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人称复数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85092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文言文人称复数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完整版)文言文人称复数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文言文人称复数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文言文人称复数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做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的单数是用“我、你、他”等来表示的,复数则是在后面加“们”即用“我们、你们、他们”等来表示。而在文言文中,因为没有“们”这个词尾,因此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在古汉语中,大部分的人称代词,它们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如“我、吾、若、汝、之、其”等,这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知子所以距我,吾不言。(公输)(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上面的两例中,都有第一人称代词“吾”。其中例(1)的“吾”是公输的自称,是单数;例(2)中的“吾”,是陈胜对大家说的,既包含自己,也包含大家,“吾

2、”是“我们”, “吾众”,指“我们的人”,这儿的“吾”是复数。( 3)吴氏释我而用之。(李塑雪夜入蔡州 )( 4)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赤壁之战)上面的两例中,都有第一人称代词“我”。其中,例(3)中的“我”是指说话人丁士良自己,是单数;例( 4)中的“我”是指孙、刘联军,是复数。(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6)若皆罢去归矣。(西门豹治邺)上面的两例中,都有第二人称代词“若”。其中,例(5)的“若”指陈涉,是单数;例(6)这句话是西门豹对在场的吏民说的,“若”指在场的邺的吏民,是复数。(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8)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上面的两

3、例中,都有第二人称代词“汝”。其中,例(7)中的“汝”是愚公对河曲智叟的称呼,是单数;例(8)中的“汝”,是愚公对全家人的称呼,可译为是“你们”,是复数。( 9)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10)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上面的两例中,都有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中,例(9)中的“之”代扶苏,即秦始皇的长子,是单数;例( 10)中的“之”可译为他们, 代侍中侍郎郭攸之、 董允等,是复数。( 1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1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上面的两例中,都有第三人称代词“其”。其中,例(11)中的“其”代扶苏,

4、是单数;例(12)中的“其”可译为“他们”,代齐国的军队,是复数。除了用表示单数的人称代词直接表示复数外,文言文中还经常把一些字放在人称代词的后面,以表示同类的人或物的复数,也就是说在人称代词的后面加一些字来表示复数。这些字有“等、属、侪、辈、曹”等。这些字意义比较实在,和现代汉语中的“们”仅仅是个词尾的情况不同,在翻译的时候,可以把它们看作今天的“们”,也可理解为“一班人”、“一批人”或“一伙人”等。请看下面的例子:( 13)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公等”是陈涉对同行的一批人的称呼,意思是“你们”或“你们这些人”。( 1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5)吾属今

5、为之虏矣!(鸿门宴)“若属”,是范增对项庄等项羽手下的一批人的称呼,意思是“你们这些人”;“吾属”,是范增指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在项羽手下的一批人,可译为“我们这些人”。( 16)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吾侪”,是从前与柳敬亭平辈不分彼此、以你我相称的街坊上地位低微的人的自称,可译为“我们这班人”。( 17)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山中狼传)该句可翻译为“天生像你(你们)这样的人,本来要我们吃的”,其中,用“辈”来表示了人称的复数。( 1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即“你们”,“曹”可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是在后面加上某个字来表示,我们还可以根据后面跟的字来加以判别;如果是仅用可表示单数的一个人称代词来表示,因为这些词既可以表示单数,又可以表示复数,因此要判别它们是单数还是复数,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去分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