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说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888415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时计时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4时计时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4时计时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时计时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时计时法》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时计时法?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24时计时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24时计时法?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24时计时法?。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根底上教学的 ,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根底。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感知一天有24小时;2、了解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 ,我确定了一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过程 ,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并能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计算、类推等数学活动 ,丰富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 ,开展形象思维;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点是: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发现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为了较好地到达以上教学目标 ,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 ,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

3、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拟、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 ,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 ,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鉴于以上分析 ,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 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 ,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 ,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 ,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6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 ,个别同学会用18时记录 ,接着 ,在生活中寻找类似18时的时刻 ,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 ,引出课题。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 ,什么时间结束的?借助课件 ,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

4、 ,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 ,是24时 ,在转的过程中 ,选择有些时刻让学生动作表演 ,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24时的理解和体会。其次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 ,同桌讨论:钟面上的内圈和外圈的数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差12 ,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根底。再次 ,就是能根据教学的实况和进程来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原来在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这个环节的设计上 ,我本来是做了比拟多的铺垫。但是在上课的时候 ,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底和经验。所以我就临时做了改动:这局部内容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讲 ,通过生生互动 ,他们把自己的课外

5、知识和课内感悟进行交流 ,这样等于让他们去当小老师 ,这就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也让孩子们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再就是在归纳、小结两种记时方法怎么进行互换这个环节 ,我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 ,让他们自己来讲 ,这样 ,或许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3 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先是学一种练一种 ,随学随练 ,再就是稳固练习时 ,以做一做 ,画一画 ,抢答题等形式把两种计时法放在一起加强练习 ,同时还注意与生活相联系 ,让他们用两种计时法生活举例 ,带他们去超市 ,按24时计时法改写后 ,又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这是一点拓展内容。这样练习 ,层层递进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6、两种记时方法 ,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

7、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另外 ,我还安排了 你知道吗 ,和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的课外内容 ,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 ,增长学生的知识 ,拓宽他们的视野。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最后课余时间用二十四时计时法设计周末的时间安排 ,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