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85352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国卫办疾控函20197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生产建立兵团卫生安康委:为进一步推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落实,指导各地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国家卫生安康委办公厅2019年10月14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安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指导科学规*开展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术能力,

2、特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适用*围指南适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目标读者为省、市、县各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人员。二、近视防控根本知识一名词术语。1.视力:又称视锐度,指眼睛识别物象的能力,分为中心视力与周边视力即视野,前者系指眼底黄斑区中心凹的视锐度,后者系指黄斑区注视点以外的视力。一般所谓视力均系指中心视力而言。识别远方物象的能力称远视力,识别近处物象的能力称近视力。2.裸眼视力:又称未矫正视力,指未经任何光学镜片矫正所测得的视力,包括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3.矫正视力:指用光学镜片矫正后所测得的视力。包括远距矫正视力和近距矫正视力。4.视力不良:

3、又称视力低下。指根据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检查远视力,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低于5.0。其中,视力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视力4.8为中度视力不良,视力4.5为重度视力不良。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原因多见于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以及其他眼病如弱视、斜视等。5.近视: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其表现为远视力下降。6.筛查性近视:应用远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俗称电脑验光或串镜检查等快速、简便的方法,将儿童青少年中可能患有近视者筛选出来。当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5.0时,通过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

4、验光,等效球镜SE0.50D判定为筛查性近视;无条件配备电脑验光仪的地区,可采用串镜检查,当正片凸透镜视力下降、负片凹透镜视力提高者,判定为筛查性近视。7.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展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二近视分类。1.根据散瞳后验光仪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判断近视度数,根据SE度数可以把近视分为低、中和高三个不同程度。1低度近视:3.00DSE0.50D近视50300度之间;2中度近视:6.00DSE3.00D近视3006

5、00度之间;3高度近视:SE6.00D近视600度以上。2.根据近视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又可以将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1单纯性近视:多指眼球在发育期开展的近视,发育停顿,近视也趋于稳定,屈光度数一般在-6.00D之内。其中绝大多数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用适当光学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2病理性近视:多指发育停顿后近视仍在开展,并伴发眼底病理性变化的近视类型,亦称为进展性近视,大多数患者的度数在6.00D以上。常见眼底改变有近视弧形斑、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等。三近视的病症及危害。近视的典型病症是远视力下降。其主要表现包括:1远视力下降,近视

6、初期常有远视力波动;2注视远处物体时不自觉地眯眼、歪头;3局部近视未矫正者可出现视疲劳病症;4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和闪光感等病症,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特别是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增高,严重者导致失明。三、近视防控适宜技术一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按照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和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效劳规*第三版要求,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早期发现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和高危因素,及时转诊与及早矫治,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开展视力不良检查,内容包

7、括裸眼视力、戴镜视力如有戴镜、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视觉安康影响因素评估,有条件地区鼓励增加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测量,其中远视力筛查应采用GB115332011国际对数视力表。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一次;电脑验光采用的自动电脑验光仪应符合ISO103422010眼科仪器:验光仪的规定。做好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效劳与指导。筛查单位应当在筛查完毕1个月内,按照筛查技术流程图见图1和图2反应筛查结果,并提出精准预防近视指导或转诊建议。应当特别重视对近视儿童青少年的信息反应和用眼卫生的指导;对疑心远视储藏缺乏裸眼视力正常,屈光状态虽未到达近视标准但偏离相应年龄段生理值*

8、围,有近视高危因素者,应当予以高危预警,重点干预。同时,应当在1个月内将检查结果反应学校,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数、分年级分班级的视力不良和筛查性近视率发生情况,并与上学年检查结果进展比拟。图1 学龄前儿童视力屈光筛查技术流程图图2中小学生视力屈光筛查技术流程图二建立视力安康档案。对06岁儿童和中小学生进展定期视力检查,参照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记录表见表1,规*记录检查内容,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安康档案。有条件地区可根据情况,增加眼外观、眼位、眼球运动以及屈光发育等内容。及时分析儿童青少年视力安康状况,早期筛查出近视及其他屈光不正,动态观察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屈光状态开展变化,早期发现近视的倾

9、向或趋势,制订干预措施,努力减少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与开展。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各年度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记录表等视力安康档案,确保一人一档,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并与中小学生视力检查衔接。表1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记录表省市/自治区:地市州:县区:监测点:1城;2郊学校名称盖章:1.个人根本信息:年级:编码:性别:男女年龄:周岁民族:*号:出生日期:年月日检查时间:年月日班主任签名:2. 03岁儿童眼外观未见异常异常 03岁儿童其他检查选填:光照反射未见异常异常瞬目反射未见异常异常红球试验未见异常异常眼位检查未见异常异常眼球运动未见异常异常视物行为观察未见异常异常填表人/医生签名:

10、_3.视力检查 戴镜类型: 框架眼镜 隐形眼镜 角膜塑形镜,佩戴度数右 左 不戴镜远视力检查结果:眼别裸眼视力戴镜视力右眼左眼请以5分记录法记录填表人/医生签名: 自动电脑验光检查结果:眼别球镜S柱镜散光 C轴位散光方向 A右眼左眼球镜、柱镜填写请保存两位小数其它需注明的特殊情况:填表人/医生签名:_电脑验光单粘贴处注:1.戴镜视力指佩戴自己现有的眼镜看到的视力水平。2.电脑验光中,球镜为近视或远视度数,负值为近视,正值为远视;柱镜为散光度数;轴位为散光的方向,有散光度数才会有散光轴位。3.本次电脑验光为非睫状肌麻痹下验光进展近视筛查,结果不具有诊断意义。三培养安康用眼行为。个体、家庭和学校应

11、当积极培养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眼安康知识和技能;父母和监护人要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和催促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使其建立爱眼护眼行为。执行主体技术措施个体l积极关注自身视力异常迹象,例如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眼睛经常干涩、经常揉眼等病症,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视力变化情况。可交替闭上一只眼睛进展自测,以便发现单眼视力不良。l认真规*做眼保健操,做操时注意力集中,闭眼,认真、正确地按揉穴位等,以感觉到酸胀为度。l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一拳一尺一寸;不在走路、吃饭、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

12、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l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每40分钟左右要休息10分钟,可远眺或做眼保健操等。l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家庭l催促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不躺卧看书,不在走路、吃饭时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l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l家长设定明确规则,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积极选择替代性活动,如游戏、运动和户外活动等,减少视屏时间。学校l开展近视防控等相关安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提升师生相关安康素养。l中小学校严格组织

13、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l鼓励课间走出教室,上下午各安排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l教师要教会并催促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l指导学生科学规*使用电子产品。l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四建立视觉友好环境。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媒体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各界力量要主动参与建立视觉友好环境。家庭和学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改善采光照明条件,配备适合儿童青少年身高的课桌椅。媒体和社区应当加大相关标准和知识宣传力度,创立支持性社会环境。执行主体技术措施家庭l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课业负担。l提供良好的家庭室内照明与采光环境。l定期调整书桌椅

14、高度,使其适合孩子身高的变化。l不在孩子卧室摆放电视等视屏产品。l保障孩子睡眠时间。学校l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l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l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l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l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l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教学环境。l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l加强视力安康管理,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l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安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医疗卫生机构l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立,培养儿童眼安康医疗技术人员。l根据儿童青少年视力进展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近视防控安康宣教和分级转诊。l组织专家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安康科普知识。媒体和社会团体l倡导安康理念,传播科学安康知识。充分发挥播送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五增加日间户外活动。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减少儿童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