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83785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反思这五个方面来阐述这节课的内容。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来看,二氧化碳既联系到已学过的碳的单质,又联系到了碳酸,碳酸钙等重要的含碳化合物,同时为一氧化碳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为本单元的核心和纽带。(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了解,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特点,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

2、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演示和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教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 实验探究法2, 问题讨论法3, 讲解法4, 多媒体辅助法5, 比较归纳法说学法由于二氧化碳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自觉

3、来掌握。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于观察到和想到的,因此我是利用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突破此难点的。说教学过程以上是我的教学理念,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所以在教学程序上,我把本节课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分别为导入新课(2分钟)新课教学(27分钟)课后小结(5分钟)巩固练习(8分钟)课后探究(3分钟)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引用了意大利“死狗洞”这则具有神秘色彩的新闻来导入新课,并创设问题情境,意大利“死狗洞”为什么人进去没事,小狗进去就再

4、也出不来了呢?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首先,我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学习。然后通过实验向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了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思考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第一个化学性质,就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把持燃烧。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由于这个实验相对比较单单,所以我将请一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上台动手实验,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建立自信。同时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打开汽水盖时,会有大量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什么?又体现其什么性质呢?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氧化

5、碳溶解性的理解。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有关意大利“死狗洞”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开小狗死亡的谜团。接下来是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呢?让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并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猜想:(1) 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2) 水使石蕊变红(3)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产物使石蕊变红学生交流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取三支干燥的石蕊小花,(1)一枝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2)一枝喷蒸馏水;(3)一枝喷蒸馏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由一位同学协助我完成验证实验,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并总结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学生观察

6、这个具有魔术色彩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后再通过加热滴有石蕊试剂的碳酸溶液变色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碳酸不稳定这个知识点。最后,是C02与Ca(OH)2的反应,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将通过这个有趣的吹水变“牛奶”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并归纳出其反应原理。这里我将会跟学生强调这个实验是检验CO2的常用方法,要学生理解并牢记这个知识点。最后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了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重要气体。同时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阅读教材第115页,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

7、。第三个环节 课后小结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于是进入第三个环节,课后小结。我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出来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个环节 巩固练习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于是进入第四个两节,巩固练习。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第五个环节 课后探究 学完本节课,我希望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后的实验探究,比如通过合作探究“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或者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制作“保护环境”的宣传小卡片,呼吁大家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心致用。

8、板书设计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 不供给呼吸(3) 与水反应:CO2+H2O=H2CO3碳酸的不稳定性:H2CO3=CO2+H2O(4)与Ca(OH)2的反应:CO2+Ca(OH)2=CaCO3+H20三CO2的主要用途: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制干冰等。四,温室效应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提纲式板书,重点突出,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和复习。教学反思: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中我将主要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从实验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但是由于体课时的内容安排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强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