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861481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测量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本工程平面布置较简单。施工测量重点、难点在于建造物轴线控制网的建立,及楼层面的轴线、标高传递。第一节 放线依据0.00标高的引测依据,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点作为原水准点 建造物定位依据:依据业主方提供的放线点及勘测设计咨询有限责 任公司绘制的总平面图。第二节 测量人员及测量器具的配置本工程的建造定位,轴线的引测和传递由项目专职测量员 (备注 有测量员上岗证 )进行施测。测量器具:DJ2经纬仪一台,DS3水准仪二台,JD91激光铅 直仪一台,50m钢卷尺二把,5m塔尺六把,1.5kg铅锤一个,测钎、 木桩若干,双面板尺一把。第三节 测量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一、组织一支测量小

2、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测量员主测, 测量结果至少检测校核一遍并绘制施测记录。二、施测人员应全面熟悉总平面布置图和结构构件的顶面标高、 线关系,并根据现场条件制定各阶段的施测操作方案。三、施测人员使用的施测仪器应在检校有效期内。第四节 建造物的定位一、建造物的定位顺序为:甲方提供红线、施测点f建立建造 轴线网一单位工程控制网建立建立单位工程轴线控制桩。二、建造主轴线的测设 根据勘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总平面图,在拟建的建 筑物角点的空地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作为本工程的建造主轴线, 其施测步骤如下:第一步 :施工测量前由业主方、设计所、规划部门提供拟建建造 物两处纵横墙外边线交点的座标位

3、置。第二步 :将经纬仪移至红线上的某一端控制点,照准另一控制点 采用正倒镜测回法,转角 90度,钢尺量距 (为保证施测精度采取抬 尺法,做出一条位于场地中央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的直线,且在两端 点处建立暂时性轴线控制桩。第三步 :通过钢尺量距找到该直线的中心点,将经纬仪移至中心 点,照准远端,转角 90度,作出一条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此时该 工程的施工直角坐标系己建立。第四步 :根据己建立施工直角坐标系和施工总平面图计算出建 筑物每一个大角点在此座标系下的坐标位置。三、单位工程矩形控制网和轴线控制桩的建立第一步 :依据已建立的直角坐标系, 经过多次转角 90度 (正倒 回测量法 ), 钢尺量距,

4、定出建造物大角点,再依据总平面图上, 拟建建造物与施工围墙间几何关系, 复核无误后, 建立暂时性轴 线控制桩。第二步 :依据己形成建造物大角点暂时性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平 面布置图,将经纬仪架设于建造物大角的某一控制点上,照准建造物另一大角控制点,一人手持木桩,按测量人员指挥,在视线方向上根据所需距离,钢尺量距定出轴线控制桩的位置。采用相同方法 定出建造物垂直于该方向上轴线控制点的位置。第三步 :将经纬仪移置各轴线控制桩点,以长边施测短边,转角90度,引控制桩于基槽坑3m夕卜,建立半永性控制桩。第五节 原水准点的引测和0.00 标高的确立 根据甲方提供的原水准点,采取复合回法将甲方提供的原 水准点

5、引测于现场,施测结果满足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的要求。并在施工现场的不易破坏变形处建立23个永久性高程点 作为整个建造施工过程中标高控制基准点。第六节 基础施工阶段的测量放线一、基础开挖线的确定第一步:根据己建立建造物轴线控制网,采用经纬仪将房屋轴 线投测于拟建范围内,并在轴线交点处用木桩示于地面上,并在桩 顶钉上小钉作为标示。第二步:检查轴线间距离,其误差不超过轴线长度的 1/2000, 符合要求后,根据中心轴线和基础垫层的宽度,经纬仪定线,钢尺 量出距离作出平行于轴线基础的开挖线,并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 坑的开挖线。二、基坑找平采用水准仪将基底设计标高引测于基坑内,在基坑坑壁四

6、周和 基坑中央打入一小木桩,在木桩上引测同一高度的标高,以便根据该标高控制基础各结构顶面的设计标高。第七节 主体阶段测量放线一、轴线的垂直传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采用一台 JD91 激光铅直仪和一台 DJ2 经纬仪配套使用,采用内测法进行施工测量,具体作法如下 :(一)基础施工至0.00 后,在建造物四大角埋设四个永久性控 制点,作为向上投射控制垂直度的初始控制点。(二)每层楼板施工时,在对应控制点所在的垂直位置预留控制 桩上的“十字”交叉点方孔,便于激光铅直仪发射激光往上投射。(三)控制竖向垂直度和楼层测量放线时,各点均由初始控制点 向上投测,控制垂直误差范围为:层间测量差W 3mm,总高竖向

7、垂直 偏差W 20mn。二、标高的传递 结构施工上升到0.00 时,将场内水准点引测到建造物楼梯间内 待上一竖向施工段的现浇构件侧模拆除后,采用钢尺、线锤将标高向 上垂直传递,然后将楼层标高在每层现浇柱上标出,用三角形符标记。第二章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 土石方工程 施工需挖的土方采取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因场地狭窄,土方外 运至以备回填。岩石基础开挖如下:(1)普通情况下,基础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当岸坡和河床底 部同时施工时,应确保安全;否则,必须先进行岸坡开挖。未经安全技术论证和监理工程师批准,不得采用自下而上或者造成岩体倒悬 的开挖方式。(2) 为保证基础岩体不受开挖区爆破的破坏, 应

