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讲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893109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讲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作业成本法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全球性市场竞争的需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一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计算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心,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法比较,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配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忽视了各种产品生产的

2、复杂性和技术含量不同以及相联系的作业量不同。相比之下,传统成本计算法相关性较弱,而作业成本计算法考虑了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成本动因,并以此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因而,它能较客观、合理地反映高新技术环境下各种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 适用条件不同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

3、集型企业。2.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

4、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3.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不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表现为价值在企业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

5、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因此,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在作业成本法中,也使用期间费用的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因此,传统成本法下,成本信息只能反映经营结果如何,而无法反映经营失败的原因,以及怎样做出改变在今后的竞争中反败为胜。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通过开展作业分析,可以寻求降低成本的可靠依据和企业优化作业组合的途径,采用日趋合理的产品生产程序,降低总资

6、源耗费。4.理论基础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所产的产品按照其耗费的生产时间或按照其产量线形地消耗各项间接费用。因此,间接费用可以以一定的标准平均地分摊到各种产品的成本中。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算是一种近似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论”。这种理论认为,企业的产品成本和价值并不是孤立产生的,产品成本的形成是与各种资源的消耗密切相关的,因此,分配间接费用应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资源、作

7、业层次,它从资源的消耗入手,以多种资源动因为标准按作业中心收集成本,并把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不同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种产品中。作业成本法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成本动因进行间接费用分配,使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特别使比重日趋增长的固定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化的过程明细化,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5.账户设置不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账户设置思路不同。传统成本法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按“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原材料”等进行账户设置,期间费用按照其经济用途设置“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

8、财务费用”账户。而在作业成本法下,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资源”账户开始,向上到“作业”账户,直到“产成品”账户,并且各账户下设置二级账。6.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就经济内容来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它强调的是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7.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

9、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即生产从原材料开始进入第一生产工序,第一工序完工后的半成品转入到第二生产工序,依次类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终形成完工产品,从而传统的成本质量管理一般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及时修补或剔除。而作业成本法下的生产管理系统一般为适时生产系统,它与传统生产不同,是由后向前拉的一种逆推似的生产系统,企业的生产程序环环相扣,衔接非常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益,也使得企业减少了存货带来的费用。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把好自我生产关口,实现自我质量监督,发现废次品,立刻在本生产工序中纠正。8.

10、分配基础不同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的分配基础,相对于传统成本法,分配基础不仅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作业成本法不仅限于传统成本法所采用的“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准,而且不仅局限于多元分配基准,而是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的使用,例如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质量检测时间等。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在把生产部门的费用追踪到单个产品上时,传统成本是用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作为分配基础。由于工时、机时、原材料消耗量这类分配基础与产品数量有关,故可称为“数量基础分配方法”。而作业成本法通过采用多种成本动因,使得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到的产品成本能够较准确地

11、反映产品所耗费资源的真实情况。作业成本法扩展了分配基础的范围,强调分配的因果关系,提供的成本信息相对准确。9.核算程序不同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采用两步程序分配间接费用。首先将归集起来的辅助生产部分成本费用分配到各生产部门,然后将归集的生产部门总费用分配到各产品上去。作业成本法计算虽然也应用两个层次分配制造费用,但是它首先依据资源动因,将费用分配到作业,以作业作为归集成本的成本库,然后再依据多种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上去。10.产品定价不同在传统成本法中,高产量的产品成本被高估,获利水平被低估;相反,低产量产品的成本被低估,导致利润被高估。在 ABC法下,管理当局对于那些产量高、复杂程

12、度低的产品,可适当降低其价格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那些规格特殊、价格弹性低的产品,则可提高其价格水平。若顾客接受,企业则可以赚取高额的利润,若顾客不接受,企业可以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将多余的生产力分配到获利能力更高的其他产品中去。具体到案例来说:某企业某月共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属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当月生产数量为12000台,乙产品为针对顾客需要个性化设计的产品,共生产1000台。两种产品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所示:甲乙产品的成本资料项目甲产品乙产品备注生产工时240006000直接材料/(元/台)5080直接人工/(元/h)1010制造费用/150000按工时分配按照传统成本核算方

13、法,对制造费用按工时标准进行分配,成本核算结果如下表所示项目甲产品乙产品备注产量/台120001000直接材料成本/元60000080000直接人工成本/元24000060000制造费用分配率/%515000/(24000+6000)制造费用/元12000030000总成本/元960000170000单位成本/(元/台)80170经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制造费用除了正常的机器设备的折旧、水电费等基本费用外,还有大量设备调整费、质量检验费用、材料处理费用等费用。前面相关费用的发生与生产时间紧密相关,后面这些费用的发生,主要与发生的次数有关。对相关账簿记录进行分析、汇总后,制造费用的构成如

14、下表所示:项目金额元作业次数备注基本制造费用70000按工时分配设备调整费用40000100次甲20次,乙80次质量检验费用250002500次甲1000次,乙1500次材料处理费用150001000次甲300次,乙700次合计150000根据上述资料,采用作业成本法重新计算成本,其中基本制造费用按工时分配,设备调整费用按设备调整次数分配,质量检验费用按质量检验次数分配,材料处理费用按材料处理次数分配。制造费用重新分配的结果如表所示制造费用重新分配表项目金额/元甲/元乙/元单位分配率/%甲分配/元乙分配/元基本制造费用700002400060002.335600014000设备调整费用4000

15、02080400800032000质量检验费用2500010001500101000015000材料处理费用1500030070015450010500合计1500007850071500重新计算后甲、乙产品成本构成表项目甲产品乙产品备注产量/台120001000直接材料成本/台60000080000直接人工成本/台24000060000制造费用/台7850071500按作业成本法分配总成本/台918500211500单位成本/(元/台)76.54211.5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甲产品的单位成本为80元/台,而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甲产品单位成本为76.54元/台,每台单位成本下降了3.46元,下降的幅度为4.33%。而乙产品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为170元/台,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为211.5元/台,每台单位成本上升了41.5元,上升的幅度为24.42%。从中可以看出,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甲产品的成本被高估,乙产品的成本被严重低估。甲产品作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