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浣溪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843629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浣溪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浣溪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浣溪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浣溪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浣溪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浣溪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浣溪沙教学目标:1、 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三个基本方法。2、体会苏轼心系民生的感情、乐观豁达,胸怀宽广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学会勤诵读、多联想、抓意象的赏析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大爱的宽广情怀。一、导入:周杰伦的东风破这首歌怎么来的?是词作者方文山根据苏轼的词东风破改编而成,东风破是词牌名。我们刚学过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赠刘景文,唐诗宋词,诗词是中国文学中很重要的二种体裁,那么诗词有些什么区别呢?词有词牌名,诗只有题目,词可有题目也可没有题目,词的句式长短不一,诗则字数一致。词牌即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而诗只有几种,故词自由得多。二、对于诗

2、词,我们该怎样去欣赏呢?请同学们先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以苏轼的浣溪沙为例,来学习诗词赏析的一些基本方法。1、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勤诵读是一个鉴赏的好方法。先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要求准确流利,字正腔圆。请学生评价。老师指正:上下片要停顿长些。再请学生读。诗词都是讲韵律的,所以古人吟诵诗词时,常会手舞足蹈。先请大家手舞一舞,找出盖停顿的地方,击掌一次。/足蹈也叫踏歌,请学生脚踏节奏读。然后手舞足蹈配合读。古人作诗词讲究平仄,平声应读得舒缓,仄声应读得短促。学生试读平仄。再手舞足蹈并读出平仄。老师手势指挥齐诵读。2、人们品读诗词时,常说诗中有画,是因为文字给了人以丰富的想象。所

3、以赏析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多想象。请学生再品读浣溪沙,边读边想象。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小结:有了联想,平面的文字就变得立体起来,有了生命力,所以赏析诗词,一定不能失去想象。3、赏析诗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抓意象。意象是用来寄托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请学生在词中找出认为是意象的事物:枣花、古柳、缫车、牛衣、黄瓜、日、野人家。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农村氛围?发展生产,安居乐业。看着这幅农村图景,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欣慰,愉快。可是苏轼有什么好高兴的呢?简介背景。因为和朝廷革新派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请外调到了杭州,不多久,被迁调到偏远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四年后又被

4、调迁至徐州(今江苏,靠近山东),到了徐州,又适逢大旱。碰上这么多不顺心,假如是你,会感觉怎样?(沮丧,失望、忧郁等)。苏轼仕途失意,在词中有无怨艾?没有。非但没有,还带领民众长途跋涉去石潭求雨,老天倒帮忙,下了几场透雨,于是苏轼又带领大家去石潭谢雨,回来途中,苏轼走进了这村子。看到村民们安居乐业,苏轼欣慰地笑了。这可以看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不以个人得失为意,心中装的是国家兴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志。乐观豁达,爱民如子,亲民,胸怀宽广。下片中有一个词很能体现苏轼亲民的特点,是哪个?试问。怎样才算试问?客客气气,不想打扰。杜甫石壕吏中有吏夜捉人,老妇前致词,吏乎一何怒,和苏轼的试问形成何等鲜明的对比。所以离开徐州时,百姓都依依不舍,所以苏轼到今天仍被后人景仰,决不仅仅因为他杰出的文学才华,还因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大爱的人格魅力。5、总结赏析诗词的三个基本方法:勤诵读、多想象、抓意象。三、作业:运用学到的方法,赏析张志和的渔歌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