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锅炉NO控制技术指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887700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锅炉NO控制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业锅炉NO控制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业锅炉NO控制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业锅炉NO控制技术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业锅炉NO控制技术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锅炉NO控制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锅炉NO控制技术指南(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锅炉NOx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目次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工业锅炉 INDUSTRIAL BOILER 13.2 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S, NOX 13.3 控制技术 CONTROL TECHNOLOGY 14 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特性 15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25.1 低氮燃烧技术 25.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 35.3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 65.4 化学吸收技术 95.5 组合技术 106 控制技术选用建议 10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以煤、油和气为燃料,单台出力1065 t/h的蒸汽锅炉、各种容

2、量的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各种容量的层燃炉、抛煤机炉。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的锅炉,参照本指南。本指南不适用于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燃料的锅炉。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南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南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HJ 462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 工程技术规范HJ 562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 563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DB44/765 广东省地方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工业锅炉 in

3、dustrial boiler指提供蒸汽或热水以满足生产工艺、动力以及采暖等需要的锅炉。3.2 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s, NOx指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工业锅炉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两种。3.3 控制技术 control technology针对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整体上实现高水平环境保护 所采用的与某一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工业部门得到应 用的,适用于不同应用条件的一项或多项改进、可行的污染防治工艺和技术。4 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特性工业锅炉排放的氮氧化

4、物(NOx)来自燃料燃烧过程,主要类型包括: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被氧 化生成热力型NOx,燃料中各种含氮化合物被分解并氧化生成燃料型NOx,空气中的氮和燃料中的碳 氢粒子团反应生成快速型NOx。燃煤锅炉和燃油锅炉以燃料型NOx和热力型NOx为主。工业锅炉 NOx 的生成量与燃烧区温度、反应区氧浓度和燃料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有关,其浓度范 围因燃料类型和炉型而异,具体见表 1。表 1 工业锅炉 NOx 排放浓度范围炉型排放浓度范围(mgm3)燃煤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100300链条炉/炉排炉100600煤粉炉100600燃油锅炉100800燃气锅炉100300生物质锅炉1008005 氮氧化物控制技

5、术5.1 低氮燃烧技术5.1.1 技术特点低氮燃烧技术(简称低氮燃烧)主要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来降低燃烧过程中 NOx 的生成与排放,其 主要途径有:降低燃料周围的氧浓度,减小炉内过剩空气系数,降低炉内空气总量,或减小一次风量及 挥发分燃尽前燃料与二次风的混和,降低着火区段的氧浓度;在氧浓度较低的条件下,维持足够的停留 时间,抑制燃料中的氮生成NOx,同时还原分解已生成的NOx;在空气过剩的条件下,降低燃烧温度, 减少热力型NOx的生成。低氮燃烧技术一般可使NOx的排放量降低10%40%。5.1.2 技术分类低氮燃烧技术大致可分为低氮燃烧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和燃料分级燃烧技术三类。 低氮燃烧器通过

6、特殊设计的燃烧器结构,改变经过燃烧器的风煤比例,使燃烧器内部或出口射流的 空气分级,控制燃烧器中燃料与空气的混合过程,尽可能降低着火区的温度和氧浓度,在保证燃料着火 和燃烧的同时有效抑制NOx生成。低氮燃烧器主要有旋流式和直流式两类。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完成,将燃烧用风分为一、二次风,减少煤粉燃烧区域 的空气量(一次风),使得在燃烧器出口附近的着火区形成一个贫氧富燃料区域,并推迟二次风的混入 过程,使得燃料先在缺氧的富燃料条件下燃烧。缺氧燃烧生成的CO与NO进行反应生成CO2与N2, 燃料氮分解而成的中间产物(如NH、CN、HCN和NH3等)相互作用或与NO反应生成N2,从而

7、抑制 燃料型NOx的生成。二次风延迟与燃料的混合,燃烧速度降低,火焰温度也降低,从而抑制热力型NOx 的生成。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则通过燃烧器上面的燃尽风喷口送入炉膛与第一级所产生的烟气混合,完 成整个燃烧过程。空气分级燃烧主要有轴向分级燃烧、径向分级燃烧等。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又称为再燃烧技术或三级燃烧技术,将燃烧分成主燃烧区、再燃烧区和燃尽区三 个不同区域。主燃烧区内呈氧化性或弱还原性气氛,会生成NOx;在再燃烧区内,二次燃料被送入炉 内,使其呈还原性气氛,在高温和还原气氛下,生成碳氢原子团,该原子团与主燃烧区生成的NOx反 应生成 N2。5.1.3 成本评价与分析低氮燃烧技术仅需对锅炉炉膛设施

8、系统进行改造,只有一次性投资,无运行成本。5.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5.2.1 技术特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无需催化剂,在炉膛或烟道合适温度的位置喷入还原剂(氨 或尿素),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还原剂将NOx还原为N2。根据还原剂不同,SNCR脱硝技术分为尿 素一SNCR和氨一SNCR两种。SNCR 脱硝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系统阻力小、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易于改造等技术特点, 脱硝效率一般为 30%50%。5.2.2 工艺流程与系统组成5.2.2.1 工艺流程典型的SNCR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5.2.2.2 系统组成SNCR 系统通常由还原剂制备储存系统、还原剂输送系统、

