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85841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 成 考 语 文 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 第一章 语言知识及运用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 第四章 写 作 第三章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 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二、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首先, 尽可能地了解文意,这是提取信息的基础。 其次,在阅读中对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要特别关注。 其三,领悟题干所示,准确对信息进行删选、提取。 另外,有些信息就具有隐蔽性,需要仔细挖掘其潜在的有价值的部分。 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四、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表达某种观点,宣泄某种情感的载体。 阅读优秀的作品,常能陶冶一

2、个人的情操,愉悦精神,同时也是在与作者进行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阅读者在字里行间应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时代的心律和情绪的脉搏。读其书自然也就想见其人了。 * 如何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从作品本身分析挖掘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1.有的作品直接表露作者的观点态度,如直接议论的文字 2.对于隐性和暗示的观点态度,要细心体会,仔细领悟才能把握 二、要具体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1.发掘文章的论点或由论点引发的感慨,这一般就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2.发掘作者对事件的是非评价,这种价值判断是作者观点的体现; 3.发掘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这种思想情感的倾向性体现了作者的态度; 4.还可以从用词的褒贬色彩去发掘

3、,推断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非标准。 第五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要正确地解读 通过吟诵达到动情 把握意象,深入意境 仔细品味诗的情致理趣 第六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以诗作本身为本,从“文本”出发,深入理解其意,力求评价客观、公正。 应抓住关键诗句,透视其思想内容 要从诗作的意象中发掘其思想内容 要顾及全篇,顾及全人,要联系时代背景 考纲与命题 考纲的鉴赏评价,有三方面,可以概括为: (一)写了什么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事物、景物、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4、。 (2)语言、语意。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二)怎么写 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效果,最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使“可见”(形象)通过技巧表现(表达)“不可见” (思想感情) (三)为什么写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 、 name=baidusnap0人生意义、政治意义; 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评析作者、作品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等。 关于文言文

5、关于文言文 一、成考文言文命题特点 1.文言文总分: 16分左右 2.选段数量:1-2段。 3.文体种类:趋多,由传统的传记、游记向议论、说明发展。 4.考点类型:主要是翻译、理解表达。趋向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创造性的主观表述。考点集中在文意上,其次是人物形象、品质、才能、句意理解。 二、如何复习? 1.一举多得的意识 学习古文,同时也在为第 1、 2、 3、4题打基础。 2.充分利用教材 3.多看多练 翻译可利用课内典型材料训练;精选训练材料。 三、如何解题? 1.整体阅读 (初步把握文中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议论文则注意观点); 2.看问题,认真审清题干。 3.信息筛选题:弄

6、清题干的中心内容(人物的性格、品质)是什么;结合原文弄懂每一句话所表现的人物侧面(性格、品质、经历);进行筛选。注意区分题干中的关键词和修饰语,如“直接表现”和“表现”、“全都是”等。 4.文意理解题:将每一选项在文中找到对应点,看与原文是否一致,或看选项分句间逻辑上是否成立。注意审题认真,看选对选错;对选项仔细辨别比较。 5.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中,句子不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重要原因,除词义障碍外,就是每一句的主语不清,导致对词语的不同解释。因此,翻译,首先弄清每个分句的主语,这样对句意的理解就相对容易和准确。 审:先整体读一遍,补充完整每一句主语,弄懂大致意思。 切:能直译则直译,不能则意译。

7、联系上下文将划线句子切割成一个个语言单位(词),一定要一一对应翻译。 翻译的方法 留:人名、地名、朝代名、官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对:一一对译;换,删,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调:语序。 连缀成文。 答题时切记:字迹工整,不要有错别字,遇到不熟悉、拿不准的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猜度。 *往往翻译是觉得吃力的地方,就是给分点。这就需要特别注意句中难解字词的翻译。 可以在草稿上翻译,最后誊抄上去。 关于诗歌鉴赏 一、如何鉴赏诗歌 (一)消除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乃至恐惧心理 诗言志 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几乎是诗歌鉴赏的主要出发点。所以,鉴赏诗歌其实主要是对诗人的情感理解。 (二)读、译,解决诗歌

8、写的问题 译诗,理解诗歌所写内容。这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的做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古诗一旦翻译,就没味道了,所以不屑于译诗。但是对于赏析是必要的。如果对写景、咏物的诗,描写对象都可能没搞清楚,就急着答题,肯定很难切合诗歌内容。 正确理解诗歌所写内容,最简单的方法是弄清楚每句诗的主语(描写的对象),这有助于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 读 析 律诗、绝句的起承转合;古代诗词的一般结构:先写景,后抒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

9、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诗歌创作的大致“套路”(赏析、背诵有效) 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 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

10、回答问题。 6分) ?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分 ? 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答:(1)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2)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读诗、评诗,解决怎么写此诗的问题 1.用了什么样的语言 2.用了什么样的表达

11、技巧 小结:读懂诗歌 译-析-评 景-象(境)-情(理) 注意:题目 诗眼、题眼、词眼。 类别 暗示 注释 二、诗歌鉴赏如何答题 内容分类 1.常见的诗歌内容类型 送别类(或黯然神伤或旷达热情) 怀古类(或借古讽今或表达追慕先贤之意) 边塞类(或揭露战争罪恶;或表现对国家关怀、奋勇杀敌的精神;或厌倦战争、思念家乡) 思乡类(或边塞思乡,或羁旅故园之思) 闺怨类(或抒思亲之情,或叹迟暮之感,或写向往之情) 隐逸类(或言高洁隐逸之趣,或表厌世虚无批评时政之情) 山水田园类(或抒热爱自然之情,或现回归田园之乐) 忧国伤时类(多关怀民生疾苦、心忧天下) 借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等等 2.常见的意象、意

12、境(特点) 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 意境指的是由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感、志趣的意象,艺术地组合到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流水、斜阳(夕阳、落日)、风、烟、霜、杨柳(垂柳、柳枝、柳)、落花(落红、残红)、松、菊、梅、梧桐、芙蓉、丁香、红豆、杜鹃、蝉、鸿雁、灯(烛、蜡、炬)、登高、凭栏、吹笛、吹箫、吹笙、饮酒。 意境特点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激情飞越、沉郁顿挫、苦闷感伤 5.常用的表达技巧术语(知识) 常说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 cla=ad_box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 语文古诗文鉴赏程序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古诗文鉴赏 古诗文鉴赏技巧 古诗文鉴赏练习 古诗文鉴赏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鉴赏水调歌头(材料) 诚信古诗文鉴赏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