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845943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27.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927.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927.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927.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27.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27.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摘要:在初三的后阶段,繁重的课业任务与学生学习疲劳构筑了一对矛盾,教师应该在了解、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习题本身的特点,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激发、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关键词:整体性 原动力 层次性 细节当时间的车轮驶入初三后阶段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个共识:科学课堂知识含量高,可学生的反应却常显示出头脑已接近饱和状态,或迟钝、或不屑,课堂效率不高。该如何有效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笔者通过摸索和试验,认为创设习题型的复习课模式,十分有利于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客观分析学生“学困”的原因,习题本身的优点,及习题型复习课的

2、一般操作入手,作一简单论述。一、 客观分析初三学生课堂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 1、记忆规律的制约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进行得迅速,比率也很大,而在一定时间之后,逐渐缓慢,但记忆率维系在20%左右。时值初三,对应于初一、初二的内容,无疑处于记忆保留的20%阶段。2、升学竞争的压力作为1617岁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承受能力是脆弱的,而当人身处竞争、面对压力时,学习效率和创造潜能将会受到制约,在教学中经常有这种现象:同类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初一学生的得分率还优于初三的学生。不是初三学生“变苯”了,而是他们处于特殊的历

3、史条件下的本能反应迟钝。3、课程本身的特点:现在新课改推行的科学教材,内容上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知识,反映着最新的科学前沿信息,面广而新,并且考察多从应用、处理方向着手。殊不知实践的应用能力,必须是以厚实的知识及其迁移能力,综合的分析、归纳和演绎等能力为铺垫,所以对现今初三的学生而言,学习的负担并没有减轻,相反还是增加不少。4、复习特点的制约:复习过程,必有一个旧知识的回顾和重温的过程,而初中学生,天生对新鲜、第一次接触的事物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对于曾经出现过,研究过的旧知识,则兴趣大减,甚至有厌烦的情绪,这势必也增加了初三科学复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难度。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

4、是学生坚实后盾,应该客观地给予理解和支持,能动地调节我们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扬长避短,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二、习题本身的优点:1、科学习题的背景真实、涉及面广,是渗透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阵地如:(2006年湖北黄冈市中考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成年人每天需摄入2500毫升以上的水;我国是农业大国,种一公顷蔬菜约需水375525吨,一公顷小麦约需600750吨,一公顷棉花约需水525750吨;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使哟写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农业灌

5、溉设备、技术落后和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使大量水资源浪费;2000年,我国北方发生在不少地方的缺水现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因缺水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农作物严重减产,工厂停产,大街上排起买水长龙。水资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为此,我国于1989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立法角度确立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等法律。(1)读完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 ;(2)“从我做起”,请提出至少一条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这类题挖掘科学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大有裨益。2、运算习题过程周期短,结论明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6、。例:如图所示,容器重为G1,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重为G2的液体,若用N1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N2表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则和应满足( )A、N1= G1+ G2,N2= G2 B、N1 G1+ G2 N2 G2 C、N1 G2 学生在审题之后,不管正确与否,得出结论并不需几分钟,会自然地出现两类答案:A或D,教师要做的事情只要是从液体压强入手,推理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与所装液体的重力相等,只有在柱形容器时才相等。而学生在由自信地得出结论,却被判错误,再由原理出发,得出正确的答案,反衬原有思维的缺陷,这样的心路历程,远比记忆原理、

7、背诵概念高出百倍。3、习题形式短小精悍,方便增删修改,易于引导学生全方多角度认识知识和规律的实质。例: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都投入水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F木 F铁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都投入水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F木 F铁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都投入水银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F木 F铁通过习题细微处条件的变化,对浮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比对和剖析,使学生能认识:规律应用需满足一定的条件,从而加深对浮力知识的理解。三、习题型复习课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习题的选择编制上应注重整体性:整体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对象的整体性和问题内容的整体性。一方面,习题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室

8、内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形成“一对一”的场景。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现只顾及对象的全面性而忽视知识点的整体性,落实知识点。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地以学生的原认知为前提,把握知识的各层次要求,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有一个整体统筹的规划。2、重视题干背景,激发兴趣,落实思想情感目标:例:在讲“输血与血型”时,可借助背景:19世纪时,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是当他们喜出望外地如法炮制继续为其他伤员输血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了,这一事实令医生们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