9、稀释/计量模块、分配模块、炉前喷射 系统、电器控制系统及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组成。尿素溶液制备储存系统由尿素储放、尿素溶液配制和尿素溶液储存等部分组成,主要设备包括尿素 溶解罐、尿素溶液储罐、尿素溶液输送泵等。尿素溶液输送系统将尿素溶液储罐内的尿素溶液经输送泵送至喷射系统,将回流液自动返回尿素溶 液储罐。稀释计量模块为 SNCR 系统提供定量的还原剂和调节压力,包括稀释泵、用于计量的调节阀和流 量计、用于控制压力的控制阀和压力传送器等。分配模块由自由基座、空气压力调节器、还原剂流量表、手动喷射区隔断阀及仪表组成,用来控制 每个喷枪的雾化/冷却空气、混合的化学剂和冷却水的流量。炉前喷射系统由若干喷射

10、层和喷射器组成,喷射层均布于炉膛燃烧区上部和炉膛出口处,以适应锅 炉负荷变化引起的炉膛烟气温度变化。每个喷射器插入炉膛的地方可设套管固定,当喷射器不投运时, 可将喷射器从炉膛退出以避免高温受热。电气控制系统由数据通讯网络、控制器及现场仪表等组成,分为公用配置控制系统和脱硝工艺控制 系统。公用配置控制系统可实现脱硝尿素溶液循环组件、尿素溶液制备、输送等过程的自动控制。在SNCR装置出口应对烟气进行连续在线监测,监测NOx浓度、O2浓度、烟气温度等数据,监测 数据反馈至控制系统。5.2.3 关键工艺参数5.2.3.1 还原剂类型尿素和氨水为SNCR工艺最常用的还原剂,二者的特性详见表2。表 2 尿

11、素溶液和氨水的特性性质尿素溶液氨水化学式CO(NH2)2nh3h2o分子量60.0635.05常温下形态液态液态常用溶液浓度质量分数约50%质量分数约20%溶液中NH3含量质量分数约28.3%质量分数约20%凝固点约18 C-77 C易燃易爆性不易燃爆炸上限:体积分数25%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6%气味轻微超过5 ppm时有明显刺激性气味存储器材材质要求塑料;钢铁;不锈钢(慎用铜、铜合 金、铝、锌配件)不锈钢槽罐,须耐压(慎用铜或铜合金配件)选用还原剂时应考虑投资、运行成本和安全等因素。氨水易分解出氨气,可形成爆炸性气氛,温度 越高,分解速度越快。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使用氨

12、水作为还原剂时,应采取 消防措施和泄露应急方案。尿素作还原剂时,常采用 40%50%的水溶液,需配备搅拌溶解装置。尿素 无毒、挥发性较弱、储运方便、安全系数高,更适合用作SNCR工艺的还原剂。5.2.3.2 氨逃逸氨逃逸会引发诸多不良影响,如生成硫酸铵和硫酸氢铵,造成空预器、烟气管道、风机等设备的堵 塞和腐蚀,同时造成飞灰品质下降,不仅产生空气污染,也给飞灰的储存和填埋带来难题oSNCR氨逃 逸应控制在8 mg/m3以下。5.2.3.3 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宜控制在8001100 C,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脱硝效率低且易增加氨逃逸,反 应温度过高时会发生副反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5.2.3

13、.4 停留时间停留时间决定了 SNCR 反应是否能完全进行,较长的停留时间可保证传质过程和化学反应的顺利完成,有利于脱硝效率的提高。工业锅炉SNCR反应区停留时间不宜低于0.5秒。5.2.3.5 气体混合喷入的还原剂应与NOx充分混合,混合不充分或混合时间过长会降低脱硝效率和反应选择性。还 原剂与 NOx 的混合主要通过喷射系统控制,喷射角度和喷射速率对混合效果影响甚大,宜通过流体模 拟进行优化设计。5.2.3.6 氨氮比SNCR 工艺的理论氨氮比为1,增大氨氮比有利于提高脱硝效率,但会增加氨逃逸量和运行费用。 氨氮比不宜超过 2,宜控制在 0.51.6。5.2.4 成本评价与分析SNCR脱硝

14、系统的投资成本分为直接投资成本和间接投资成本,直接投资成本主要包括SNCR系统 设备、电气自控系统、附属设施、土建、设备运输及安装等;间接成本主要包括技术费、设计费、调试 费、税费及其它等。SNCR系统的运行成本包括电费、还原剂耗费、水费、运行管理人工费、设备维护 及修理费等。SNCR脱硝系统投资成本一般较低。5.2.5 工程管理SNCR脱硝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参考HJ 563。5.3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5.3.1 技术特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剂(氨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 NOx反应生成N2和H2O的过程。SCR脱硝工艺占地面积大,但脱硝

15、效率高,一般为80%以上。5.3.2 工艺流程与系统组成5.3.2.1 工艺流程图2为SCR脱硝工艺的典型流程图,选用液氨作为还原剂。图2典型SCR脱硝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5.3.2.2 系统组成一套完整的 SCR 脱硝系统必须包括供氨系统、注氨系统、反应器、吹灰系统、控制系统和烟气在 线监测系统。供氨系统包括液氨卸料压缩机、液氨储存罐、液氨蒸发器、氨缓冲槽、氨稀释罐等设备,另外还必 须备有喷淋设施、废水泵、废水池等附属设施,同时安装计量和监测仪表。注氨系统包括稀释风机、供氨母管及集管和注氨格栅。为保证氨注入烟道的绝对安全以及均匀混合, 需要引入稀释风,将氨浓度降低到爆炸极限以下,一般控制在5%以内。注氨格栅一般采用碳钢,布置 在省煤器出口与催化反应器入口之间的烟道上。反应器主要包括外部框体结构、内部填放的催化剂,是 发生脱硝化学反应的场所。吹灰系统用于催化剂的在线清灰,可采用声波吹灰器或蒸汽/空气吹灰器。 蒸汽吹扫较传统,可靠性高,应用广泛。声波发生器操作时振动或流化飞灰颗粒,并让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