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室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范本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84120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室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场地室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场地室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场地室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场地室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地室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室岩土工程勘察与分析评价范本(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文字部分1、前言- 3 -1.1任务来由- 3 -1.2工程概况- 3 -1.3勘察目的 及技术要求:- 4 -1.4勘察执行规范、标准及技术要求- 5 -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5 -1.6其他勘察工作说明- 6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7 -2.1场地地形、地貌- 7 -2.2 构造及地层岩性- 7 -2.3岩土物理力学性能- 9 -2.4地震效应- 10 -3 地下水- 12 -3.1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含水性- 12 -3.2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 12 -3.3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 腐蚀性- 12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4 -4.1 场地、地基稳定性和适

2、宜性评价- 14 -4.2地基的 均匀性评价- 15 -4.3各地层岩土性能评价- 15 -4.4岩土设计参数- 16 -4.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建议- 16 -4.6地基变形特征分析- 17 -4.7基坑工程评价- 17 -4.8设计与基础、基坑施工应注意的 岩土工程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19 -4.9设计参数检测、现场检验和监测- 19 -5结论与建议- 20 -图表部分附 图 部 分序号图 表 名 称图号1钻孔位置平面图1-12图例3工程地质剖面图2-12-12附 表 部 分序号图 表 名 称编 号1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一2土工试验成果总表附表二3ep压缩曲线附表三4分层标准贯

3、入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四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分层统计表附表五6水质分析报告表附表六7土的 易溶盐分析报告表附表七8钻孔主要数据一览表附表八 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勘察1、前言1.1任务来由受xx(以下简称业主)委托,根据xx(以下简称设计单位)提出的 勘察技术要求和钻孔位置平面图(附图1),我单位于1日至10月7日对拟建的 xx场地进行了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1.2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xx路东侧,周边交通较为方便.本项目总建筑占地面积约2165米2,总建筑面积约4850米2.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 勘察技术要求,拟建项目基本概况详列于下表1.2: 拟建工程项目基本概况表 表1.2 .序号建(构)

4、筑物名称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米)层数地下室层数总高度(米)地下室层底设计埋深(米)建构筑物安全等级结构类型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基础埋深 (米)单柱荷载(kN)拟采用基础形式1地下车库29.3002-6.4-7.7二级框架敏感9.22500天然地基独立基础2连廊29.3005无21.4二级框架敏感22500天然地基独立基础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存在杂填土、残积土等特殊性岩土,为中等复杂地基,地基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属标准设防(丙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3.2节判定,综合确定本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根据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基坑侧壁破坏

5、后果,开挖深度和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评定本工程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3.0.1划分,拟建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属乙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5.3.4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表15.4.12,拟建地下车库地基允许变形值:相邻柱基的 沉降差0.002l;连廊地基允许变形值:相邻柱基的 沉降差0.002l及整体倾斜0.003.最大沉降量应不大于50米米.1.3勘察目的 及技术要求:按详勘阶段的 要求进行一次性勘察.根据拟建建筑物的 特点,本次勘察工作的 目的 和任务是查明建筑场地内

6、的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的 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并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等提出建议.最终提出资料完整,数据真实、结论有据、建议合理、满足设计要求的 勘察报告.设计单位代业主提出的 勘察技术要求如下:1、本工程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等现行勘察规范的 要求执行.查明拟建物场地岩土层的 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征、分析和评价地基的 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等岩土技术参数;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 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 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 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

7、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 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 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 变形特征;5、查明埋藏的 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 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 埋藏条件,提供地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判断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 腐蚀性;7、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抗震类别.分析判定地基土层可能出现的 地震效应,如饱和砂土、粉土的 地震液化,软粘性土的 震陷等;8、推荐经济合理的 地基基础方案,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 建筑物提供地基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 变形特征;9、提供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所需岩土技术参数,并就支护方案提出建设性建议;10、阐明