9、输血,有的被救,有的却送了命?同学们,你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给这些困惑中的医生们解释其中的原因吗?通过这种背景的渲染,使同学们对这一性命攸关、救死护伤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道义感、责任心。3、利用层次递进式问题,使体味成功的喜悦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可创设“小步距”问题,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如在在讨论液面升降问题时,可先研究:冰块浮在水面上,当冰块完全融化后,液面是升?降?还是不变?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耐心引导,逐步指点,得出结论。在明确方

10、法之后,可紧跟下一题:冰块浮在盐水面上,当冰块完全融化后,液面是升?降?还是不变?让学生自己模仿解答,成功的比率就会大大提高;还可增设一题:由于环境污染,引起全球气温上升,试想象:如气温持续升高,全球的海平面将如何变化?我们该采取什么行动?既落实知识的分析应用训练,又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升华,树立运用知识解释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4、故设陷阱,激发学习原动力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智慧”。要恰当地把握习题空间,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认知规律,在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历之间设置习题。需要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探索的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在

11、讲述弹簧秤的测力原理时,同学们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的规律,能自然地得出: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的结论。而初中阶段应用到的仪器,如刻度尺、量筒、电压表、电流表等,刻度都是均匀的,所以,许多同学都会想当然地认为:测量仪器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时,不妨可以练习这样一道题目:如图是小明自制电子秤的原理示意图,托盘、轻弹簧上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处(弹簧秤的电阻不计)。已知电源电压是3V,电阻RO是5欧姆,R1是15欧姆,当将1千克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时,金属滑片P刚好指在 距R1上端1/3处,试问:电子秤的刻度与电压表的刻度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12、这样,在弹簧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电路的基本知识,体会测量工具刻度的原理,并且在原有基础上,打破刻度间隔是均匀的这个思维的定势,建立更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在学生面前创设问题情景,刺激不断跳跃起来去摘前面的“桃子”!5、完善教学环节,把过程做细致,做完整。习题型复习课,决不是一堆习题的机械堆积,机械式的训练,而应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使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被不断地加以应用,提升到新的层面。一般可以走以下四步:第一步:渗透。在课前、课间或课后布置的自主练习习题,以个人独立完成,小组检查的方式进行,难度不大,以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反刍为主。这样可以化零为整,解决时间紧张的矛盾,又锻炼了学生自

13、我控制,相互合作的能力,还解放了教师从事机械劳动的无奈!第二步:破。俗话说得好:不破不立。作为初三的总复习阶段,知识的框架应是初步形成,应用时,往往是在关键的几个点上会出现卡壳,如果能精确地把好脉,对症下药,编制出相应的习题进行对应性练习,复习课也同样是新鲜的、意犹未尽的!第三步:变。利用改变背景、参数等手法,从一道题目不断地变化出新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是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激烈的讨论与演算中,主动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体会和认识。第四步:结。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管时间有多少紧迫,对讨论应用的知识和方法做一个小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站

14、在高处,把握整体。6、改进作业的批改,给习题教学留下意犹未尽心理学家指出:当事件能符合或加强人的认识和愿望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给人以提高活动的能力,反之则会抑制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业量与作业批改方式直接影响学生作业时的情绪和积极主动性,也是习题型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一般可以采取:1)、改定量型为弹性型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无法使作业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 “大锅饭”式的作业,其结果是差生吃不了而陷入紧张甚至自暴自弃的境地,优等生却因吃不饱而感到乏味没劲,失去进一步探求的积极性,为此,该定量型作业为弹性型作业对缩小学生完成质量差异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备课中,教

15、师可以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这样就从数量、难度上进行了调控,把“桃子”挂到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同学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态度。长此以往,必能改善习题课堂的参与效率,使课堂真正走向每一位学生。2)、改检查型为点评型作业批改采用点评型,可以因“才”施“评”,对尖子生的错题记上醒目是“!”号以示警戒,对后进生的错题择其正确的部分记上“*”,在关键处改上几个字,加上简明的批语,有时还可以组织个别学生进行面批,对其正确的解法加以赞赏与鼓励,对做错的地方记性细致耐心地讲解。可以避免大量的机械、低效的操作,直接推动学生下一作业的顺利完成,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参考文献:1、关注差异的数学课堂教学 蔡小雄 教学月刊2006。12期2、注重物理问题研究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傅海龙 王红飞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