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86637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一、教学内容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 代抒情散文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 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 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 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信

2、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 楷模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 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读其文,我们若穿越其田园 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 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 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 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文学之堂 奥.多数学生喜欢陶渊明,如果

3、诱导得当学生是会积 极参与的.以前也学过许多陶渊明的诗文,对他有一定 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诗文的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而 对于他在文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 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则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 段把握即可但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则有一定的难度 , 因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学会从历史 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 ,从中汲取民族 智慧;又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 与历史局限三、设计思想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这样的要 求: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 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的意义或用法,注重

4、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基于此,我 确定了预习在这篇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新课标又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本文教学拟将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挖 掘,也改变文言文传统教学中人文性缺失的事实.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赏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2、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鉴赏古代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 其艺术特色的能力2、通过”陶渊明归隐”这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 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5、标:1、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 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 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 ,锻炼学 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揣摩古代抒情散 文的艺术特色.难点: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归隐的看法.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阶段(明确任务):1个性阅读:阅读课文,自主解决文言字词的难关, 通过查找字典和根据课文的注释来进行翻译全文 .解 决以下问题:(1) 了解作家、作品(2) 熟读成诵(早读课落实)(3)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4) 在以前所学过的陶渊明诗文的

6、基础上,如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进一步理解作者 在文章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 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2课堂分组探究:根据学生自身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以及自身的兴趣,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由学生和教师 一起讨论确定深入探究的课题重点:(1) 文章的抒情手法(2) 文章的平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3) 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3、明确探究课题成果的展示方式:小论文、课件 展示、专题讲座等.新课导入:大家很熟悉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吧,屈原面对楚国的政治腐败和自己的政治失败 ,选择的是宁死 不屈,以自投汨罗江来表达对当权奸臣的不同流合污、 对社会现实的的抗争以及对楚王的忠贞 .

7、今天我们要 面对的是另外一位同样伟大的诗人,这位诗人大家都 比较熟悉,因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文章,他生长于社会 动荡不安的两晋时期,同样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自己仕 途的不得意,他又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呢?(学生都能 明确回答)对这两位伟大诗人面对同样的困境而作出 的不同的人生选择,我们更欣赏哪种选择呢?也许大家 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暂且不加以展开讨论有一句话 说的好:诗言志.诗文要表达而且能表达作者的志向和 追求,屈原通过他的离骚和其他诗表达了他的政治 理想和精神追求,陶渊明也同样通过他的诗文表达了 他的思想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29岁入 仕、41岁归隐、63岁辞逝”的陶渊明的最真的自白

8、归 去来兮辞,来分析陶渊明文章的艺术特色以及谈谈我 们如何看待他的选择?课堂探究阶段:探究艺术特色:第一组:探究本文的抒情手法:(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1学生一:巧用动词抒怀(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 诗人在文中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将自己脱离樊笼、 回归田园的万分喜悦之情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了在”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 奔”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 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恨”表现了急切 盼归的心情;”奔”字则生动地写出自己家门时的欢欣 雀跃之态,简直象小孩那样天真;携幼入室反映出天 伦之乐的温馨美

9、好;引”觞自酌,那是一种放松,”眄柯 怡颜那是一种愉悦,倚”窗流”憩”那是一种惬意;”矫” 首遐”观”更是体现出一种闲适这么多的动词连用,正 是当时诗人激动的快乐的心情的真实写照 J58BQ2学生二:写景状物抒情(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总离不开写景在文中,有的 是将主观的意蕴注入客观的物象之中,从而达到情景 交融、物我融合的高妙拔俗的意境一句”云无心以出 岫,鸟倦飞而知还”即意境全出:云之无心,乃人之有意; 鸟之倦飞,实人之疲惫两相映衬,不漏痕迹而意味隽永 在这里,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所描写的物象结合 起来,景物描写的过程,也就是诗人心情自我表白的过程.”景翳翳以将入,扶

