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84419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 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 集大气降水补给。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 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 100 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区域内沿 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 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2. 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 38 月

2、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218.0mm;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 高达2 8 . 7度(8月) ,最低达1 . 8度( 1月)。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3. 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构造和地形对 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 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 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岩溶 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 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 育不如北部。泉集中分布在北部

3、也证明了上述结论。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包含潜水和承压水; J1 与 J3 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 支流总流量为2.7438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 1.5m3/s,泉 1、12、13 的流量分别为 40L/s,1.5L/s, 2.3L/s),增加量很少, 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二、区域地质条件1. 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

4、的右部 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C)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 和上部,与下伏AnD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P)纯质石灰岩,大面积 出露;早侏罗统(JI)的页岩,与下伏岩层角度不整合,中侏罗统(J2)长 石石英砂岩,晚侏罗统(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环状出露于J1内 侧; Qal 的砂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沟谷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2. 构造:(1)褶皱 :该地区中部发育有一个向斜褶皱,中间低两翼高,轴略向西倾, 由核部至翼部地层由新到老,由北向南地层出现重复。所形成的盆地地 形有利于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在盆地中部一带,形成许多小支流,这些 支流均为常年性河流,除

5、了降雨补给,还接受地下水补给,最后这些支 流向盆地中部地带汇集成最大的支流。(2)断层: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东部断层是走向为北东南西 向的正断层,西部断层是走向为北西南东向的正断层,两个断层导水 性都较弱,严重阻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可视为该地区的含水系 统的边界。沿东部断层上部出现了许多岩溶,这是由于断层带发育许多 构造裂隙,是构造薄弱地带,更容易发育岩溶构造,断层西侧是二叠纪 石灰岩,极易沿构造裂隙形成岩溶地形,成为地下径流通道。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 岩层含水性:主要含水层是中侏罗统(J2)、二叠统(P)、石炭统(C)、 第四纪(Q)地层,隔水层依次是晚侏罗统(J3)、早侏

6、罗统(J1)地层,早 泥盆纪(AnD )片岩及片麻岩的浅部是含水层,下部是隔水层。详述如下:(1)早泥盆纪(AnD)片岩及片麻岩浅部发育风化裂隙,构造裂隙闭合,属 于弱含水层,存在少量出流量少的泉眼(14-17 号),最大流量为 0.1L/s。 雨季会在出露地表出现季节性河流。深部为坚硬基岩,构造裂隙闭合, 导水性很差,可视作隔水层,与断层一起形成该地区隔水边界。(2)C 地层岩性为页岩夹薄层砂岩,也无泉水出露,该岩层出露地表上多发 育季节性河流,因此该岩层为相对隔水层。虽无资料支持,但不排除核 部构造破碎区存在深层地下水的可能。(3)P地层的岩性为石灰岩,裂隙率高,岩溶十分发育,且分布广泛;

7、泉水出 露多,且流量都很大,总量达611.3L/S (泉17、911、13号),水文 地质探孔最大单位涌水量为1.1L/(s*m),该层是很好的含水层。(4)J1 地层岩性为页岩,裂隙闭合,底部有煤层,透水性差,无泉出露,在 P 灰岩与该层交界处多发育溢流下降泉,以上说明该地层为隔水层。(5)J2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开放,裂隙率较P地层小很多,无泉 水出露,水文地质探孔最大单位涌水量为0.11L/(s*m),为一般含水层。(6)J3 地层岩性为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无泉出露,钻孔未见涌水,为 隔水层。(7) Qal 地层的岩性为砂砾岩,主要是松散沉积物,透水性好,有泉出露(泉8)且流

8、量为150L/S,水文地质探孔单位涌水量为3.1L/ (s*m),为该地 区强含水层。2. 各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1)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该地区含水层是Qal、P、J2、AnD。早泥盆 纪(AnD )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二叠纪(P)灰岩,大面积出露于图幅上部,下部也有部分出露,总体位于向斜两翼 翼端;中侏罗纪(J2)砂岩,呈环带状出露于图幅中部;Qal的砂砾岩,出露 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2)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命名:111号泉为溢流下降泉,1213号泉为 断层上升泉,1417号泉为侵蚀下降泉。除8号泉外,111号泉均出露于 P和J2地层交界处;8号泉

9、出露于Qa1地层中河谷边缘;12、13号泉沿西侧 断层分布,临近干流,补给可能为J2与P的承压水;1417号泉出露于And 地层,成为区域支流的源头。3. 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二叠系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参考钻孔 1、 3 号,泉 6、 10 号。因泉 6、 10 号库尔洛夫式十分相近,故采用6号泉。从AA剖面图可以判断,地下水水流 方向是由东向西的,先后经过6号泉, 3号钻孔, 1 号钻孔。因二叠系含水层为 灰岩,且该点埋深浅,蒸发浓缩作用强,所以6号泉主要含重碳酸根和钙、镁离 子;同时由于溶滤作用弱,地下水整体矿化度较低,属淡水。随地下水向西流动, 水位埋深增加,水温升高,脱碳