8、按留足保护层 o 的方式进行开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则应先采取预裂防震,再 进行开挖区的松动爆破。当开挖深度较大时,可分层开挖。分在一定的爆破方式(梯段或者平地)和爆破规模(最大一段起爆 药量)下,不同直径的药卷爆破对设计建基面不产生破坏,而 在建 基面以上(或者以外)预留的相应安全厚度。层厚度可根据爆破方式、挖掘机械的性能等因素确定。(3) 基础开挖中,对设计开口线外坡面、岸坡和坑槽开挖壁面 等,若有不安全的因素,均必须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随着开挖高程下降,对坡(壁)面应及时测量检查,防止欠挖。避 免在形成高边坡后再进行坡面处理。(4) 遇有不良的地质条件时, 为了防止因爆破造

9、成过大震裂或者 滑坡等,对爆破孔的深度和最大一段起爆药量丁,应根据具体条件 由施工、地质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另行确定,实施之前必须报 监 理工程师审批。(5) 实际开挖轮廓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软弱岩石,其最大误 差应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议定;对坚硬o或者中等坚硬o的岩石, 其最大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平面高程普通应不大于 02m。边坡规格依开挖高度而异: 8 m以内时,普通应不大于0. 2 m; 815 m时,普通应不大于 0.3 m; 1630 m时,普通应不大于0. 5 m。(6) 爆破施工前,应根据爆破对周围岩体的破坏范围及水工建 筑物对基础的要求,确定垂直向和水平向保护层的厚度。爆破破坏范

10、围应根据地质条件、爆破方式和规模以及药卷直径 诸因素,至少用两种方法通过现场对照试验综合分析确定。若不具 备对照试验条件时,爆破破坏范围可参照表2. 2和类似工程实例确 定。(7) 保护层的开挖是控制基础质量的关键,其垂直向保护层最大一段起爆药量:系指一次爆破中,毫秒分段中振波不同向 叠加的串联孔最多的各孔药量之和。软弱岩石:系指极限抗压强度 S压/ J于30 MPa (300 kgf / cm2)者。坚硬岩石:系指极限抗压强度 8压大于60 MPa (600 kgf / cm2)者。中等坚硬岩石:系指极限抗压强度6 &介于3060 MPa (300600kgf/ cm2)者。的开挖爆破,应符

11、合下列要求:表2. 2保护层厚度与药卷直径的倍数羌系保护层名称软弱岩石彳 o 压 V 30 MP 60 MPa (600 kgf /CM2)600 kgf / cm2)cm2)垂直保护层403025地表水平保护层200100底部水平保护层150751)用大孔径、大直径药卷爆破留下的较厚保护层,距建基面1. 5 m以上部份仍可采用中(小)孔径及相应直径的药卷进行梯段毫秒 爆破。2)对于中(小)直径药卷爆破剩下的保护层厚度,仍应不小于 规定的相应药卷直径的倍数,并不得小于1. sin。3)紧靠建基面1. sin以上的一层,采用手风钻钻孔,仍可用 毫秒分段起爆,其最大一段起爆药量应不大于 300 k

12、s。(8)建基面上工.sin以内的垂直向保护层,其钻孔爆破应遵 守下列规定:l )采用手风钻逐层钻孔(打斜孔)装药,火花起爆;其药卷直径不得大于32 mm (散装的不得大于36mrn )。2)最后一层炮孔孔底高程的确定:对于坚硬、完整岩基,可以钻至建基面终孔,但孔深不得超过50cm; 对于软弱、破碎岩基,则应留足2030 cm ”的撬挖层。(9) 预裂缝可一次爆到设计高程。 预裂爆破可以采用连续装药 或者间隔装药结构。爆破后,地表缝宽普通不宜小于 Icm ;预裂面 不平整度不宜大于15 cm ;孔壁表层不应产生严重的爆破裂隙。(10) 廊道、截水墙的基础和齿槽等开挖,应做专题爆破设计。 特别对

13、基础防渗、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的沟槽,更应谨慎地确定其 爆破参数。第二节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一、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二、基本规定1基础的放样应满足建造工程质量验收规程中规定。2 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均应持有有效的上岗证书,并且有相应 的操作技能。3 基础施工现场所有的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 及个人劳保用品必须时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4 施工前应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方法进行 检查,以确保施工方法正确,监测结果有效。三、施工准备1、应有对本工程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已经技术负责人进行了 审核并审批。2 、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合格机械不得使用。 施工机

14、具和设备:(1) 成孔设备器具:发机电卷扬机空压机出土提升支架卷 绳葫芦翻斗车镐锹手铲钎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吊桶溜 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 明灯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活动爬梯安全带等(2) 测量检验仪器工具: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水平尺线 坠小白线卷尺混凝土试模等(3) 监测仪器: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监测仪3、作业条件(1) 开挖前地上和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造物设备基础 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暂时设施,如照明电力通风安 全设施准备就绪。(2) 按桩基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 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作完成后办理验收手续。(3) 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

15、下水位地下水位至桩底0.5 米摆布(4) 机具设备工具和原材料准备完毕4、技术准备(1) 图纸会审已经完成并进行设计交底(2) 根据施工部位结构形式环境条件作业方量安全要求 等因素,制定人工挖桩孔方案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3) 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履行书面交底手续;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位地质资料(4) 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5) 安全教育培训已完成。四、人工挖孔桩施工1、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桩基锁口圈)- 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 架设垂直运土器械-安装照明通风机等器具-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 方-检查桩孔质量-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 (放附加钢筋)-浇筑 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终孔检查 验收-清孔 安装钢筋笼以及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