8、施工期可能发生的 岩土工程问题,提出防治措施;11、未尽事宜遵守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相关要求进行勘察.1.4勘察执行规范、标准及技术要求(1)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5)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7)行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9、;(8)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9)省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2)国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3)国标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4)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文件设计深度及说明要求第六册;(15)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5日发布的 关于深基坑工程设计有关问题的 通知等.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工作沿拟建物轮廓线角点、中点及建筑中心位置共布置勘探点17个,钻孔编号ZK1ZK17;另沿地下室东侧、西侧、南

10、侧外围布置基坑勘探点9个,钻孔编号JK1JK9,共26个勘探点.钻孔间距按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第5.2.5条规定布置.本次勘察控制性钻孔共9个,大于总孔数的 1/3,其余为一般性钻孔.控制孔同时为取样孔,所有钻孔均为测试孔,取样测试间距约2米.钻孔深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84.1.19条的 有关规定,根据拟建物特点及现场土质实际情况而定.其中控制性钻孔孔深不小 于15米,并确保进入全风化岩层面下不少于5米;一般性钻孔孔深不小 于13米,并确保进入全风化岩层面下不少于3米.勘察手段主要采用钻探、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重

11、型圆锥动探试验、取土、水试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和水质分析等方法进行.钻探设备采用XY-1型岩芯钻机,钻探方法采用重锤击进或回转钻进、套管跟进或泥浆护壁(地下水位以上土层采用干作业法)、全孔取芯的 施工工艺.一般土层及砂砾状强风化岩采用合金钻头,碎块状强风化、中风化岩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执行,回次进尺、岩土编录工作符合规范要求;标贯试验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标贯仪;重探试验采用63.5千克标准锤自动脱钩、自由落锤连续贯入法.粘性土试验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以重锤少击法采取;试验项目以常规为主,主要提供W、r、e、G、Wp、WL、IL、

12、Ip、Es、C、k等指标,基坑侧壁残积土加做固结快剪试验及渗透试验,所有残积土加做颗分试验.水试样采用干净玻璃瓶在钻孔中采取(现场加入大理石粉),试验项目为简分析.各土层名称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确定.全强风化岩分层以实测标贯击数划分.上述各项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严格按照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规程)的 要求进行,仪器设备均经计量检验合格.室内土工试验委托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本次勘察外业工作自1日开始,至7日完成,勘察实际完成工作量见表1.5.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表1.5钻探 / 取 样室内试验工 作 内 容单位工作量工 作 内 容单位工作量钻孔测量组日

13、1土工常规组19孔数孔26颗分试验组19钻探进尺米461.9固结快剪组7标贯试验次108渗透试验组7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米12.8水质分析组2取原状样件19土的 易溶盐分析组21.6其他勘察工作说明1)本工程采用“xx独立坐标系”和“黄海高程”;本次测量利用业主提供的 控制点(A:X = 9126.235,Y = 2699.718、H= 30.412,B:X = 9252.988,Y =2696.384、H=29.385)为引测点,采用RTK放出各钻孔位置.由于图幅所限,A、B点位置未能在钻孔位置平面图(附图1)中标示出.两个引测点采用顶部有十字标志的 水泥钉钉入地面下一定深度,并用砼固定,稳定性

14、好,为永久性控制点.2)本次勘探过程中,勘探点在完成勘探后,均采用粘土球对钻孔进行回填,地面均恢复原貌.3)场地北侧约4米为九牧王厂区,该厂区未同意在其地界内进行钻探,故本次勘察未在基坑北侧外围布置基坑钻孔,北侧基坑设计地质模型参考3-3剖面.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残山地貌,场地原建有旧厂房,现已拆除整平.测量孔口标高为28.780米29.910米,与设计地坪标高相差不大.拟建地下车库场地南侧约8米为5层2号旧厂房,其基础形式采用人工挖孔桩;东侧距离约4米为水泥路,其路面标高低于拟建物场地3.0米4.4米,现为石砌挡土墙支护;西侧距离约4米为龙昌路,其路面标高与本场地相差不大;北侧距离约4米为另一厂区空地,其地面标高比本场地低约1.5米,现为石砌挡土墙支护.拟建连廊为2号、3号旧厂房连廊.另据现场踏勘了 解,场地内无架空电缆,勘察期间场地内及周边地下管网分布图业主并未提供.场地现状及拟建物位置详见钻孔位置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