10、酸作用使重碳酸根含量降低;溶滤作用增强,硫 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增加;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升高,说明 在越流接触 J2 长石石英砂岩过程中发生了离子交替吸附;总体矿化度升高, 3 号钻孔为M=1.9的微咸水,至1号钻孔变为M=4.0的咸水。4. 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J2的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可从1号和3号钻孔看出,从AA剖 面图可以判断,地下水水流方向是由东向西的,先后经过3号钻孔, 1号钻孔, 由于 J2 地层主要分布了潜水和承压水,在该地层水位埋深较小,会出现浓缩作 用;随着地下水流向西运动,由于溶滤作用使得矿化度不断提高,即出现1号钻 孔矿化度咼于3号

11、钻孔,前者M=0.84,后者M=0.5,均属于淡水。长石等矿物 富含钠离子,在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下使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升 咼;水温沿地下水流动方向逐渐升咼,使重碳酸根毫克当量略有降低。5. 二叠系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P含水层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雨补给和少量地表水补给。P地层的岩性是 灰岩,是很好的含水层。排泄主要通过泉,蒸发排泄很少,可能存在向其他含水 层排泄。在地表浅部,降水补给下渗迅速,P含水层接收补给后,一部分水以泉 的形式排泄,一部分水在地层穿插到侏罗系地层后通过深部径流,形成承压水, 水循环深度逐渐增大,地下水径流缓慢。该地区最好的径流条件是北部发育的大 量岩

12、溶,地下径流通道密集,有利于地下水的运移。6.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在地区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均是局部导水。东部正断层:下盘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上盘上部为薄层灰岩,下部为 C 的页岩夹薄层砂岩,脆/塑性上部为局部导水,塑/塑性下部不导水。大角度正断 层为压性断层,压性断裂中心部分的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断层东侧出 露 14 和 15 号泉,形成两条常年性支流,这两条支流和断层带的一些季节性河流 经过断层后,都直接通过高渗水性的松散沉积物快速入渗到 P 中去,补给地下水, 而在断层上部出现了许多岩溶,这是由于断层带发育许多构造裂隙,是构造薄弱 地带,更容易发育构造,断层左侧是二叠

13、纪的石灰岩,极易沿构造裂隙形成岩溶 地形,接受地表水,形成地下水。该断层的意义在于使 C、P、J 地层下降,有 利于储水。由于AnD浅部存在风化裂隙水且与P, Qal地层均有接触,直接影 响区域内的地下水补给,所以把该断层看作地下水系统的边界欠妥,但考虑到风 化裂隙水含量很少,影响微弱,仍将断层视为隔水边界。西部正断层:下盘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上盘下部是P的石灰岩,上部为J 的塑性页岩和脆性砂岩层,脆/塑性断层局部导水。正断层为压性断层,压性断 裂中心部分的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断层带上出露 l2 和 l3 号泉,通过 比较库尔洛夫表达式,12号泉:M HC0:6 S4 t , 13号泉

14、:0.9 Na Ca 2066 25M4.1SO4 Cl HCO36321161Na Ca Mg 234240161 号 钻 孔 J2M0.84HCO3 SO470241Na Ca 19P:6427MHCO t,可见12号泉与J2地层的地下水化学组分相似,13号与4.0 Na Ca Mg 23444016p地层相似,得出12号泉由J2补给,13号泉由P补给,但是两个泉的泉流量很 小,可见断层是导水的,但是导水性很差。河流量方面,由地表测水站1号和2 号监测的两条大的支流流量之和为2.7m3/s,加上12号和13号泉流量,略小于 3号测水站的监测值2.75m3/s,而断层穿过了很多含水层,可见断

15、层是弱导水的。 该断层的意义是构成含水系统的边界。7. 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通过年排泄量来计算地下水资源量:P中的泉流量为611.3L/S (17、911、 13号泉);Q中地下水为出境水量(3号测站)2.75m3/s -其他地下水补给量和 入境水量(17、915号泉,测站1)2.11294 m3/s=637.06L/s; J2中泉流量是1.5L/s(12号泉);AnD中泉流量是0.32L/S (14号、15号、16号、17号泉)。共计 1250.18L/S,考虑蒸发损失补给量应略大,约1260L/s,年补给量为3.97*10A10m3o 二叠系含水层年补给量为 611.3L/s*3600*24*365/1000=19.27*10人6 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