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反观内照横练功夫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88520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功反观内照横练功夫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内功反观内照横练功夫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内功反观内照横练功夫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内功反观内照横练功夫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内功反观内照横练功夫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功反观内照横练功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功反观内照横练功夫(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观内照是一项修养功夫,内醒者自明。人能反观自心,自然能找出与本源沟通的渠道,从而就会增加力量。看着念头来来往往,不加干扰,久之如水般宁静,自然清澈。当然有一些助力的方法,如念诵法,引导法。其实万法归一.法无高下,当机即可。反观内照又称“回光内照”、“回光返照”,简称“反照或“返照”。佛、道气功通用术语.有狭义、广义两说:狭义的“反照”,是指精神内视、内守.即把外向的精神反向于内,或意照窍穴,或历视一身,或观察内景,或无思无虑无所观照。太上纯阳君了三得一经:“回光返照中,神归炁穴里.仙佛合宗真意:“返观内照者,返回其驰外之真意,以观照于内也。”仙学真诠丹事:“夫回光内照者,非是指着鄞鄂所在而用

2、意照之也,不过虚静以返神于内耳。盖凡人之心,每日只在外面驰鹜,凡外面许多机变巧捷,俱是神之光影,可见此神一向只照外边,自己一个身子都反不曾管顾。如今不用旁求近觅,只将照外边那个神收拾回来,放下外边许多机巧,一意收藏归内去,屏除许多杂思虑,这个便是反观内照。其实观无所观,照无所照,则亦未尝不观照.”广义的“反照”,泛指通过静功的修炼而获得智慧明通,照见自己的“本来面目”;或曰“全用逆法”,“返求个天地未生之体”。心学释:“菩萨从来不离身,自家昧了不相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太一金华宗旨回光守中章:“金华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想,直空千动

3、之轮回.孔云知止释号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返照二字,人人能言,未得到手,未识二字之义耳.便知觉之心,返乎形体未兆之初,即吾六尺之中,返求个天地未生之体。 自我保健按摩方法 : 、“赤龙搅华池,天河水逆流”或叫“赤龙搅海,就是其中的一条。“赤龙”即舌头,“华池”或“海”即口腔。就是说,在非饮食情况下,用舌头在口腔内搅拌,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徐徐咽下,从而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晨起端坐床上,或闲时端坐(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自然放松肢体,排除杂念,闭目,合口,用舌先从左上牙床内侧转至右,然后,舌再从右上牙床外侧转向左;再从左下牙内侧转向右,又从右

4、下牙外侧转向左,如此反复各搅81次。继之上下牙轻叩36次,用口中唾液鼓腮漱口81次。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3次,缓缓咽下。继之上下牙轻叩3次。持之以恒,可收到精盈、气足、神全的效果。 古人称唾液为“华池之水、“玉泉、“甘露”、“琼浆”,中国医库有“金津玉液”之美称。三国时期有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耳聪目明,体力不衰。曹操向他请教长寿之术,他说:“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活了10岁.宋代大文学家、养生学家苏东坡在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时说:“每天用舌搅唇齿内外,漱练津液,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他认为其“

5、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明代名医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齿漱口,唾满咽之”能使人耳聪目明延年.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其养身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现代人中也不乏重视唾液健身而寿长百岁者。如武当道姑李诚玉19年时已寿高108岁,仍面如中年妇女,其养生之道中就有一条叫做“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2、摩肾俞.“肾俞”,是腰部的穴位名,在第二腰椎下两旁一寸半的部位,左右各一,中间是“命门”穴.它有补肾补虚功能,中医的“补肾”。这里摩擦刺激的,是从“肾俞、“命门”到下边尾骨“长强一带区域。 3、摩丹田.“丹田是小腹一个区域,还深入内部,又叫“下丹田”。这是人身精气之田,是修炼时

6、结丹的部位。自古道家把摩擦刺激丹田区域,作为重要的补肾功法。腹部按揉能保健养生。在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一书就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去百病。”宋代著名的文豪苏东坡,善于自摩丹田养生术,并吟出过“一夜丹田手自摩”的诗句。腹部按揉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或正座,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或肚脐下两寸)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81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辅助 、叩齿

7、叩齿疗法是通过上下齿有节律的叩击,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养生记中有“侵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等语,随时随地可作,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口唇轻闭,有节奏地叩击上下齿,先叩两侧大牙4次,再叩门齿3040次,每日24遍. 2、鸣天鼓 用两手掌按压耳孔,再骤然放开,连续做十几次,再用两手按压住耳孔,掌心向耳孔,十指按抱后脑,用食指压中指,弹枕骨凹陷处36下,叫做“鸣天鼓”运动。因为耳内鼓膜不动易老化,听觉就会失灵,养生家主张经常使耳道鼓气,震动耳膜,故名曰“鸣天鼓”。做“鸣天鼓运动时,要自始至终闭目养神,手法由轻到重,只要坚持,可收到强壮元气

8、、醒脑强心、防止耳病等效果.(这个方法和叩齿,主要是提神,当您昏沉时,可以做) 3、搓耳轮 捏揉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捏揉。如果发觉痛点或结带不舒服处,表示对应的器官或肢体有病变的可能,适度多多捏揉可治病。 日久,痛点消失说明局部病变有好转.此法不拘遍数,做2至分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4、搓涌泉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脚掌有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静脉联系,布满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肾出于涌泉”,经常用热水浸泡后搓此穴,可以温补肾经、益经填髓、疏通心肾、滋生肾水,还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疏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 附:

9、涌泉穴位置: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出现一个凹窝的地方。 、干梳头 头为精明之府”,以梳子替代中医的银针,对头部经穴进行针灸似的按摩或刺激,可以疏通十二经脉,还对消除各种头部疾病有良好的效果。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0次为宜。只要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促进健康. 、干洗脸 先将两手掌互相擦热,然后两手由前额顺着两侧往下擦,擦至下巴时,两手再向上 至前额,如此一上一下擦面共20次。此法可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力牞有明目、固齿、减皱及美容的作用。静坐入门自古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如凤毛麟角

10、,除了难得的真传之外,还因为修道,必须有绝大的恒心、毅力才可以做到,凡是一心修道的人,就是大雄!(大英雄)前言 静坐是一门祛病保健、调养身心的修养方法,也是改变气质、培育品德的重要功夫,所以我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也都叫人静坐,来居敬养气,致虚养生.至于佛教重视修习止观,坐禅入定,由定发慧,更与静坐有密切关系。近代开创的生命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气功科学等等的研究,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静坐有关。所以对静坐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发掘祖国医学,增进人民健康,探索生命奥秘,加深定慧修养,作出贡献。一、为什么要静坐 (一)最基本的修养法9 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生活

11、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等等不正常的思想现象,都叫做心病。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予重视。实际上,身病的发生,大部份是由于心虚气弱;而心虚气弱,主要是由于忧思惊怒、心神恼乱所造成。凡贪食、贪得、贪胜等等都足以招致疾病;且贪之不得,势必生嗔,贪嗔发展的结果,可以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因而气血耗损,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也都乘虚而入。各种药石,只能救身病于一时,假使不从根本治疗,那未虽一时痊愈,而致病的根源未去,仍随时有遭其侵袭的危险。人们在忙于生活、人事之余,不知设法安

12、定思想,降伏烦恼,甚至有贪得无厌,纵欲忘身的.这样处处与自己过不去,神志既然涣散,气血便失调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赢弱的痛苦,这是非常可惜的。据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时候,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酞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相反终日郁闷忧伤,贪嗔痴慢,就会使这种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发生胃痉挛,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还特别容易引起心脏病.所以我们要求身体的健康,自应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要养性就须先调伏烦恼妄心,使心不动摇,自然精气内充,抵抗力强,疾病便无从发生了。所以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医学文献

13、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方中内守,病安从来”。 静坐的实践,可使我们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不但可以却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妄,获得究竟的安乐,所以静坐的确是最基本的修养法. (二)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构造,是非常复杂精妙的,它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作用,所以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失(8493)特别强调大脑对于整个生理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生理学的观点来说,人体机构的最大作用,首先在于生活的维持,一方面摄取体外的养料和氧气供给于体内各器官,一方面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料排泄于体外。这种物质交换的现象,就是所谓“新陈代谢

14、”.新陈代谢的作用,是没有一息停止的,主要是依靠心脏、脉管、淋巴管等循环器官,来循环不停地运行血液到全身。心脏包括四个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是推动血液的器官,脉管有动脉和静脉;淋巴管遍布全身,与静脉并行,一面吸收营养物,输送到动脉管,一面摄取废物,送到静脉管。血液的循环,与呼吸有密切的关系,呼出碳酸气,吸进氧气,使静脉中紫血,变为红血输送到动脉,经体循环一周,约需时二十四秒,一昼夜共计三千六百周,我们呼吸的次数,一昼夜计二万多次,所吸入的氧气,共计三百八十多立方尺,这种可观的工作,我们平时自己并不知觉。假使我们能呼吸正常,血液运行没有阻滞,身体便能健康,一有阻滞,全身各器官便得

15、病。 血液阻滞而生百病,有下列几种原因:一、呼吸不正常,以致不能很好发挥吸收氧气和吐出碳酸气的作用。二、一般人全身的血量,一半积储在腹部,由于腹力不充实,每每发生郁血,因而使其他各部失去调和。三、内脏器官是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不能直接受大脑控制,在生理学上叫做不随意肌.当我们睡眠时,虽全身静止,但它的作用,并不稍停,一般说来,不能以我们的心意来左右它,所以当它阻滞而病,每使我们来不及预防。四、心脏跳动时,对于动脉接近而有力,至于静脉管,则是从头部和四肢,回血入肺,受心脏跳动力量的影响,比较微弱,所以也容易阻滞。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见人身的血液,正象铁路的运输,宜于流通,运输停滞,物资必然积压;血液停滞,人身必生疾病。卫生家只能用清洁、运动、多得日光、空气等办法来辅助血液的运行。只有静坐一法,能使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静正常,而促使全身各机构的工作更为顺利协调。同时呼吸因练习而得调和,借呼吸的功用,使横隔膜上下动作,腹力也得紧凑,可以逐出腹部的郁血,返归心脏,再由心脏逼出鲜血,输送到全身。如果呼吸功深,增加内脏感觉,就可使不随意肌,也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心脏的跳动,也自然循序而有力。这样,血液循环便十分优良,而新陈代谢的作用,也就圆满,疾病便不易发生,即使偶然有病,也能预先知道,使它不久复原.治病在未发之前,较一般病后而忙于求医的,其得失是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