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88222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题西林壁一 选字组词(缘原)()故()因()来()分(庐芦)()荟()花()山茅()()苇二 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题:.识:.此:三题西林壁的最后两句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四 填空。“缘”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章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缘”字有下列几种解释:() 原因;()沿,顺着;()边;()因为。在题西林壁中,“缘”应取第()种解释;在“缘何至此”中,应取第()种解释;在“缘木求鱼”中,应取第()种解释;用剩下的一种解释组一个词是()。五 连线。人间四月芳菲尽思君不见下渝州飞流直下三千尺山寺桃花始盛开夜发清溪向三峡不知转入此中来长恨春归无觅处疑

2、是银河落九天六 下面的古诗和成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按要求分类写下来。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2. 归心似箭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5.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6. 天愁地惨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8. 垂涎三尺9.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10. 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夸张()拟人().反问()黄山松一 看拼音,写词语。wi bng h lun xun y p tun xio f d sh mio m ( ) ( ) ( ) ( ) ( ) ( ) ( ) y c yo tio wn qing png png tng tng b

3、 k s y( ) ( ) ( ) ( ) ( )二 比一比,组词。亭()涯()谛()砂()婷()崖()啼()纱()三 近义词。谛视()描摹()摇曳()臆测()坚韧()偎傍()四 根据意思写词语。1.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2.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3. 形容山水幽深。()4. 主观地推测。()五 多音字组词。蔓()()弹()()劲()()()()()()()()六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 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 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 这样的黄山松怎能不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呢?()

4、七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 课文描写黄山松哪几个特点?2. 作者通过对黄山松特点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课文运用了什么结构?4. 本文作者(),我国()家、()家、()教育家、()教育家、()家和()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主要作品()()()等。5. 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这样看来,黄山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 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桂林山水甲天下一 看拼音,写词语。 qio mn u t min po sng d g lu q gun ( ) ( ) ( ) ( ) ( ) ( )y hu gng

5、 wi ji rn r zh qin fng bi zhng( ) ( ) ( ) ( )二 给下列字注音。洞穴迂回坚劲阳朔戛然颠簸玉簪菩萨石榻呕吐清澈平仄三 补充词语。千()百()戛然()()雷()电()()()无双万古()()耐人()()四 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3. 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4. 还有一座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也称为碧莲山。()五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句的意思是?2. 本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介绍桂林山水的?3.“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中的“阳川”指(),“碧莲峰”是指()。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4.文中有一段描写阳朔的山水,为了说明这里的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优美奇妙,作者引用了“()”这句古语。5.课文的最后一段重点写了(),又叫()因为()。6.联系课文解释词语。()举世无双:()耐人寻味:7.文中引用了很多诗句和民谣,请写出三句来。8.本文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