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语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84515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语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语文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汲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与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于2000年11月29日的谈话语紧接着

2、,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再紧接着,下发的今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说明:今年高考文言文的考察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如今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试题。可见,诵读经典诗文极其重要!笔者认为: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局部。老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读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读李

3、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沉的友谊,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局部。一、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开展极快,到十三岁到达最顶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久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二、诵

4、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局部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局部,可以全面进步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开展打好根底。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的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众所周知,汉语具有别的语系的语言无法比较的优势,琅琅上口,韵味无穷。采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声音的抑扬顿挫还可以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今天的学生要通过文字去理解古诗文作者融化在其间的情感和意思,

5、自然要经历一个识别符号和复原以及转译的过程,为此,学习古诗文关键就是诵读。诵读既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那么,如何使儿童在小学阶段,背诵与积累更多的古诗呢?二、课内诵读诗文的方法对语文教学的缺陷,这几年社会上批评得很厉害,有人甚至认为它“误尽苍生。好端端一篇文章,非要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你这是肺部,这是肝脏,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意境、韵律之美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两多老师问得多,说得多,“两少学生读得少,说得少,切实在实让学生多读书。特别是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那么,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不需

6、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如今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表达琅琅上口。因为读是语言理论练习最重要的途径。只有读的多,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思维的开展。正如俞平伯先生所指的那样:“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分,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根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

7、。那么,课内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呢?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助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读准字音没有,把诗歌读成什么样了?这一环节,老师可相机适当范读。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二、熟读古诗、自悟自得我们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一解就变成了标准答案,这恰恰是古诗文教学的弊病。教学中,应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8、,通过熟读渐渐体会诗的意境。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答复下列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通过联络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在熟读的根底上,然后质疑问难。有的提出“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老师顺势请他们查字典印证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愉悦。还有的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难得出“招手是“摆手的意思。通过熟读,质疑解疑,

9、大家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孩的专注与天真烂漫,到达自悟自得。三、适度讲解诵读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心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假如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进步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完毕?古风?的教学时,适度讲解:此诗题目也作?悯农?悯有哀怜的意思,还作忧愁解释。作者李绅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宰相,但他对生活在下层的老百姓还是很同情的,因此在他的不少诗歌中都不同程度的流露出这种关心百姓的感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至此,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四、展开

10、想像、悟意明理根据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妙画面,学生才能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登鹳雀楼?,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悟意明理,再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或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五、适当延伸拓展诵读假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假如写作文,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就会放出光荣。因此,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如教学?古风?做总结时,可以提示

11、学生:我们所学的?锄禾?也是李绅所作,也名?悯农?。?锄禾?既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又告诫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像?悯农?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正等着你们去诵读呢!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三、课外诵读诗文的途径儿童读经的教学根本原理很简单,就是进步诵读兴趣让他们多接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一、“流行可以制造兴趣儿童心理是很重模拟的,假如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似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也并不一定都爱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不排挤了。所以一人读古诗文较难,小孩一起读,那么兴趣将会

12、大为进步。为此,我们把大纲后面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印成小册子,让学生利用早读每天读一首。首次诵读要点燃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必须注意发挥老师对同学们的控制作用,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开展。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养成诵读的习惯。早晨一到学校,他们就会拿出小册子大声地读起来。二、“大人的热力可以感染兴趣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假设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两天,只要坚持下去,定能感染孩子。到后来有些家长不但有兴趣,甚至真的和小孩一起读古诗文,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温经受益,而且一家人兴致高昂,这也成了最好的亲子活动。三、“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家长平日与小孩情感浓重者,较易带动兴趣,老师让儿童觉得可亲,儿童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读古诗文。因此,老师必须经常给学生的诵读以强化,可以开展“诵读争星等活动,维系诵读兴趣。四、“成就感可以提快乐趣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老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五、“变把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