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86666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文昌之秋”宝高两地名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2011-11-25-上午;宝应县范水镇中心小学)雾凇教学设计宝应县范水镇中心小学 戴连红版别课时: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3课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过程,在品词析句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过程及其奇异的景象,感受雾凇的美。预设流程:一、听写词语,复述课文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3课,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下面听写几个词语。(1)报完词语后课件出示: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师:跟大屏幕

2、上对一下,错的订正;现在全对了的坐正,我们来齐读一遍。(2)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通过前面的学习,谁能用它们来说说你心中的吉林雾凇?(倘若无人举手,师:你可以先用一个词来说说?)(指名说,教师及时评价)(3)顺接:难怪人们会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师板书,生齐读“奇观”)二、了解成因,品悟文字1、这么美的雾凇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你想知道吗?大家想知道吗?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这句话准确描述了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课件出示)谁先来读读的?(指名读)课件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师1:还有谁想读的?谁再来读。师2:我们一起来读(雾凇,预备齐)。

3、师3:给这个句子换种说法,谁会的?课件出示:形成雾凇,不仅需要 ,还需要 。2、小结过渡:是呀,这就是雾凇形成的条件;那么,雾凇形成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边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完成课堂作业的第1题,同学之间也可以讨论讨论。(课件出示“雾凇形成的过程”后,教师巡视指导)师1:(1)指名说;(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词语;(3)齐读(谁来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形成雾凇,大概经历这么几个步骤:首先是“弥漫雾气”,其次是“淹没树木”,再次是“遇冷凝结”,最后是“形成雾凇”。我们一起再读读。)师2:在雾凇形成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非常地神奇呢?拿起笔来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让你觉

4、得非常神奇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找准回答问题的学生)(1)在雾凇形成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非常地神奇呢,谁先来说说的?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倘若该生说不好,则师:还有哪些同学也画了这些句子,能把你的感受说说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雾很大、很浓呢,用笔把这些词语在书上圈出来。下面交流一下:你圈了哪些词语?为什么圈出它们?(学生说,教师及时适当评价:“涌”: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在什么地方曾见过这“涌”的情景呢?比如

5、说电影散场的时候、海浪涌向岸边的时候“笼罩”:笼罩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看吗?(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淹没”:物体被雾气淹没了,这是怎样的情形呢?请看(课件出示系列图片)。“模糊”:雾很大、很浓,连灯光、树影都看不清了,一片朦朦胧胧。)这几个词语都写出了雾很大、很浓(课件给“涌向、笼罩、淹没和模糊”加红),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你能把这种雾大、雾浓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教师评价;强调“奇观”,齐读:是啊,这雾气是这般地蒸腾,这般地轻盈,这般地浓密,这般地美丽,难怪人们会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指板书,生齐读“奇观”);我们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播放音乐)师3: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还有

6、哪些地方也让你觉得非常地神奇呢?你从这些句子中又读出了什么呢?(倘若该生说不好,师:还有哪些同学也画了这个句子,能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吗?)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1)雾凇的形成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老师查阅了资料,说“吉林雾凇形成的时间长达八至十个小时”。我们来细读课文,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雾凇慢慢地形成过程,哪个字?(指名说,教师评价;给“镀”加着重号)(2)(课件出示)“一种物体附着在别的物体的表面上,形成薄层”,这是“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在这段文字中,你是怎

7、么理解这个“镀”字的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这句话,反复地体会体会。(3)能把你对“镀”的理解送回到句子中,再来读读这段话吗?(指名说,教师及时评价)(4)这浓雾轻轻地、慢慢地,一层又一层地让松针、柳枝变成银线、银条,又变成银松雪柳,所以人们才会说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指板书,生齐读“奇观”)(5)(课件播放音乐)我们一起将这奇观读出来。(齐读)师4:(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这么美的文字,不光要读好,还要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自己再读读,争取把它记住。(1)课件出示(师:谁能看着大屏幕来试试背背的)。(2)去掉些词语,谁再来试试看?(课件出示)(3)指导方法:同学背得真棒!看来啊,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背诵,也是我们常用的背诵课文的好方法呀!(4)不看屏幕,集体试试。(师:每当夜幕降临,预备齐)三、当堂练笔,小结所得1、过渡:吉林的雾凇多么美呀,在我们的家乡宝应也有非常迷人的雾景,你想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晓吗?来,请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学生完成练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一一读啦;下面我们来欣赏这几位同学的作品!)2、今天这节语文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谁来说说。附板书设计:23 雾凇奇 观【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