关系陷于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交谈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为此,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二、利用典型,善抓谈话的机会 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里

15、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时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时好,一位初一的女学生,在校外受到同校男生的非礼,这位女学生回家向她父母谈起这件事,她的父母不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理那些非礼的男生,而是启发她应如何对付这类事情,使她增强了是非能力,悟出了保护自己的方法。之后,她向老师反映了这件事情,使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一般来说,家长会之后是孩子们最急于和父母谈话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况。一位高一年级的男学生,平时对自己的学习不够重视,期中考试成绩“甩尾”。家长会后,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急切地想知道家长会的情况。这位学生的母亲没有大声训斥孩子,她抓住这个敏感的时机,对

16、孩子亲切地说:“家长会上我感到很难为情,也证明我平时对你关心太少了。只希望你找出失败的原因,期末考试为我争一口气。”孩子是尊敬妈妈的,他向母亲坦诚地汇报了自己懒惰、贪玩的行为,表示今后一定要赶上去。后来,他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孩子关心某一个问题的时机谈心,孩子容易听得进。 三、有的放矢,主题明确 针对孩子的什么思想,解决孩子的什么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在谈话时,围绕主题进行双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问题,例如政治事件,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孩子的生理方面的问题等,也不要回避。对于不宜直接说的,可以采取侧面启发的方式,不要态度暧昧,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四、态度亲切,消除谈话的戒心 要表现出对子女的爱心,使孩子乐于接受谈话,避免使孩子处于防御戒备心态。“我们来谈谈吧”,这样会使孩子想:“又来给我上政治课了。”或者说:“你真是个糊涂虫”,“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