10、孤松而盘垣”这句中,对孤松和日 光的描写则更能看出诗人对这美好的田园风光的留恋 与钟爱当然,在文中,作者更多的是通过对乡村生活情景 的描绘,向人们展示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传递出一种 浓浓的喜爱之情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 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 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在作者的笔下,农村是那么 恬美,淳朴:听家人谈谈知心话,以琴书为亲密伴侣,和农 人去耕种,驾车乘船,游山涉河,探幽寻奇 这里的 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不同,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了俯仰不由人的仕宦生涯 之后,诗人却被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所陶醉3学生三:直抒胸臆咏叹.(学

11、生自做幻灯片,投影) 情到深处就喊出来,直抒的胸臆往往更能够打动 人,所以诗人也忍不住喊出”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 欲何之?”是啊,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短暂的一瞬,为什 么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呢?这样的咏叹,既富于情趣也富于理趣,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4. 教师归纳小结: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作者 在文中抒发了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其情切切, 其意深深,为无数后来的文人所津津乐道.文章中,尽管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论、叙事与抒情 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 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发生,而是 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文中写田

12、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 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 浓的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二组:探究平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学生 自做幻灯片,投影)1.学生一:作者不追求描写景物的外在形貌,着重 摄取描写对象的精神气韵,(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 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描写 的都是淳朴的田园生活,不敷浓重色彩,对人情对景物 都只用清淡之笔触加点染,显得本色自然2学生二:文中句式对仗工整,(学生自做幻灯片,投 影)女口”舟遥遥以轻飏”

13、对”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 向荣”对”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对”感吾生之 行休等,对得十分整练工致,而且不露雕琢痕迹,读来 似行云流水3.学生三:作者在文中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 了不少前人的诗句,但都自然地话为己意,语如己出,毫 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如:”吾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二句化用了论 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之句,诗人却信 手拈来,”不见有斧凿痕”而”三径”容膝”分别用了蒋 诩归隐不仕和北郭先生辞聘的典故,却毫无用典之痕4学生四: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一 句里,用”遥遥”、”飘飘”这两个叠词,以表现作者摆脱 束缚、重返自然的

14、欢快舒畅之情,颇见造语之工(学生 自做幻灯片,投影)5. 教师归纳小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陶渊 明是一位”一生儿爱好天然的人,在语言上尤其如此. 他绝少使用秾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 生僻的典故,全无雕琢刻划,但读来颇觉质而实腴、淡而 有味,极炼而似不炼,自然中见出工致当然,这种自然, 不是粗率浅露,而是在平淡中寄寓深致的情韵,如玉隐 石间、珠蕴蚌腹,在一种浓郁的山林气息和天籁梵音中 给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安养第三组:归去来兮辞集中表现了陶渊明的归隐 之乐,如何认识和评价陶渊明的这种选择?对陶渊明的归隐,同学们有所赞扬,也有所否定持赞同意见的同学的探究:对作者的归隐的选择我们不

15、能笼统、简单、肤浅 地打上消极二字,我们应该深入一层理解,这应该是作 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和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出归 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直率、自然、自由作者并没有 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直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 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矫揉造作地高谈玄理更有意 义.学生一:从当时的社会风气入手探究(学生自做幻 灯片,投影)学生二:从诗人的思想入手探究(学生自做幻灯片 投影)学生三:从诗人的成就入手探究(学生自做幻灯片 投影)持否定意见的的同学的几种探究观点:学生一,陶渊明是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黑暗 的乱世中如果每个正直的有才华的读书人都像陶渊明 一样因为社会黑暗、壮志难酬、热爱自然与美酒而归 隐,那么这个社会的良知何在?再说他也并非完全怀才 不遇(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学生二,陶渊明是一个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退缩,试 图把自己隐藏在山水、美酒、诗文之间的人是一个逃 避现实的人(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学生三,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大加赞扬 的时候,我们应认识到这是陶渊明在社会交往中蔑视 社会规则,甚至是狂傲的表现.(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教师归纳小结:同学们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