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十章 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866315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十章 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十章 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十章 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十章 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十章 综合测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十章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45分)读图 ,答复13题。图9C11图中甲山脉是()A天山山脉 B昆仑山脉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2甲山北部区域是()A内蒙古牧区 B西藏牧区C青海牧区 D新疆牧区3甲山南部区域最典型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 B青稞 C小麦 D高粱西藏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独特的雪域文明。读“西藏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 ,完成46题。图9C24西藏自治区的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自西北向东南递减C自北向南递减D自西向东递减5图中农作物最可能是()A水稻 B玉米 C青稞 D大豆6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A雅鲁藏布江谷地 B湟水谷地 C宁夏平原 D河套平原某旅

2、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 ,旅行社宣传单提示:早晚天气较凉 ,备好外套、棉衣;准备遮阳伞、墨镜;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带好雨衣等。据此完成78题。7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选项是()气温日较差大空气稀薄 ,光照强海拔高 ,气压较大早晚经常下雨A B C D8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A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B二氧化碳浓度高 C气温较低 ,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 ,降水丰富读“某地区居民的日常食物图 ,完成910题。图9C39图中饮食常见于()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10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 B傣族 C藏族

3、 D满族11青海省成为江河之源的原因是()A远离海洋 B海拔较低 C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 D有青海湖读图 ,完成1213题。图9C412图中两条河流最后注入()A太平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大西洋13三江源地区冰川退缩 ,主要自然原因是()A臭氧层空洞 B全球气候变暖 C降水减少 D全球气候变冷14你认为下面四幅图中表达和谐开展的是()图9C515以下有关我国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是联合国平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B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区域开展不平衡 ,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C我国坚决和平、开展、合作、共赢的信念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D目前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已经

4、成为兴旺国家二、综合题(共55分)16(19分)同学们方案暑假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旅行 ,请帮助他们完成旅游攻略。图9C6信息准备: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地高天寒 ,雪山连绵 ,牛羊成群 ,青稞飘香。右图为铁路沿线景点分布。物品准备:羽绒服、登山鞋、氧气袋、药品、照相机。(1)西宁是_省的行政中心 ,西宁到拉萨之间的铁路线是_铁路。(2分)(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级阶梯 ,由于海拔_ ,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4分)(3)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 ,为此他们还需准备的物品有_等。(2分)(4)在铁路沿线可以游览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_湖 ,参观拉萨著名的藏传佛教建筑_ ,品尝高原特有农作物_

5、酿造的美酒。(3分)(5)该地区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将以下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以下图中相应空格内 ,完成结构示意图。(5分)图9C7A江河之源 B高寒气候 C光照强烈 D耐寒动物E河谷农业(6)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同学们在旅行途中应该注意什么?(3分)17(20分)读“三江源地区图 ,答复以下问题。图9C8(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河流名称。(4分)_ ,_ ,_ ,_。(2)2000年8月19日 ,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三江指的是图中的()(2分)A BC D(3)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位于_(河流)处 ,大峡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_(至少写两种)

6、 ,该河流南面是世界最雄伟的_山脉。(3分)(4)三江源地区草原退化严重 ,其治理的主要措施有_。(2分)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5)近年来长江源头河流流量有所减少 ,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_。(2分)人为原因:_。(2分)(6)该地区建成通车的铁路线A是_ ,修建该铁路时 ,在某些地

7、段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 ,主要原因是_。(3分)(7)制约青藏地区农业开展的自然因素是_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开展的自然因素是_。(2分)18(每空2分 ,16分)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 ,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兰新高铁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 ,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 ,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 ,全长1776 km。兰新高铁沿线既有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 ,又有沙砾满地的戈壁沙滩;既有新兴的工业城市 ,又有历史悠久的古镇;既有瓜果飘香的原野 ,又有海市蜃楼的幻景。她将草原、雪山、湿地、戈壁大漠穿成一线 ,被称为中国最美高铁线。材料二兰新高铁示意图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图9C9

8、(1)兰新高铁穿越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中 ,_在D区域;C区域地处大陆内部 ,_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而河西走廊水草丰美 ,水源主要来自于山地降水、_和地下水。(2)C区域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景观东西差异的原因是_。该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_。(3)D区域的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地壳活泼 ,_能源丰富;该区域草原面积广阔 ,主要畜种有_ 、藏山羊、藏绵羊等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_。详解详析1B2.D3.B4A5.C6.A解析 第4题 ,从图中看 ,西藏自治区的年降水量从东南的1600 mm逐渐减少到西北的200 mm。第5

9、、6题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 ,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最可能是青稞。7D8.A9A10.C解析 酥油茶和糌粑都是青藏地区居民的主食 ,青藏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11C解析 青海省位于内陆高原 ,因为海拔高 ,气候寒冷 ,雪山连绵 ,冰雪融水聚集成江河的源头。12B13.B解析 图中为雅鲁藏布江 ,为怒江 ,这两条河流最后注入印度洋。三江源地区冰川退缩 ,主要自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14A解析 图片A表示经济合作 ,互惠互利;图片B是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植被破坏;图片C是资源的浪费;图片D是过度捕捞。15D16(1)青海青藏(2)一高(3)防晒霜(4)青海布达拉宫青稞(5)自上而下

10、、从左到右分别为B、C、D、E、A。(6)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17(1)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2)C(3)雅鲁藏布江地热能、太阳能、水能喜马拉雅(4)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退耕还草(林) ,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等(5)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6)青藏铁路保护生态环境(野生动物)(7)热量水源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

11、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18(1)青海省干旱高山冰雪融水“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

12、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2)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 ,降水逐渐减少土地荒漠化“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